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6|回复: 0

《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回答12个猴痘关键问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8-1 13:55
  • 签到天数: 7 天

    [LV.3]七品 酒徒

    1572

    主题

    1641

    帖子

    959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598
    发表于 2023-8-13 17: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 A' D3 C9 B; p) p( o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4 N8 t) d3 N* a& a$ a/ W! I( P$ D* X5 @$ u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8 P; }% t/ ~9 s4 ?5 G

    + ^* D# ^' ^4 w" z' g【摘要】  猴痘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人类猴痘病例既往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近1年以来,已有多个非地方性流行国家发现多例猴痘病例,国内输入性病例风险相应增加。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猴痘病毒,在多学科专家和公众代表的共同参与下,通过确定公众关注的猴痘感染相关问题、系统检索证据和德尔菲调研,并参照患者与公众指南报告规范,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   
    # o: c5 J  m5 Z0 K9 V" e; V7 s" T0 t8 U4 B/ \
    前言
    , P5 G+ G+ Q: C$ ?% _# R" n% F7 i! \  i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是一类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报道了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2]。自此之后,在非洲中、西部地带间断有猴痘病例报告,其间亦有过数次疫情暴发(如1996年至199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疫情,2017年至2018年尼日利亚疫情)
    * M' c" q, \& U9 F9 f& o& e/ ^$ `' G- R! w
    在极少数情况下,猴痘病毒会出现在非洲之外的地区,第一次是2003年感染猴痘病毒的冈比亚巨鼠等动物在从加纳进口至美国过程中将病毒传入美国;之后在英国、美国等地区偶有散发病例;而本次全球范围流行开始于2022年5月,英国、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地区均有猴痘疫情报告。多国疫情显示,猴痘病毒已发生人际传播,大多涉及男男性行为者(MSM,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近一年以来,国内输入性病例风险也相应增加。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8月9日发布的消息显示,2023年7月1日至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23省(区、市)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4 u( ^% J4 I% K) `+ h
    , U, U3 a5 g! W9 y7 R, B! K
    病毒出现和流行是一种可以跨越国界的现象。为了阻止当前猴痘继续大规模传播,提高公众(尤其高危人群)的认识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健康教育,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联合发起了《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的制订工作,旨在提高公众对于猴痘的认识,提供可行且有效的预防策略及应对措施。- s( N* t" i# c- M/ Q
    & A0 X' R, ~0 K  @& F. p( e3 C9 D  N, p
    要点总结及证据
    1 _8 w) B: y4 ?/ d8 b- [& M; \* H6 |, H) |( z$ Y. G
    本指南共回答12个关于猴痘的临床问题,相应推荐要点汇总见下表。
    0 K8 T( l  J' N  Q/ \% X8 l 640.jpg 6 v9 X9 r* v! a
    7 u2 v7 }, f- V& Z( N# \
    猴痘的流行病学  l$ i! k" {7 w2 v' T/ J
    # s7 y9 k, Q/ [9 o
    Q
    8 s3 H5 x3 p" R; o& x2 ^( T3 \/ `7 M
    临床问题1:猴痘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8 V/ {/ G- _4 X; K% m$ w- X
    3 J0 C. R' \5 {$ m要点总结1.1: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者食用了未充分煮熟的感染动物。(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中)
    ; ~5 G5 J$ ]; U) x6 L; I. f. J+ R
    要点总结1.2:人和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猴痘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伤处、口腔分泌物、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床上用品)等,亦可通过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也可能通过性接触。此外,也存在垂直(母婴)传播和院内传播的可能性。(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高)/ B+ {8 H* A0 V: x( b

