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5|回复: 0

海门人,你知道茅家镇多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8-1 13:55
  • 签到天数: 7 天

    [LV.3]七品 酒徒

    1333

    主题

    1616

    帖子

    94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422
    发表于 2022-10-4 08: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海门诞生了,而茅镇消逝了。在许多茅镇人心里,既充满憧憬希望,又不无失落惆怅……
    0 D! y2 t$ d1 l! _1 H5 {1 B/ h* j6 A- A5 k/ v+ a; x
    1995年的早春二月,旧城改造之风席卷海门。在满处尘土飞扬、持续不断的挖掘机隆隆声中,我们土生土长、世代居住的茅家镇,一个饱经历史磨难、风雨沧桑的巨人,在同年秋天终于不复存在。
      c7 `1 c2 R8 @: H& ^
    4 a5 T- X5 x" i- B+ s! O随之,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买房的农民纷纷涌入。原来茅镇几千人口迅速膨胀成几万、十几万……小城海门初具规模。
    7 N$ A4 ?, l2 t- `
    1 ]; v) c" t. H4 Z5 r! Q二十七年后,当我们回首老海门镇如烟往事时,历史的记忆更加弥足珍贵。
    1 l# W( X3 Z2 i# Y2 b# Z; E/ d
    ! {  U# y, r- u: w! d6 x茅镇
    3 |. l9 ]% H) {7 W7 e5 b2 v6 z! z, i
    茅镇,又称茅家镇,这个约有316年成陆历史、得名已有280年的古老名镇,曾在海门历史的浩瀚星空中留下过璀璨夺目的光芒。
    $ w& f* {4 L- x* T: O/ N% z* z; n' ]0 m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崇明农民陈朝玉携妻登沙成为垦荒第一人(被后世尊为“田祖”)。接着江南句容、崇明、江北通州等地的垦荒者也纷至沓来,繁衍生息,渐成村落……
    7 F4 N. i3 f' E0 r- ^9 ^/ z7 K+ h8 q
    清乾隆六年(1742年),距今约280年,在已呈集镇雏形、名叫“裙带沙”的地方,有茅姓原住民为卖鱼虾瓜蔬第一个用木板搭起了“踏子板”(沙地话,即摊位),一时间门庭若市、闻名四方,茅家镇由此得名。. @) J) D# i+ M" n; v$ S
    6 ]) G4 o* P  w  L6 b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朝廷设置海门直隶厅署于茅家镇(现今烈士馆大门内东侧),使茅家镇得以向东发展。遂扩建茅镇南北竖头街(即后来复兴街,原住民仍习惯称其为茅镇);新筑东西横向大同街和建国街(原住民称新街)。形成了“丁”字形城镇市井格局。$ n, X& N' L% z- L  z

    % f7 y% `' |& E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茅镇又增设一条解放路。3 X+ M! P' `1 j$ H, J0 H- U3 b' Z

    9 P0 s$ N, m. u6 Y, g4 l# g9 p& Y6 e若干年后,许多新街道及新路名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但都基于这四条老街为发源地。$ ~! W; Z/ C& K7 k7 s2 \

    & U; o4 M& `% Z+ C# }* ~' r5 e复兴街; ?2 t4 r( \  l& p
    * H7 C) ^: L, ]" S. w" a
    这条位于现在海门镇江海路西侧、南起粉坊弄东侧原机关托儿所、往北经与通海公路(现人民路)交汇直至金色维也纳(复兴新村北端)、南北约长1.5公里的老街,就是280年前清乾隆年间因茅姓原住民而得名的茅家镇和她的发源之地……% B/ N  ^% S# T1 V

    & d8 O1 [4 U4 z1 L古时竖头街(复兴街)即是茅镇
    " ]( V3 Y1 R0 }% x" o' {2 Z1 E1 r# C' O: y0 c
    复兴街消失于人们的视线已有二十七个年头。这条有着深厚历史渊源、临七案河(亦称七贤河,原住民称竖河)西岸而筑的街衢,被原住民习惯称之为茅镇竖头街。
    6 w8 f* x; h2 r: p7 m' S. v6 s
    % e( q! [9 I6 l# X' u从民国初期寄往“茅镇南市”字样的明信片可以知道,其时尚无确切街名,仅以区域路段简称茅镇南市梢、北市梢,何时被命名复兴街尚属不详;“文革”时期曾称为反修街(意为反对修正主义),改革开放后还复兴街原名。7 J- T" j$ k/ ~8 s

