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6|回复: 0

保健品如果无效只是谋你的财;如果有效可能会害你的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8-1 17:1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八品 酒鬼

    1801

    主题

    187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671
    发表于 2023-1-6 09: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保健品是一类很独特的商品。一方面,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时尚女性趋之若鹜,不惜血本,希望从中获得“治病强身”的功效。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断言“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骗子”,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保健品到底是一类怎样的商品,我们该如何看待它们呢?  A# M* \: a* A
    8 J) u" Y3 @: q  ]( ~( @8 `, s
    首先,“保健品”这个名称本身就有很大的误导性。消费者喜欢“顾名思义”,而这个名称正好产生了“吃了它就会有保健功能”的暗示。在国外,它们被称为“膳食补充剂”,就很中性——正常膳食之外的补充而已。
    8 H' |  p- H! D( z$ v- c3 b
    1 A) G1 d. m9 W& A  s; D. t; w3 |不管是叫“保健品”还是叫“膳食补充剂”,市场上的这类产品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可以笼统地把它们分为两类。0 E' B) v$ h% ^
    9 d. J6 F) R* [! ?/ g6 X% [' f- Q4 w
    一类是人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比如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少了它们影响健康,多了它们也影响健康,在“充足”与“过量”之间有一个缓冲范围。营养均衡的目标,是使得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入量在那个范围内。不同的食物含有这些营养成分的量不同,所以,“全面均衡”的食谱就很关键。
    " x+ h! G* L; Q
    5 r* U# `) o: M; L但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营养师,也不可能照着营养师开出的食谱去吃饭,所以,很多人总是担心自己缺这缺那。其实,这些营养成分“充足”与“过量”之间的缓冲范围都比较大,普通人只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参考一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大致安排自己的饮食,基本上不用担心缺什么。
    ! V. u8 o( {% y2 N) F/ T$ d$ j8 K4 a4 s
    有少数的营养成分,在某些人群中比较容易缺乏。这些人群可以有意识地多摄入富含这些营养成分的食物来获得全面营养。强化食品是次之的选择。所谓强化,就是在某些常规的食品中额外加入某些营养成分,使人们可以获得相当的量。比如碘盐,可以让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人获得充足而不过量的碘。而在克山病地区,“加硒盐”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针对许多人铁摄入不足的状况,中国有“铁强化酱油”,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在国外,许多人的食谱中缺乏蔬菜,因而一些无机盐和维生素容易缺乏,许多早餐麦片就强化了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 S  ]7 k) g3 Q+ ]- c8 [+ h6 @6 U" I# f
    如果均衡饮食和强化食品都做不到,膳食补充剂也是可以接受的选择。只是需要强调,那些列出来的成分只是人类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成分,食品中还有许多研究得不是那么清楚或者没有列出来的营养成分。通过补充剂可以摄入某种或者某几种特定的成分,但是无法获得其他营养成分。换句话说,它们只能作为一种不得已的“补充”,而不应该以为吃了它们就会“健康”。
    6 ]* r4 R0 ~6 r% F8 W7 s) [- M0 @! E; d/ I6 C. z2 ?
    而许多人期望的、也是保健品行业鼓吹的,是吃了这些补充剂能够防治某某疾病。实际上,这是把“如果缺乏,会导致某某症状”偷换成了“补充它,可以防治某某疾病”。这些微量营养成分就像润滑油,缺乏了会让车磨损得更快或者出现某些状况,但只要给够了就行。在此基础上多给,不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反倒是弄得满地滴油。迄今为止,通过额外补充维生素或者无机盐来防治疾病的大型研究,都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y5 ~( N! L  O, b7 r

    4 V6 i! C% M) y! f  O9 `, O+ P另一类保健品不是人体必需的,人们补充它们是希望获得“保健”功能。这类产品以各种动植物“精华”“提取物”为代表,通常以“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癌”“降血脂”“减肥”等功能为口号。这类产品处于管理上的灰色地带——它们通常有一些初步研究所支持,但在科学上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更倾向于一种“信则灵”的状态。
    # [6 l* v* B/ J4 ?+ o7 V* A0 O6 i  t8 z3 q0 C8 m
    这一类产品面临的两个问题是:第一,有多少科学证据支持这些“功效”?第二,即使有科学证据支持,效果有多大?
    % Z) d, W$ \1 c% j$ G
    % C+ j( X2 _5 o/ I6 }- v  @, b不得不说,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保健品,在这两个问题上夸大和扭曲事实来忽悠公众,差别只是夸张程度而已。基于这种夸张,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天价”“神奇”的保健品。7 F/ V8 ^( n4 W, }) s) D; A" ]

    - A2 x& O! Q; \. W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保健品只有很小的监管权限,但美国的做法值得中国学习:) ?1 I4 W( X/ j- }

    7 w% I" B1 \" ?# S$ H+ v第一,禁止任何膳食补充剂宣传疗效,而极少数的“健康声明”必须经过审批,并且对具体文字有明确规范。这种做法使得商家难以炒作出“神奇”保健品来。$ p% ?9 E4 L5 M5 \7 L

    " E0 R1 k, i, E! ]( ~第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设“膳食补充剂办公室”,他们列出各种膳食补充剂“可能”的作用、相关的科学证据以及对这些证据的评价。消费者只要去查,就能得到关于各种膳食补充剂的“靠谱”知识,从而不会被忽悠。$ ^) @! S, O/ g. G3 G

    ' z  e0 x) T" F; u9 n9 G有人会说:我吃了某某保健品,确实有效啊。这当然是可能的,问题在于“有效”和“吃了该保健品”之间是不是存在因果关系。下面三种情况,也可能出现“有效”的结果:3 l& E8 `0 \2 {; k+ B
    : }8 N) f# q9 i9 \- h* Q' ?' F% r
    第一种,服用者同时还在接受其他治疗或者处理,把其他处理的结果当成了服用保健品的功效;
    5 P% B. T, x" I$ x! \' I6 |  t5 I" m, _! `* T& |
    第二种,安慰剂效应。吃不吃保健品,都会出现一些变化,而一部分人就可能认为这是保健品的功效。举个例子,你可以卖一种祖传秘方,宣称“喝了可以生男孩”,还可以承诺“无效退款”——哪怕是你的秘方只是水龙头上接的自来水,也会对大约一半的人“有效”;* `! j/ I5 s3 n  c1 C. ?
    2 @0 H' z+ E. L" Y. a
    第三种,是添加药物成分。有一些功效需要靠相应的药物来实现,很多厂家为了让消费者体验到保健品的“有效”,就在其中加入药物成分,然后以保健品“纯天然”来作为营销噱头。在减肥、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保健品中,这种“挂保健品的头卖药物的肉”的做法,尤其普遍。让你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服药,除了药物可能的副作用,还可能干扰正常的治疗——而这,是相当危险的。
    & F( W' H5 y+ ]3 [0 ~1 |2 T' A" x
    & e" ^3 D7 ^# {' M0 b+ M1 M# @2 c不能说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骗子,也不能说所有的保健品都“无效”。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抗氧化剂等类型的“膳食补充剂”,的确能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如果你不能做到饮食全面均衡,以至于缺乏某些微量营养成分,那么“补充”这些东西确实有助健康。但是,这些成分都是可以从常规饮食中获得的,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保健品来获得。更重要的是,要警惕那些添加药物的“保健品”。
    4 V. Z7 ~1 V7 z% H- C# s. W
    , W: w  B& l( A简而言之,服用保健品的结果会有:如果无效,只是谋你的财;如果有效,可能会害你的命!3 r1 v7 p0 r3 Y- A1 X%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