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心灵】致全区师生家长的一封信:为心赋能,心理调适助生活美好
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各位老师、同学以及家长朋友们:
反复不定的疫情改变了我们原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更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做好健康防疫的同时,也要提高心理免疫力。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心理调适指南,希望能帮助你缓解焦虑、化解失落、平复担心,以健康的姿态迎接每天的生活。
一、给学生的建议
1.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居家学习期间,要遵守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的原则,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分睡眠,均衡三餐营养,增强免疫力。
2.学会接纳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认识到因为疫情产生紧张、烦躁等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不必过度焦虑,不用刻意压抑,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无论怎样的情绪状态都是有缘由的,我们只需要感受觉察接纳就好,允许它的存在,让它进行充分的宣泄与表达,它会自然而然地慢慢平息。等情绪逐步稳定之后,你可以尝试自我对话,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方式,让自己逐步恢复并保持乐观心态。
3.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
结合学校网课时间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好生活作息,科学地进行时间管理;也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寻找感兴趣的网络课程资源,学习新的技能,如书法、绘画、涂鸦、写日记等等。
4.合理使用网络,培养自控能力
居家在线学习期间,必然需要使用手机、网络等设备。如何合理使用网络,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你可以与家长一起商讨一下网络使用时间,形成约定,并把约定形成文字张贴在自己的学习区域作为提醒;你也可以在必要的在线学习之余安排一些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活动,比如画画、听音乐、阅读、烘焙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减少屏幕接触时间,注意用眼卫生,还可以放松心情,增加自我效能感。
5.寻求人际支持,减轻孤独感
与老师、同学、朋友等保持联系,表达彼此的关心,减轻居家学习的孤独感,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可利用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老师、同学多沟通交流,获得支持的力量。
二、给家长的建议
1.科学、理性的看待疫情,不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
从官方渠道了解信息,客观理性地认识疫情,主动关注各种积极信息,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起伏状态,并进行合理宣泄与调节,做好防疫配合,戴好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不聚会等。
2.关注孩子,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改善情绪
面对居家学习的安排,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此时,请您多关注孩子心理状态,理解孩子出现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作为家长,孩子最亲近的人,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及时疏导,也可以组织一些居家亲子活动,拉近彼此的距离。
3.指导、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学校已经制定了详实的线上课程计划,对学生的听课、自习、体育锻炼、美育提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安排。家长可根据学校给出的安排,把课程安排打印出来,贴在孩子容易看到的位置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在此期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孩子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给老师的建议
1.规律作息、强身健体
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提高身体免疫力,提高工作效率。建议老师们每天睡八个小时左右,尽量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安静,不要睡的太长或者是睡的太短,既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又不至于怠惰。
2.平衡多重社会角色
老师有很多角色,是老师,是家长,是同事,是领导……特殊时期,老师要合理处理各种关系,转换好身份角色,某些角色可能占用了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重角色容易失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接纳自己的有限性,允许自己不是全能的人,累的时候,放空一下自己。
3.关爱自己,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每天和家人、朋友进行有效沟通。沟通,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也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使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更加牢固。
每天运动30分钟,运动可以让我们放松,有效的缓解居家期间可能产生的烦躁、焦虑等负向情绪。同时,运动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可以提高我们的积极情绪体验。
每天睡觉前,花几分钟的时间记录当天发生的让你感到开心的三件事情。通过每天记录让我们感到开心的事情,可以把我们的注意焦点转移到生活中发生的积极的事情上,让我们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增加幸福感。
疫情之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努力用聆听、温暖和专业去帮助别人的助人者。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会被隔离。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保护自己,积极支持身边的人,等待抗疫胜利的一天!
如有困惑,欢迎拨打各中小学校园“525成长热线”
南通市心理援助热线:
81238585 海门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预约热线
96111 南通市未成年人24小时心理热线
85127885、18051601200 南通市心理援助热线
18012209133 南通市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