    7 V$ _7 s% }5 [9 x' G宽不过三米的复兴街) C, \* c" y, p  z5 U
    1 |# C1 I* j  s. f+ o4 [$ g
    旧时复兴街,有设于道光年间的清代江海关;有城隍庙、天主教堂、锡类中学、教会医院;多家供商企来海入驻的旅馆、众多饭店、日杂店;王远大酱源、朱协和茶食店、胡万盛酒坊等一批政府、医疗机构、学校、宗教慈善、私营商企。其中:天主堂附设的锡类土木科职业学校及小学校始建于1854年,主楼为抗战前筑建的钢混结构三层楼,校长由神父朱开敏(江苏青浦人氏)兼任。该校即是后来的“锡类”和“复兴”中学的前身。
    8 s, x5 _: J) \$ G4 X% N* m/ G2 P
    8 k7 K4 U) X* P1 u天主堂附属医院,为风格别致的两层口字形砖木结构欧式洋楼。由蔡国梁大夫任院长。该院即是后来人民医院所在地。
    $ o7 }' w. N0 d% m) j9 W* c! T" W# t% E$ {! d% W6 a6 s" h2 a& I
    欧式主教公署,为精致的两层口字形砖木结构欧式小洋楼。是除神父外闲人莫入的神秘之地;是培养神父的“主心修院”。该地亦是后来人民医院所在地。" M4 a5 q8 d. ?% M
    ; h/ Z2 k7 ]  S
    上述历史建筑除了天主堂仍保留给教徒做礼拜外,其他已不复存在。- R0 j- ~  P" C7 j
    * ~* i/ Q) T9 [  Z# {' ~
    朱协和茶食店:属前店后工坊,老板名朱震若。产品为脆饼、麻饼、月饼、云片糕、麻圆、寸金糖等。朱协和脆饼掰开后清晰可见有十六层(后来海门食品厂老牌号“海门长脆饼”即得其真传);云片糕可绕卷成香烟粗细不碎而誉满四海。在台海门同乡会的薛先生不无自豪地说:“台湾虽有生产,但品质则相距甚远”。该店五十年代公私合营为茅镇食品厂。
    ( q# s9 s' f+ p! n6 m4 n2 B9 ^/ w8 l
    王远大酱源:老板王志芳。是旧茅镇首屈一指、同源号规模最大的酱油酿制批零商企。五十年代公私合营入茅镇酱厂。2 F* p/ ]- U4 `# R8 C+ |3 p3 E2 V
    6 m! B8 c+ r0 q4 q) B- W5 h
    胡万盛酒坊:老板胡永年先生曾任旧通州区督学。抗战胜利后被地方团防用苍蝇放入酒内,藉而大闹酒坊,胡老板竟气绝身亡。7 v- i4 I- F* D4 w/ e
    0 n5 D, Z5 o; B
    镇扬会馆;复兴街为镇扬商人经营集中地段,镇扬同乡会馆就位于今天解放西路海门镇能仁小学旧址。+ u  B3 s2 y$ _8 k5 }

    3 R; P( B5 W8 F( I- L4 N城隍庙:位于复兴街西北市梢。始建于清嘉庆七年,占地13.7亩,由沈廷楹捐置;嘉庆九年,由信徒等捐款扩建;光绪十四年御封城隍菩萨为“灵佑侯”,赐赠“海屿兴云”匾额;民国八年,何典、张承锡等募捐款资重修成大庙观。民国十七年,县长文钦明下令捣毁城隍神像,变庙为中山纪念堂;1949年改办茅家镇小学,后为海门实验小学;1958年庙房拆除,建办海门电机厂。/ {  K4 d# V2 H! ~" V8 l+ l  k5 u

