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严寒冬,天寒地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忙活了一整天,洗个热乎乎的澡,再钻进暖暖的被窝,再舒服不过!
然而,不少人洗澡时或多或少会犯些错,结果把本该舒服又养人的“养生澡”,硬生生洗成了“伤身澡”。
例如,以下三种错误的洗澡方式就伤身不浅,套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即人洗三澡,命比纸薄!
高温澡
不少人冬日洗澡,调的水温要多高有多高。有人是因为怕冷,有人是为了舒服,还有人是想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小编都可以理解,但真不建议大家这么做。
首先,洗澡水温度过高,不但会加快皮肤的水分蒸发,过多地带走皮肤表面的油脂,使冬季本就容易干燥的皮肤更加干燥,甚至刺痒、皲裂,而且会洗掉一些保护性菌群,使皮肤的抵抗力减弱,容易染上皮肤病。
其次,过高的水温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涌至皮肤表面,导致心脑血管相对缺血。
加之,浴室环境一般比较密闭,空气流动慢,室温较高,氧气含量不足,更容易导致大脑缺氧。
面对这种轻度缺氧的高温环境,正常人或许尚能应对,但体质较弱者多半会感到头晕、心慌、胸闷、乏力、有憋气感,严重的还会低血压,甚至休克。
最让人担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冬季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季节,长时间洗高温澡而致心脑血管缺血缺氧,很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甚至有猝死的危险。
若水温、体温之间温差过大,血液的重新分布还会加重上述症状,如果他们突然站起或走动,昏倒或摔跤的可能性剧增,还可能造成外伤或(和)骨折。
建议:
洗澡水温不要调太高,一般不超过40摄氏度;
每次洗澡,不宜超过20分钟;
不要紧闭门窗,要打开排气扇或门窗留出缝隙,保持浴室通风;
洗澡蹲起时动作要慢,防止体位改变引起血压变化,加重头晕的症状;
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在家中洗澡时,最好有亲属陪伴;
洗澡时习惯使用电暖气等取暖设备的家庭,要谨防漏电漏气。
冷水澡
不少人冬日洗冷水澡,多半是出于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养生的目的。
不得不说,洗冷水澡确实有一定的好处,比如省电费,比如:
冷水刺激可使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使皮下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血流流向内脏,心跳加快,新陈代谢加强,热量增多,以保证身体适应寒冷刺激的需要。
同时,通过较低水温对人体的刺激,可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并锻炼人的意志、勇气和毅力。
但用冷水洗澡有如下讲究,马虎不得,否则适得其反。
①冷水澡并非人人皆宜
一般来说,身体倍儿棒、体质很好的人,偶尔洗洗冷水澡,问题不大。但以下人群,千万不能洗:
原本就不耐寒及体弱者,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和关节疼痛等;
经常感冒、拉肚子、免疫力较差的、皮肤瘙痒和急性病患者,会诱发或加重病情;
经期女性可能会导致痛经、月经量变大等;
尤其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患者,可有猝死危险。这是因为,冷水的刺激会让皮肤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大量增加,同时也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综合因素下致使血压升高。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负荷不了,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的危险事件。
②不可过分追求低温、切忌“一步到位”
过冷的水温容易让人体受寒,寒邪侵体反而伤身。此外,若想尝试洗冷水澡,需循序渐进,最好从夏秋开始尝试,持之以恒。
洗冷水澡前先适度热身,可用双手快速摩擦全身,至微微出汗后,用毛巾擦干后开始洗澡。
洗澡水温由高到低,等身体适应后,慢慢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洗澡部位从手脚开始,由局部到全身。
冲洗时间一般为10分钟(冬天5分钟)左右,以身体能适应为宜。
浴后迅速用毛巾擦干,穿上宽松的衣服,并摩擦人体关节部位,以防关节炎的发生。
其实,小编说这么多,只是想客观地给大家科普一些有关冷水澡的知识。
但说点掏心窝的话,洗冷水澡弊大于利、隐患多多,而且想安全地洗个冷水澡还挺麻烦的,只为了那仅有的一些养生作用,实在是大可不必。
“临睡澡”
很多人喜欢临睡前洗个澡,全身暖呼呼地进被窝睡觉,自认为这样做解乏、驱寒还助眠。
殊不知,洗完澡后马上睡觉,反而不容易入睡。
这是因为,刚洗完热水澡,躯干温度较高,会抑制大脑褪黑激素分泌。
褪黑素系松果体夜间所分泌,若体内褪黑素水平不足,可能导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高、经常做梦等睡眠紊乱及一系列功能失调。
其实,躯干温度下降、手脚温暖,才是睡个好觉的良好状态。
建议:
睡前1.5~2小时洗澡,让体温上升。接着等身体自动调节温度,通常1.5~2小时后躯干温度有所下降,睡意便产生了。
手脚冰凉的朋友,可以在睡前用温水泡泡脚,泡完穿好袜子以保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