: ]& ^3 i& U8 i$ X" k0 ^4 j. A5 C* @“羊元角”是大同街的人文象征。该地民居建筑较为低矮,居住着茅镇最多的底层老居民;聚集着杂耍卖艺、占卜算卦、苦力商贩、织屐贩席等三教九流各式人群;每到傍晚昏暗路灯下,小孩推着铁箍(圆形运动玩具)嬉戏追逐吵闹;光着膀子的练家子们在空地上使枪弄棒、石锁杠铃,擒拿摔跤、切磋技艺;不远处小楼飘来的曲牌唱调,音腔哀怨凄凉、琴声悠扬美妙……# C- U/ [3 k8 J' _- ]8 e& ]
7 {4 v: [* C* t# t$ ?
新中国成立后,茅镇镇政府、文化馆、新华书店、银行、邮电局均设此处。+ A2 u# a2 [! a1 B! P. W2 U! ?
% x" t: ?8 Z) m! ~$ {
大同街有许多众口赞誉的商号,松鹤楼酒楼、美味轩饭店、庆丰行被絮、陆鼎鑫布荘、濮赞廷中法药房(散文大家林非,即濮良沛的父亲所开。——编者)、同德生药店、乾丰泰木行、马振泰南北货、集贤楼茶馆等。 ( L. C' }! S' Q, g& ^2 g3 C/ G% L6 t6 }9 G2 G2 Q) B
集贤楼专设评弹演出,家住大同街羊元角的茅镇著名民间评弹艺术家潘德祥(潘瞎子)先生偕弟子每晚必莅临演出姑苏评弹段子。演出时间一到,师徒妆扮停当、闪亮登场,顷刻惊艳四座。8 B2 a) i+ V6 Q
9 B5 W( |$ O2 I+ Q
每逢周末,大同街中心路段的文化馆(原宁波会馆)里人头攒动,独唱、独奏、相声小品,临场书法等职工文艺节目表演正酣;笔者父亲的口琴独奏、笛子独奏、书法表演也是文化馆周末经典节目。* _! z: D# ^' _) D Z! P
( q* e5 l! l+ N- L
那时的大同街是茅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仗着后来者居上之优,大有取代复兴老街成为商业、民生、娱乐等综合新街之势而独领风骚。 E1 Z `( c- ] 7 |, ?. }3 X" H% i1 T K建国街 # @$ F4 p( S9 Z/ ^ 5 Y/ e3 N# N% e0 w% l这条西至老河西寿丰挢、向东跨过东寿丰桥直至海门中学不到1公里长的石砌街衢,也是受益于清乾隆年间设厅东扩的后发之势、继大同街之后所筑。民国时期如同复兴街一样没有街名,简称东市梢,新中国成立后取名建国街。, |* p* _/ c$ a, M8 r* i' z
3 i6 \; @0 \% x) X1 j9 v烈士馆:位于建国街西首老河东侧、1952年政府占地2.4亩所筑。馆址原系清代海门厅署遗址;馆后北部的狮子山(亦称泥山)堆砌于清乾隆年间。) ]; Z: s, B8 F& z* @# a- \) u
9 Q5 H- [# {3 X* g. E* ^% d
建国街是笔者的出生地。她的地标烈士馆及其后面的泥山,给笔者童年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4 f" M, X; i1 n5 c) T1 b r/ o+ U ) T# T' L2 q$ z7 N8 y1 |西寿丰桥:烈士馆大门前向西四十米横跨老河两岸、由条石筑成的石桥。桥墩、桥拦、桥柱、桥面均用大石块、大石条隼卯结构、镶嵌铺设而成;每根桥柱顶雕刻狮子拱球、精美绝伦,桥身凿刻《西寿丰挢》。- j; D" L2 A# y
1 r) C: O! P N+ K$ R* _- W% `! D
东寿丰桥:烈士馆大门前向东四十米跨越小河至东市梢、由条石筑成的石桥。石材及建造结构工艺同西寿丰桥;每柱顶雕刻狮子拱球精美动物及桥身凿刻《东寿丰桥》,与西桥堪称完美双绝姊妹桥。' v9 y S, g9 l! H6 g
' Z/ [" [! c6 Q$ x, q0 n) W$ h0 ^