    3 v3 G; x+ W& w5 V复兴街弄堂
    ' Z* N5 @5 p: l/ S6 H- O5 ]
    # T+ `$ W; s1 y4 [复兴街街面中间条石、两旁碎石铺就,宽不过三米;清末民初格调楼宅、平房、店铺排门板鄰次栉比。5 B1 {2 v9 J, _2 y3 g% R

    & P8 [" `% J/ I' g) j& j) p$ d锡类中学北首坐西朝东的“王正大”两层宅楼,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最早来茅镇经商的镇江王氏族群(笔者祖上属王氏一支,也曾在此居住)定居住所,由镇江商会筹资建造。1 B  |/ \% x5 x; s' i
    8 ?! k4 V" k- F, s" n/ h& K
    匾书“王正大”的口字形砖木结构两层朱楼大宅,极尽飞檐翘角、廻廊环绕等徽派建筑精美之风格,是茅镇首屈一指的古建。, _3 w) k* P) t( L. ^
    : [7 [  O$ I1 F$ Z
    复兴街依水傍路,东经新开河至三厂、南贯圩角河入长江;西从通海公路扺南通、北由水陆交通到二甲,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 _+ V% t3 B. l- u/ V9 ]2 t0 i0 I. b  v0 N+ @8 N) _1 h
    曾散布于东洲公园的通济桥桥墩2 f' H1 z  [0 R0 F% T
    4 ~) ^' ^4 Z. c/ Q& y8 H; c4 H
    七案河(竖河)上有一座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名为“通济桥”的石桥,直通河东大同街野猫弄。此桥构筑精致,在茅镇四桥中最长最宽最气派,故原住民惯称“大石桥”。5 ^8 A1 f. L; h8 Z$ B7 L
      w8 l1 C& t$ d& z. h
    通济桥(大石桥)东桥堍与大同街街南东西向老横河(现健康路)西端跨越的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名曰武定桥的北桥堍成直角接壤。" G& }) c) C! A) f
    9 m  K; f2 A2 r
    清末民初,由城隍庙、关帝庙僧众及官民商捐资修建的“通济”“武定”两座石拱桥被并称为“茅镇双桥”,直至公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填河时被拆除。部分构件现存于江海博物馆后门水池上边;两桥桥名雕刻字样清晰可见;桥墩躺卧在池水之中。
    5 f" P9 h7 g2 F8 }9 m. m: b! M! G2 G6 H; O: i% v, S( ~+ \# W
    通济桥西桥堍呈口字形街市,三面都是酒楼饭店、烧饼油条、馄饨小吃、竹木铁器店;靠河边的吊脚楼聚集着几家剃头(理发)店;桥头正西三十余米处对直临街曲尺柜台、旁竖“协和宝号”匾额的百年老店朱协和茶食店……
    2 D* f* b, A$ ]# a) O$ X' V+ Q
    " d( A4 i5 {1 l通济桥地处复兴街中心地带、茅镇东西南北水陆通衢要冲,其闹猛自不必说。小时候站在大石桥上俯瞰混浊河水中艘艘大沙船鸣着汽笛、响着“噗噗”声从胯下鱼贯而过,其惬意舒心之感足以让你呆上半天……3 N, M2 O8 z+ I4 Y! |

    7 D: a6 f/ J% c& m- ]大石桥下常年停靠着几艘从苏北里下河撑来的、船帮被桐油漆得铮亮、形似江南水乡乌篷船的小船(茅镇人称之为下河船)。来时装满了莲藕、菱角、慈姑、地栗(荸荠)等,船主每天早上拿去集市卖。
    6 r& Z9 \, n. t3 l: U' S; D/ u% J
    集市散后,有人便在船头捶打炼制“烂斩糖”(用糖水熬煮的土制糖)。又有人岸边拖长着鼻音叫卖地栗,由身穿黑衫皂裤,绾发插簪、银镯箍腕、风姿绰约的窈窕女子挑担在桥头叫卖“烂斩糖”、以糖换物;惹得垂涎欲滴的小孩围着糖担转,引来色迷眼馋的“浪荡公子”前去搭讪;“叮叮当当”斩糖声夹杂着“饶一点、再饶点”(旧时卖烂斩糖有“三饶头”之说)的吵闹声在桥头回荡……
    0 d2 P( K  A* \3 @+ k' ]* q. s" S9 b
    大同街; Y" f# ^3 B: ?% ?4 _# \