    2 {# A7 R6 v3 a& v2 l% M目前包括WHO、美国CDC、ECDC、我国《猴痘诊疗指南(2022版)》和《猴痘防控方案》均提出猴痘病毒可以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1,3,4-6]。当人直接或间接接触活的或死的感染动物,或者食用了未充分煮熟的感染动物时,有可能会感染猴痘病毒,这是动物与人之间主要的传播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包括密切接触(如碰到猴痘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伤处)、间接接触(如接触到受污染的衣服、床上用品、毛巾等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性接触。此外,也有记录显示病毒可通过胎盘在母婴之间传播(母婴传播),以及通过医疗操作(如触碰受污染的医疗器材等)在不同患者之间传播(院内传播)。' G* W5 R8 s) H& a
    - F6 B  o6 Y$ Z3 I; [; G5 F. j
    此外,针对此轮非洲以外地区暴发的猴痘疫情,有多项研究提示性传播可能是猴痘感染的途径之一。ECDC和WHO对2022年5月以来暴发的猴痘病例进行分析,在10933例已知性取向的男性病例中,96%的人自称发生过男男性关系[5]。2022年一项调查猴痘流行病学特征的荟萃分析显示,纳入的124例患者均为男性,97.14%的患者报告发生过同性性行为[7],提示性接触(尤其是男男性行为)可能是猴痘传播的途径之一。2022年另一项专门针对性接触传播猴痘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4222例患者中4152例为男性,其中3479例为MSM[8]。此外,也有研究报告了在无套性交男性患者的精液样本中检测到了猴痘病毒DNA,但该结果尚不能证实病毒是否会通过精液传播[9]。2 S5 ]$ H% v9 Y5 F+ o4 d/ z
    1 \& W. T3 P# y) U' K# v7 _. k- R
    Q
    1 t; x" I( k$ C1 Z) D0 V5 E; {& `# `' [6 K/ k+ ?5 P5 G
    临床问题2:感染猴痘病毒后间隔多久会出现症状?
    - i* i6 q, w. n2 B1 r6 n% C% J
    2 X$ v- E) H6 f/ Y要点总结2:感染猴痘病毒后通常在5–21天内出现症状,其中大部分为6–13天。(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低)
    - m1 |- k% P. P6 w& N9 j2 I! v( y+ R- n" l6 u" Z
    感染猴痘病毒后通常不会立即发病,而是需要经历一段潜伏期。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ECDC官网及我国《猴痘诊疗指南(2022版)》指出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13d,但也可能是5~21d[1, 6, 10]。此外,ECDC、英国卫生安全局也针对2022年5月至6月猴痘暴发的全国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潜伏期为9.22d[11]。9 U/ Q# O2 ^( O* }

    7 M3 T) S7 V3 n, KQ
    7 y9 q0 n4 V+ n
    2 I  o/ I5 h- L. `1 _5 I& t6 i; @. O  t临床问题3:哪些人更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 ]9 g7 x7 q  U, c9 N# S, T7 l
    1 e& u  M( G- @' ?4 ~& e& R6 M要点总结3:以下人群更可能感染猴痘病毒:1)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包括男男性行为人群;2)接触猴痘患者的人,包括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3)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中)
    ) v  r# o9 [/ o5 R
    - |# H. }% Y4 k3 \WHO《猴痘接种与免疫暂行指南》将高风险人群按照暴露前和暴露后进行定义[12]。病毒暴露前(指更容易接触到猴痘病毒)的高风险人群包括:① 同性恋、双性恋、MSM或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② 接触猴痘的卫生工作者、实验室研究人员[包括研究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 OPXV)或接触可能受感染的动物等]、开展正痘病毒诊断测试的临床实验室人员,以及猴痘防控应对小组成员;③ 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2 [& ~# K7 H' k+ {1 N& Z* [6 _7 L; T/ |- P; u, Z! T
    病毒暴露后(指接触到猴痘病毒后更容易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在没有穿戴个人防护设备的情况下,直接接触了已确诊、可能或疑似猴痘患者的皮肤或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如皮损水疱或脓疱液)或潜在的受污染物质(包括衣服或被褥等)的人群。
    ) g- ]' I* U" c1 |, v+ `5 M9 U. N
    Q- Y% w4 |2 f0 N$ L/ ?& H& x