海门中学:东市梢名闻遐迩的江苏省海门中学,位于当时孔庙(即现在校址)。其前身为“师山书院”,民国元年(1912年)师山中学,数年后改名为“海门中学校”。 ( c' P/ w& N' F% i" I9 J9 s1 y% s) G. E0 A* O' c4 U+ \. A
1949年1月,海门解放。原东南中学(海启两县解放区在1945年创办的海门中学分校)接收私立海门中学校及县立海门中学(创建于1941年2月),合并后于3月12日成立“苏北南通区海门中学校”;195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海门中学为省属重点中学,正式命名为“江苏省海门中学”。 4 n2 T; k( \! B& C + p0 a' @. z: Z+ s% L1 m; m笔者故居与海门中学一河之隔、近在咫尺,兄长及姐也求读该校。每天听着上下课铃声和琅琅读书声,亲切感和对知识敬畏感油然而生……0 Q5 r' ]( A f4 W
: \2 Y. p2 g8 _+ B8 S- g海门厅署:遗址即现在的烈士馆。大门向内右拐十米左右矗立着一块青灰色的石碑,它的碑文及身后柱廊中的介绍清楚地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清朝政府设置海门厅署于茅家镇。( u: B- l/ y6 s5 i! u, N- H
7 W3 v0 y2 {4 K& V8 q/ S0 F* _解放路 * ]% o* ^6 w$ D' n 4 P$ F. p3 G9 B: v这条与大同街、建国街靠南毗邻、顾名思义是茅镇新中国成立后取的路名。该路在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却是东至老河(现宏伟河)、西至七案河的羊肠小道,北端紧靠一条从东到西的横贯老河(亦称“衙门河”)。古人筑路,依水傍河,绝圣弃智,自然俗成;似河似路,故无路名。因此,该路旧称“南马路”…… j% \9 M7 U" E' `, I6 t% h, W
& l& ]* |1 _3 Z3 F z, s+ D
旧时,老河往西至关帝庙(坐落于七案河岸东三四十米)、折弯往北至老横河(今健康路)西入七案河。老横河上的武定桥(建于民国六年)北桥堍与七案河上通济桥(建于清宣统三年)东桥堍直角接壤。$ Q$ |. j: j$ M; J+ q2 P
! ]0 g5 d* `* a1 ?9 C2 {+ h7 v* ^6 K4 T
老河东流至西寿桥处(此处紧靠该桥西另有一南北向桥)往南六十米折东弯北、穿过东寿丰桥再弯曲向东、经过海门中学校门继续往东连接日新河终归长江…… # F# l3 c# |/ x7 ?+ [# J8 L5 x+ L0 W
南马路(后解放路)沟港河汊、水网密布;东临西寿丰桥老河、西濒七案竖河,水路弯曲、车梁交错,颇有几分江南水乡小镇姿色……9 o8 ?; N1 R0 _' k& z
& G# L1 D$ ?& d抗战时期,国民党县公署的清代建筑(遗址在现烈士馆中)毁于日寇炮火,政府机关被迫转移至下沙江家镇;战后搬迁至老河北岸(现解放路)边,县署大门前有石狮两座、河上有石桥一顶。, M- K9 G% t+ d# D W$ e9 m( X
) u% T, A: y: K/ C0 p' c. y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县公署被共产党海门县政府接管。从此几番改造、历经大半个世纪、直到搬至北京路新市政府办公大楼为止。 ) u- d) [0 W9 Y8 p+ f' q k# q# v/ r( o! ~' { o9 y
1959年起,老河从西寿丰桥段至关帝庙及向北西入七案河段被填平;又在西寿丰桥老河处人工疏浚、开挖南北向宏伟河,并架木桥(多年后改水泥“七一”桥)一座;“文革”后,解放路扩建成由东(日新河)到西(七案河)横向全长约3公里的路……; ]& W/ ^/ b$ i! @