    4 b* R4 V8 m0 V9 Q$ B这条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名言而名、“文革”时曾改名“反帝街”(反对帝国主义)、得益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设厅东扩的后发优势、西靠竖河、东至洋元角边老河、全长约1.5公里的东西横向老街,茅镇原住民称她是“新街”“正街” “老街” “后街”。) K+ @" f& m& i7 K; M

    " z0 R+ l& u3 {( a大同街西寿丰弄
    * S- W; n2 \  F$ F+ a1 `9 E
    9 Y5 g  q" H+ T大同街街面用两边碎石、中间长条石(下水)铺就。街道两旁少有平房,几乎清一色灰褐色两至三层砖木结构小楼。形似台榭楼阁,虽无飞檐斗拱,却也黛瓦青砖;沉静稳重、轻奢淡雅;绵绵数里、颇为壮观。
    4 \/ D5 D4 }$ H
    6 ]  P9 W# p5 j- t; v/ E+ [/ U美味轩弄(美味轩饭店而得名)、公兴弄(弄口吴公兴小店而得名)、小引线弄、大引线弄(弄口售卖缝针而得名)、会馆弄(宁波会馆而得名)、梗子弄(短而不通、清乾隆时即得名)、新弄、野猫弄等数十条大小弄堂、捷径旁路,纵横交错、曲径通幽……+ x% N$ r/ i, y! d) m: }8 ]
    9 B. h9 N% ?/ ^# Q% T9 N6 ?
    大同街客栈酒楼、绸庄米店、竹木铁器、日杂烟酒、寄售典当、花圈祭祀、誊印刻章、钉秤写信等等应有尽有、包罗万象。可谓商贾云集、店铺林立。3 q" b, C+ h5 H9 E5 b! P$ H

    : ]& ^3 i& U8 i$ X" k0 ^4 j. A5 C* @“羊元角”是大同街的人文象征。该地民居建筑较为低矮,居住着茅镇最多的底层老居民;聚集着杂耍卖艺、占卜算卦、苦力商贩、织屐贩席等三教九流各式人群;每到傍晚昏暗路灯下,小孩推着铁箍(圆形运动玩具)嬉戏追逐吵闹;光着膀子的练家子们在空地上使枪弄棒、石锁杠铃,擒拿摔跤、切磋技艺;不远处小楼飘来的曲牌唱调,音腔哀怨凄凉、琴声悠扬美妙……# C- U/ [3 k8 J' _- ]8 e& ]
    7 {4 v: [* C* t# t$ ?
    新中国成立后,茅镇镇政府、文化馆、新华书店、银行、邮电局均设此处。+ A2 u# a2 [! a1 B! P. W2 U! ?
    % x" t: ?8 Z) m! ~$ {
    大同街有许多众口赞誉的商号,松鹤楼酒楼、美味轩饭店、庆丰行被絮、陆鼎鑫布荘、濮赞廷中法药房(散文大家林非,即濮良沛的父亲所开。——编者)、同德生药店、乾丰泰木行、马振泰南北货、集贤楼茶馆等。
    ( L. C' }! S' Q, g& ^2 g3 C/ G% L6 t6 }9 G2 G2 Q) B
    集贤楼专设评弹演出,家住大同街羊元角的茅镇著名民间评弹艺术家潘德祥(潘瞎子)先生偕弟子每晚必莅临演出姑苏评弹段子。演出时间一到,师徒妆扮停当、闪亮登场,顷刻惊艳四座。8 B2 a) i+ V6 Q
    9 B5 W( |$ O2 I+ Q
    每逢周末,大同街中心路段的文化馆(原宁波会馆)里人头攒动,独唱、独奏、相声小品,临场书法等职工文艺节目表演正酣;笔者父亲的口琴独奏、笛子独奏、书法表演也是文化馆周末经典节目。* _! z: D# ^' _) D  Z! P
    ( q* e5 l! l+ N- L
    那时的大同街是茅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仗着后来者居上之优,大有取代复兴老街成为商业、民生、娱乐等综合新街之势而独领风骚。
      E1 Z  `( c- ]
    7 |, ?. }3 X" H% i1 T  K建国街
    # @$ F4 p( S9 Z/ ^
    5 Y/ e3 N# N% e0 w% l这条西至老河西寿丰挢、向东跨过东寿丰桥直至海门中学不到1公里长的石砌街衢,也是受益于清乾隆年间设厅东扩的后发之势、继大同街之后所筑。民国时期如同复兴街一样没有街名,简称东市梢,新中国成立后取名建国街。, |* p* _/ c$ a, M8 r* i' z