    ) M4 i' O4 R3 g) L3 u" }& d5 `# J临床问题4:猴痘的症状有哪些?1 d6 l: A0 b4 t
    ) q; S" T  z( _
    要点总结4:猴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可能还会出现头痛、瘙痒、疲劳、肌肉酸痛、背痛、咽痛、口腔溃疡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是猴痘区别于水痘的特征。(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中)
    ! `( @' A3 b. {. C% b2 S) U5 D$ L8 I; a+ E* U9 m$ v
    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对既往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指出猴痘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为两个阶段[13]。初始阶段大约持续1~5d,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乏力及淋巴结肿大;随后第二阶段,即在退热后的1~3d出现皮疹,皮损呈离心分布,并且分为几个阶段:斑疹、丘疹、水疱,最后是脓疱。皮损硬实,界限清晰,中间凹陷;然后在2~3周内结痂和脱屑,皮损直径从0.5cm至1cm不等,数量从几个至几千个不等。皮损常发生于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躯干和生殖器等。常伴有瘙痒和疼痛。猴痘病毒的皮疹容易与水痘的皮疹相混淆,而淋巴结肿大是猴痘区别于水痘的一个显著特征。# b( L+ ~) n9 L
    $ z; b: n! J0 n& G/ \. w( X
    一项2022年8月发表的系统评价纳入了8项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猴痘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皮疹(97.2%,95%CI 58.9%~99.9%)、发热(75.4%,95%CI 54.5%~88.7%)、头痛(79%,95%CI 69.9%~85.9%)、瘙痒(73%,95%CI 63.5%~80.8%)、淋巴结肿大(38.6%,95%CI 7.9%~82.1%)、肌肉酸痛(63.0%,95%CI 53.2%~71.9%)、咽痛(39.7%,95%CI 17.3%~67.5%)、疲劳(67%,95%CI 57.2%~75.5%)、口咽病变(7.0%,95%CI 3.4%~14.0%)和全身症状(51.1%,95%CI 33.8%~68.1%);平均发热时间为8d,平均出疹时间为12d[14]。另一项调查猴痘流行病学特征的荟萃分析纳入了6项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葡萄牙和英国的研究(n=124),结果显示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54.3%),其次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45.7%)和皮疹(40.0%);此外,22.9%和25.7%的感染者报告出现了乏力和头痛,17.1%的病例出现了肌痛,31.4%的病例报告有生殖器和肛门病变(溃疡和水疱),11.4%的病例报告了颈部淋巴结肿大,5.7%的患者报告了腹泻和腋窝淋巴结肿大[7]。  P, \5 l, R% d+ `
    * [  C' z) d" N; Q' F# W7 U& d
    Q
    4 D6 A. @7 u6 a# K4 h4 `( a  m9 H. g: {
    临床问题5:感染猴痘后的病死率是多少?% n* g+ \. r0 N/ d0 v
    % I# Y) U7 l5 ~' z
    要点总结5:猴痘感染后病死率与感染的病毒分支、所处地区、宿主自身健康状况等有关。2022年以来流行病例病毒起源于分支II,病死率约为0.13%。(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中)
    ) e0 i9 \, M& W" m
    ' B; P1 H" n! `& O基于自1970年起的历史疫情数据,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显示,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病死率从0至11%不等,且在幼儿中的病死率更高;相较于分支Ⅱ(曾称为西非分支)不到3%的病死率,分支Ⅰ(以前称为中非分支)的毒性更强(1%~10%)[13]。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国家所拥有的医疗保健资源等条件不同,因此,这一数据在不同地区可能有很大差异。根据WHO全球监测数据,自2022年初至2023年3月下旬,全球共报告86601例猴痘患者,死亡112例,病死率为0.13%[15]。
    $ v0 X) K  e, A! U
    % d* a' |: Q, j2 ^) z普通人群的管理
    & t" h: y# x3 A- v
    $ R2 r1 P; D9 r+ vQ
    . P/ H$ ~! B* U
    - X4 F" R5 T3 s) p临床问题6:普通民众怎么预防猴痘?
    7 ~9 I, [1 D% b2 ?
    * q! t8 d0 p# b$ b) ~- o要点总结6.1:避免与确诊猴痘病例发生密切接触,若意外接触,应用肥皂水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如怀疑自身患有猴痘,应及时主动就诊。(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高)
    3 f. t, N+ m( D0 @7 k6 C9 B9 ^4 g3 V+ f$ Q
    要点总结6.2: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此外,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中)
    6 n. Y5 z8 Q- Z: y; _; {2 y
    $ Q; e! h$ x+ E. m要点总结6.3:现阶段普通人群不需要进行疫苗接种。(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高)
    ! H1 [5 [6 R1 d
    3 z) z7 T5 c" v) Z) B. J2 b/ J提高公众对猴痘的认知是做好猴痘预防的重要基础。如怀疑自身患有猴痘,应尽快主动就诊以明确诊断。如身边有确诊猴痘病例,应避免与其发生密切接触,直至他们的皮肤损伤结痂脱落,下面形成新的皮肤层。避免共用衣物、生活用品等。如意外接触到感染者后,应用肥皂水洗手或使用含乙醇的洗手液洗手。照顾猴痘患者时,应戴好N95口罩和防水手套。此外,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如家鼠、松鼠、竹鼠等)、灵长类(如猴子、猩猩等)和有袋类动物(如袋鼠、无尾熊等)等,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动物;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动物肉类需彻底煮熟才可食用。如疑似接触到猴痘病例或动物,应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如需要前往疫区,应关注当地疫情形势,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护知识,注意个人卫生[13]。8 A; R) n9 ?& i% E