2 r8 @. c3 C2 F0 ]) L" K$ V
关帝庙:遗址在该路西首、竖河岸东、现小商品市场西门口。建于清嘉庆九年,本有砖木结构庙屋60多间,常年香火不断。1966年破除封建迷信时,庙房大多被拆除,仅剩3间朝南屋及3间朝西厢房改为解放路居委会。后庙宇房产虽归还海门佛教团体,但又在旧城改造时被拆除。因此关帝庙早已名存实亡。4 i: R( }+ D4 M Q5 E
5 \& ^; Y7 t8 l7 S! I) g茅镇剧场:又名新海剧场,遗址在老解放路西端、今小商品市场前面。为迎合沪海地区戏曲爱好特点,以安排绍兴戏(越剧)演出日场为主。本地茅镇越剧团演出居多,也常有江南及周边区县越剧团来演出;花旦名角戏服剧照及《盘夫索夫》《打金枝》《女驸马》等经典剧目介绍在演出海报一出现,围观的越剧戏迷票友便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但凡有上海著名旦角来演出,茅镇必定万人空巷;笔者外婆徐潘氏目不识丁、三寸金莲(裹小脚),每天必拄杖雇木轮推车从东街到西街去赶午场。 & W. B h& H3 [( V n- P7 p t 4 I4 j6 `% N o昔日解放路路南西侧靠七案河边有缸甏店、竹木家具店、砖瓦、黄砂、石灰船码头等一字溜向南、背靠河岸、坐西朝东的商家店铺,因处交通要道十分热闹。其中有一家花草鱼鸟店前更是门庭若市。0 t6 R H |4 V; O- w0 C& S
1 ^& x8 A, ?( [& C) ]白天该处车水马龙,提笼遛鸟白相人(玩家)聚集一起,悠然自得地浏览欣赏春兰秋菊、奇草异木;专注聆听黄鹂鸣翠柳、鹦鹉学舌声…… 4 h* ^( I1 p1 {& U) E 8 B5 d: B, U0 g1 g5 m& O7 t8 Y晚上路边灯光下摆满康乐棋(四人参与的活动)供各路高手博弈;令行人驻足,热闹非凡……7 P3 n2 a S$ v9 L; h
1 r& ~( k& B% x( Z
人文掌故与古迹4 x- I9 T; _- d* p! W) _! G
4 C" w* I5 j% J9 i' J徐公祠(海神庙):地方官徐文灿是清朝海门厅早期的同知(官衔)。1774年建厅六年,徐文灿在厅署后筑狮山以抚慰百姓潮患伤痛。次年亲率民工于茅家镇西二十里的天补沙截流筑堤,因新土松软,屡筑屡溃,但官民坚持不懈,终使水滩变良田…… 5 m" N. ]; B. G. w/ o2 N" l: ]; H6 E& s8 L( [6 k
徐文灿为官清廉、平易近人,老百姓有时带着不值钱的“地皮小菜”直闯公堂,这位五品大员总是开心笑纳。; {6 _, G- p; ]/ R" k5 X. j# i+ |
|. m9 p# p+ Y% ~" y% e5 V海门及茅镇人感念徐公之亲民廉洁,遂捐款在厅署东侧建徐公生祠,为其泥塑金身。徐公祠里同时还祭祀海神,镇民习惯称海神庙。据说海神庙是由徐文灿为镇潮患提出倡议并于生前建成。) ]1 E8 X `3 d2 D: I
9 p7 p/ R1 t, G- K; j1927年海门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后,海门县总工会于徐公祠成立。 $ S2 z9 p( Z1 v# u6 q* A 4 r: z/ r" [; ~$ k1 g徐公祠(海神庙)1962年时尚有三间平房,约在1963年被全部拆毁。该庙最后一任庙祝(管庙人)、信徒庙兰(法号)即离任。5 X& ~( \( t4 ?, S6 D8 `' D
- o }% i- X) V3 n$ ?: }: V: F5 ?. |! r- A
老海门镇尚存一些古迹,如现存于新海路的徽州会馆。; g7 u. [# n" \3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