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通新机场(枢纽)建设指挥部消息,中国民用航空局昨批复,同意将通州二甲场址作为南通新机场的推荐场址。
字数很少,但是意思很明确了,南通新机场选址确定下来了。
当然居然还有很多人不敢相信,或者说是不愿意相信,大家也是醉了吧。。。
南通新机场官宣消息出来以来,我们应该讨论一下机场周边地区的发展规划问题,即使是四甲落选,并不意味着四甲没有啥发展,毕竟二甲和四甲两地距离不足10公里,目前的南通大交通条件下,车程不足15分钟啊。
机场周边布置机修车间还是商务区是有天壤之别的。
因为南通新机场官宣二甲,所以网上关于二甲的内容一下子上了热搜,平时海门只知道二甲二甲镇,其实对二甲镇并不是非常了解,今天来稍微科普一下
二甲镇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
位于通州区的东南部
与海门毗邻
沿“海二”公路至宁启高速公路德胜道口仅10公里;苏318线东西贯穿全镇;去南通兴东机场、南通港、“海太”汽渡、“通常”汽渡均十分便捷,距城区20公里。
二甲镇为省级重点中心镇,镇域总面积67平方公里,二甲镇总人口7.2万人,二甲镇镇区人口2.4万人。
1957年为桂贞乡,1958年更名联盟公社,1959年更名二甲公社,1983年设镇。
2000年余北、余西、袁灶三乡并入。
二甲镇地处古代通吕运盐河南岸,自清代道光年间起逐渐发展为通东商贸重镇,至光绪年间达到顶峰,各行各业都很兴旺,其中土布、粮食、油坊、棉花尤为昌盛,如“丁裕大”花布行、“曹顺兴”米行、“刘新记”米行、刘氏油坊、徽州程氏“裕隆”油坊、“黄永大布庄”等。二甲镇算通东地区的繁华之地。
流传至今的场、灶、总、甲等都是盐业编制的遗存。“
场”即亭场,制盐生产场所;
“总”即盐场内生产区域名,类似现今的村;
“甲”即盐场内按灶丁人户划分的行政组织,相当于现今村下面的组;“灶”原是燃火烧盐的设备,后来演变成基层组织名,级别低于现今村以下的组。
余西古镇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始于唐末,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又因城廓设置形似龙,故得别名龙城(地)。这虽是一座偏安一隅的小镇,但文化历史很是深厚,古镇是古通州东南沿海第一个盐埠,也是我国蓝印花布的发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