    3 i6 \; @0 \% x) X1 j9 v烈士馆:位于建国街西首老河东侧、1952年政府占地2.4亩所筑。馆址原系清代海门厅署遗址;馆后北部的狮子山(亦称泥山)堆砌于清乾隆年间。) ]; Z: s, B8 F& z* @# a- \) u
    9 Q5 H- [# {3 X* g. E* ^% d
    建国街是笔者的出生地。她的地标烈士馆及其后面的泥山,给笔者童年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4 f" M, X; i1 n5 c) T1 b  r/ o+ U
    ) T# T' L2 q$ z7 N8 y1 |西寿丰桥:烈士馆大门前向西四十米横跨老河两岸、由条石筑成的石桥。桥墩、桥拦、桥柱、桥面均用大石块、大石条隼卯结构、镶嵌铺设而成;每根桥柱顶雕刻狮子拱球、精美绝伦,桥身凿刻《西寿丰挢》。- j; D" L2 A# y
    1 r) C: O! P  N+ K$ R* _- W% `! D
    东寿丰桥:烈士馆大门前向东四十米跨越小河至东市梢、由条石筑成的石桥。石材及建造结构工艺同西寿丰桥;每柱顶雕刻狮子拱球精美动物及桥身凿刻《东寿丰桥》,与西桥堪称完美双绝姊妹桥。' v9 y  S, g9 l! H6 g
    ' Z/ [" [! c6 Q$ x, q0 n) W$ h0 ^
    海门中学:东市梢名闻遐迩的江苏省海门中学,位于当时孔庙(即现在校址)。其前身为“师山书院”,民国元年(1912年)师山中学,数年后改名为“海门中学校”。
    ( c' P/ w& N' F% i" I9 J9 s1 y% s) G. E0 A* O' c4 U+ \. A
    1949年1月,海门解放。原东南中学(海启两县解放区在1945年创办的海门中学分校)接收私立海门中学校及县立海门中学(创建于1941年2月),合并后于3月12日成立“苏北南通区海门中学校”;195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海门中学为省属重点中学,正式命名为“江苏省海门中学”。
    4 n2 T; k( \! B& C
    + p0 a' @. z: Z+ s% L1 m; m笔者故居与海门中学一河之隔、近在咫尺,兄长及姐也求读该校。每天听着上下课铃声和琅琅读书声,亲切感和对知识敬畏感油然而生……0 Q5 r' ]( A  f4 W

    : \2 Y. p2 g8 _+ B8 S- g海门厅署:遗址即现在的烈士馆。大门向内右拐十米左右矗立着一块青灰色的石碑,它的碑文及身后柱廊中的介绍清楚地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清朝政府设置海门厅署于茅家镇。( u: B- l/ y6 s5 i! u, N- H