    ) q# [& k8 C% [猴痘疫苗目前主要针对特定人群(如暴露后人群或感染高风险人群等)。由于目前尚无基于大规模样本的猴痘疫苗效果研究,WHO发布的《猴痘疫苗接种与免疫暂行指南》不建议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12]。由于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亦可预防猴痘。研究显示接种天花疫苗后,可以对猴痘病毒具有较高免疫力,保护力可达85%[16]。目前全球可用于应对猴痘的疫苗主要有OrthopoxVac、MVA-BN和LC16m8,这三种疫苗原本均是用于预防天花而被研发的,目前已被用于猴痘病毒暴露前和暴露后的预防[17]。国内非复制型痘苗正在研发中。
    ! v, N: }9 F4 a6 h' N! |& U  U; }2 n- _1 a" h8 g8 o
    Q0 Q' A2 p) f& b7 I; V. X$ c

    - [# c+ B- o0 f. D/ M4 P临床问题7:怀疑患有猴痘时怎样明确诊断?2 r* X  v5 L- G* p5 U2 g

      G$ h: I. P+ o0 b要点总结7:猴痘确诊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对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进行检测。(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中)
    ( |: q8 ]8 p, q' Y6 j
    * ^3 B, b  O* I! M+ O0 f6 l怀疑患有猴痘时应尽快前往医院以明确诊断。WHO发布的《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指南》及我国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均建议对疑似病例标本采用NAAT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实时或常规PCR,用于确诊猴痘的建议标本类型是皮肤病变材料,包括病变渗出物拭子、多处病变表层或病变痂皮[1, 18]。NAAT可以针对一般的正痘病毒或特异的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 X' U( x1 w: F. A" \

    : S' _3 C1 |/ K6 `6 E+ D  N& j. Y尽管猴痘可能会引起皮疹和黏膜损伤,但仅根据皮肤和黏膜的临床表现来区分猴痘可能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对于非典型表现的病例。因此,在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高度怀疑感染猴痘时,应尽快进行病原学检测[19]。7 E  i7 G! K! q  t, C: ^

    - a- Z& ^8 ]$ Z- n6 l0 T* }Q
    ' K8 p/ e2 ]/ w+ p' @) _- Y+ G1 P# ^% ]0 t$ D, o9 U/ G
    临床问题8:感染猴痘病毒后怎么治疗?& q' B9 j( H$ H  F
    : V) Q2 A. }; E  E
    要点总结8:猴痘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以在指定传染病专业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对症支持为主,包括止痛退热、皮疹管理和营养支持等。(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中)* E6 C3 Q( \# Q" f/ W1 J- P" `* w

    , R9 p  o' X, _' O; y我国《猴痘防控方案》指出,所有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均应在专业防疫人员陪同下前往指定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3]。
    " Z% [/ x) j8 s$ P6 ?/ _+ ~, k. S# }
    猴痘是一类自限性疾病,一般症状较轻。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建议针对发热和轻度疼痛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如疼痛难以耐受,可使用曲马多或阿片类药物;对于口腔损伤可使用淡盐水每天进行漱口[13]。应给予猴痘患者足够的营养。4 x" }/ j  a3 X# _  @
    # r  M8 s: s: Y. ?
    不要挠抓皮肤,保持皮疹部位清洁干燥以避免继发细菌感染。接触皮疹前后用肥皂水或含有乙醇的洗手液洗手。如果皮肤破损,应寻求皮肤专科医师帮助。
    % s. n" x3 V" o2 k1 f; o4 Q( T1 S- O* o8 O9 {$ w; I
    目前尚无临床试验证实可用于猴痘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可能对猴痘感染有益,包括特考韦瑞(tecovirimat, TPOXX, ST-246)、布林西多福韦(brincidofovir, CMX001, Tembexa)和西多福韦(cidofovir, Vistide)。牛痘免疫球蛋白目前获益不明确。
    0 T9 D. g6 ~( f+ j. n( ^6 o* g4 G0 b( I* z
    Q* l) z7 u3 s% [& b" P3 N

    # I' q5 N5 |4 G1 U临床问题9:得了猴痘可能会有哪些后遗症?2 _6 B$ ^$ E7 B

    - }5 q. P' L: [7 I2 L要点总结9:只有约十分之一的猴痘患者会出现后遗症,最常见的后遗症是面部凹陷疤痕以及视力损伤,也有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但当前相关研究证据较少,对于猴痘所引起的中长期影响尚不清楚。(专家共识高,内容易懂性中)  V/ l: O) M# O- j; O9 G

    # `# }8 a7 S4 w9 F8 p6 ~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指出目前针对猴痘中长期影响的研究证据还较为缺乏[13]。有研究表明超过90%的猴痘患者不会出现后遗症;在出现后遗症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瘢痕和失明,而凹陷瘢痕可以发展为麻点[20]。此外,目前也有部分研究显示猴痘可能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一项系统评价纳入了19项相关研究(n=1 512),结果显示猴痘患者中癫痫发生率为2.7%(95%CI 0.7%~10.2%),精神错乱为2.4%(95%CI 1.1%~5.2%),脑炎为2.0%(95%CI 0.5%~8.2%),该结果提示猴痘可能会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包括严重的神经并发症(脑炎和癫痫)和非特异性神经症状(意识混乱、头痛和肌痛)[21]。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因此两者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长期随访研究加以验证。
    ; a; ~. C. O. G" h9 f7 J- B! \/ C; ^7 u8 P7 T: d/ g
    特殊人群感染猴痘后的管理
    ! K$ M7 [2 r$ S: U5 H' C, h% e! O! q0 a# z
    Q
    4 C" ?$ y! X: ^' J% e; b
    % f, z% N" L" U6 [. u5 o4 W临床问题10:儿童猴痘患者应如何管理?- z: `8 `4 v9 ?' i# r
    7 w. c* R! d6 o7 x
    要点总结10.1:若母亲患有猴痘,应对其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密切监测,以及时识别潜在的先天性或围产期感染。(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中)
    . v) _- ~1 l  r, \3 g7 ~! ?. [* B- c- p) W( ^& E; l  U9 x3 n
    要点总结10.2:针对疑似感染的患儿,应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专家共识高,内容易懂性高)
    6 o/ V- t% z! ^$ W* g8 B. J
    / P6 W! M. O" z6 U要点总结10.3:确诊患儿应立即隔离,至皮疹结痂消退。(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高)* A- u/ U9 _5 z, Z, ]; N' \

    $ ], x; O- j, b9 v: v- k  s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提出母亲和婴儿或幼儿之间可能通过密切接触而发生病毒传播,因此建议应该密切监测感染猴痘母亲的新生儿,以识别潜在的先天性或围产期接触或感染,对于是否停止母乳喂养,应在考虑母亲身体状况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基础上进行评估[13]。- k3 s1 `; j$ s1 y1 }8 }
    & O: n  P4 i) V1 \$ n3 X$ q& ~
    我国专家在2022年7月发表了《儿童猴痘诊疗和预防专家共识》,建议对于疑似病例需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转运至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严格隔离观察、确认和治疗;确诊的猴痘患儿应立即隔离,至皮疹结痂消退[22]。猴痘感染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缓解症状、管理并发症、预防长期后遗症。5 l& V4 K2 Z  B6 z+ G; |1 o
    $ a4 x9 p" {) z+ H; `0 l( J
    WHO发布的《猴痘疫苗接种与免疫暂行指南》中指出,尽管与其他人群相比,儿童在患猴痘后更容易出现疾病加重,但目前仍不建议在儿童中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病毒暴露前的预防[13]。
    : I5 |1 S- d3 z) P, k  {1 ^4 L
    6 [1 D5 Z7 d! bQ
    . V$ {2 n/ L" E
    . S7 d  s2 I- E' v4 p/ Q* |临床问题11:患有猴痘的妊娠患者应如何管理?
    9 L/ i: h! u2 N" D
    & r$ r- m  `8 M1 H" I, O要点总结11:对于确诊患有猴痘的妊娠患者,应在防疫人员陪同下前往指定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为期3周的隔离观察和治疗。同时对胎儿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中)
    ( i6 w9 i% F* f1 [/ i
    4 G  r5 Q% J- H根据我国《猴痘防控方案》,对所有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均应在专业防疫人员陪同下前往指定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3]。# x$ S& ], H; o