    7 W3 v0 y2 {4 K& V8 q/ S0 F* _解放路
    * ]% o* ^6 w$ D' n
    4 P$ F. p3 G9 B: v这条与大同街、建国街靠南毗邻、顾名思义是茅镇新中国成立后取的路名。该路在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却是东至老河(现宏伟河)、西至七案河的羊肠小道,北端紧靠一条从东到西的横贯老河(亦称“衙门河”)。古人筑路,依水傍河,绝圣弃智,自然俗成;似河似路,故无路名。因此,该路旧称“南马路”……  j% \9 M7 U" E' `, I6 t% h, W
    & l& ]* |1 _3 Z3 F  z, s+ D
    旧时,老河往西至关帝庙(坐落于七案河岸东三四十米)、折弯往北至老横河(今健康路)西入七案河。老横河上的武定桥(建于民国六年)北桥堍与七案河上通济桥(建于清宣统三年)东桥堍直角接壤。$ Q$ |. j: j$ M; J+ q2 P
    ! ]0 g5 d* `* a1 ?9 C2 {+ h7 v* ^6 K4 T
    老河东流至西寿桥处(此处紧靠该桥西另有一南北向桥)往南六十米折东弯北、穿过东寿丰桥再弯曲向东、经过海门中学校门继续往东连接日新河终归长江……
    # F# l3 c# |/ x7 ?+ [# J8 L5 x+ L0 W
    南马路(后解放路)沟港河汊、水网密布;东临西寿丰桥老河、西濒七案竖河,水路弯曲、车梁交错,颇有几分江南水乡小镇姿色……9 o8 ?; N1 R0 _' k& z

    & G# L1 D$ ?& d抗战时期,国民党县公署的清代建筑(遗址在现烈士馆中)毁于日寇炮火,政府机关被迫转移至下沙江家镇;战后搬迁至老河北岸(现解放路)边,县署大门前有石狮两座、河上有石桥一顶。, M- K9 G% t+ d# D  W$ e9 m( X
    ) u% T, A: y: K/ C0 p' c. y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县公署被共产党海门县政府接管。从此几番改造、历经大半个世纪、直到搬至北京路新市政府办公大楼为止。
    ) u- d) [0 W9 Y8 p+ f' q  k# q# v/ r( o! ~' {  o9 y
    1959年起,老河从西寿丰桥段至关帝庙及向北西入七案河段被填平;又在西寿丰桥老河处人工疏浚、开挖南北向宏伟河,并架木桥(多年后改水泥“七一”桥)一座;“文革”后,解放路扩建成由东(日新河)到西(七案河)横向全长约3公里的路……; ]& W/ ^/ b$ i! @
    2 r8 @. c3 C2 F0 ]) L" K$ V
    关帝庙:遗址在该路西首、竖河岸东、现小商品市场西门口。建于清嘉庆九年,本有砖木结构庙屋60多间,常年香火不断。1966年破除封建迷信时,庙房大多被拆除,仅剩3间朝南屋及3间朝西厢房改为解放路居委会。后庙宇房产虽归还海门佛教团体,但又在旧城改造时被拆除。因此关帝庙早已名存实亡。4 i: R( }+ D4 M  Q5 E

    5 \& ^; Y7 t8 l7 S! I) g茅镇剧场:又名新海剧场,遗址在老解放路西端、今小商品市场前面。为迎合沪海地区戏曲爱好特点,以安排绍兴戏(越剧)演出日场为主。本地茅镇越剧团演出居多,也常有江南及周边区县越剧团来演出;花旦名角戏服剧照及《盘夫索夫》《打金枝》《女驸马》等经典剧目介绍在演出海报一出现,围观的越剧戏迷票友便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但凡有上海著名旦角来演出,茅镇必定万人空巷;笔者外婆徐潘氏目不识丁、三寸金莲(裹小脚),每天必拄杖雇木轮推车从东街到西街去赶午场。
    & W. B  h& H3 [( V  n- P7 p  t
    4 I4 j6 `% N  o昔日解放路路南西侧靠七案河边有缸甏店、竹木家具店、砖瓦、黄砂、石灰船码头等一字溜向南、背靠河岸、坐西朝东的商家店铺,因处交通要道十分热闹。其中有一家花草鱼鸟店前更是门庭若市。0 t6 R  H  |4 V; O- w0 C& S

    1 ^& x8 A, ?( [& C) ]白天该处车水马龙,提笼遛鸟白相人(玩家)聚集一起,悠然自得地浏览欣赏春兰秋菊、奇草异木;专注聆听黄鹂鸣翠柳、鹦鹉学舌声……
    4 h* ^( I1 p1 {& U) E
    8 B5 d: B, U0 g1 g5 m& O7 t8 Y晚上路边灯光下摆满康乐棋(四人参与的活动)供各路高手博弈;令行人驻足,热闹非凡……7 P3 n2 a  S$ v9 L; h
    1 r& ~( k& B% x( Z
    人文掌故与古迹4 x- I9 T; _- d* p! W) _! G

    4 C" w* I5 j% J9 i' J徐公祠(海神庙):地方官徐文灿是清朝海门厅早期的同知(官衔)。1774年建厅六年,徐文灿在厅署后筑狮山以抚慰百姓潮患伤痛。次年亲率民工于茅家镇西二十里的天补沙截流筑堤,因新土松软,屡筑屡溃,但官民坚持不懈,终使水滩变良田……
    5 m" N. ]; B. G. w/ o2 N" l: ]; H6 E& s8 L( [6 k
    徐文灿为官清廉、平易近人,老百姓有时带着不值钱的“地皮小菜”直闯公堂,这位五品大员总是开心笑纳。; {6 _, G- p; ]/ R" k5 X. j# i+ |

      |. m9 p# p+ Y% ~" y% e5 V海门及茅镇人感念徐公之亲民廉洁,遂捐款在厅署东侧建徐公生祠,为其泥塑金身。徐公祠里同时还祭祀海神,镇民习惯称海神庙。据说海神庙是由徐文灿为镇潮患提出倡议并于生前建成。) ]1 E8 X  `3 d2 D: I

    9 p7 p/ R1 t, G- K; j1927年海门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后,海门县总工会于徐公祠成立。
    $ S2 z9 p( Z1 v# u6 q* A
    4 r: z/ r" [; ~$ k1 g徐公祠(海神庙)1962年时尚有三间平房,约在1963年被全部拆毁。该庙最后一任庙祝(管庙人)、信徒庙兰(法号)即离任。5 X& ~( \( t4 ?, S6 D8 `' D
    - o  }% i- X) V3 n$ ?: }: V: F5 ?. |! r- A
    老海门镇尚存一些古迹,如现存于新海路的徽州会馆。; g7 u. [# n" \3 K

    0 K, ^  G! s0 L% \( ?' h位于新海路海门社会福利院内的涸苏堂节孝牌坊,位于原复兴街九十三号的天主教耶稣圣心堂等。大家如有雅兴,不妨实地考察,查阅《海门县志》。
    % i( W, l1 J+ J
    : {2 U8 Y3 Y$ K  s复兴街天主教堂3 ^( {8 q7 j9 \- C# h4 n( T

    4 \" \: w, `$ R. ^9 M" m& Y“文革”时期,茅镇改为海门镇,行政机关复称海门镇人民政府;1983年5月,镇政府从原大同街大引线弄东侧迁至光明路;1992年12月至2011年,新海、秀山、江滨、三和等乡镇先后并入海门镇;1995年2月,海门镇全镇拆迁改造;2006年,镇政府又从光明路迁至秀山西路;2013年海门镇变更称高新区;2020年7月,海门镇连同海门全境并入南通市为海门区……
    7 Y. M' Y! a6 X
    ( Q  V6 A6 g) Z/ }" ^& m. Y. m4 w至此,经无数次历史变迁后,茅镇连镇带名彻底湮没……4 c* Q7 A# @) M9 X1 a: n
    , ^$ K* K( G) w% ?. ]' j
    笔者特赋七言律诗一首以抒感慨
    ; C3 J' {+ q+ n; q& C  R
    4 j5 i/ G% \: K- i莼鲈思念意悠悠,难忘梦萦茅镇游。9 C2 Y- T6 R2 U" }

    6 A) y* s3 B  u/ ?) x" H关帝城隍双桥垒,武定通济竖河流。  x; ?- f. P% D

    - V  P' Y- V* j" t$ T8 b2 o集贤阁外茗宾去,松鹤楼中醉客留。# ]) V1 ]" T/ C$ |
    , B$ C$ D& g1 {5 c' Y: b
    徽馆孝坊今犹在,修堤文灿注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