    8 N5 o$ Y# g- {) M7 a: FWHO建议患有猴痘的孕妇应获得以女性为中心的、成熟的护理,包括助产、产科、妇科、胎儿医学和新生儿护理,以及心理健康和心理社会支持,以随时应对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13]。此外,应根据产科适应证和产妇的偏好,选择个性化的分娩方式;引产和剖腹产应仅在医学上合理且基于母体和胎儿状况较好的情况下进行。应鼓励康复的猴痘孕妇酌情接受常规产前、产后或流产护理。如出现任何并发症,应提供额外的护理[13]。
    ( l8 u& C5 v: K+ j  w- ?8 z  F1 _0 S# h/ t# C8 I
    2022年7月Lancet发表的《猴痘病毒感染孕妇指南》建议,由于病毒可以穿过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暴露和婴儿先天性感染,因此需要对胎儿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23]。
    ! ?+ |& F, Y6 d; a6 ?+ {, r: P
    3 N1 l( \& y; K& w0 a1 e  a/ pWHO发布的《猴痘疫苗接种与免疫暂行指南》中指出,尽管与其他人群相比,孕妇在患猴痘后更容易出现疾病加重,但目前仍不建议在孕妇中通过接种疫苗来实现病毒暴露前的预防[12]。
    5 s0 Y2 ~# g* J* L
    ' z6 l: j- W; @4 Q" g& i6 LQ
    * b% K4 X( Y) O/ ~( y' ~5 p* Z5 @2 Q6 `% I- O
    临床问题12:患有猴痘的HIV患者应如何管理?
    ; ~  z+ L& Q2 p1 N" n. ]. _( p3 K3 [" Y
    要点总结12:对于已知的HIV患者若被诊断感染猴痘,应继续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并根据需要进行机会性感染预防。对于感染猴痘且新诊断为HIV的患者,应尽快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度高,内容易懂性低)/ ~4 L+ h) D0 f. b: M

    6 }+ D5 K1 b# L: U: l有证据表明,免疫缺陷可能会增加HIV感染患者感染猴痘的风险,并且会增加重症及病死风险[24]。此外,来自多国的病例数据表明,有男男性行为的猴痘患者中,28%~51%感染了HIV[24,25]。美国CDC于2022年8月发布了《HIV感染患者猴痘预防和治疗暂行指南》,分别针对猴痘患者的HIV管理与HIV感染患者的猴痘管理进行了推荐[24]。关于猴痘患者的HIV管理推荐:① 针对已知HIV感染确诊患者,继续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并根据需要进行机会性感染预防;② 针对新诊断的HIV感染患者,应尽快开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③ 针对HIV暴露前和暴露后的预防措施,视情况继续或开始接受治疗。关于HIV感染患者的猴痘管理推荐:① 特考韦瑞,评估与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潜在相互作用;② 西多福韦,若血清肌酐>1.5 mg/dL,则应禁用;③ 布林西多福韦,但可能会导致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升高;④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考虑使用牛痘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S% U4 |+ r9 g2 {+ K6 z

    9 z% _: l2 T! t6 R' S4 m- i3 V讨论
    % n! Y( e+ p# w. P0 H/ k3 [. U3 G% ?3 w, |
    提高公众对猴痘的认知是做好猴痘预防的重要基础。本指南作为国内第一部面向公众的猴痘防护指南,为公众提供了猴痘防护中清晰明确的要点总结,也特别指出了特殊人群包括妊娠患者、儿童、HIV感染患者的相关处理。公众可以通过指南给出的要点总结,对猴痘病毒有更科学、客观的认识,在可能存在猴痘病毒感染风险时做出有效、及时的处理,有助于降低猴痘病毒感染或者严重猴痘病毒感染的可能。但需要说明的是,猴痘相关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仍在变化,需要持续进行监测和评估,将来也将对本指南进行更新。! j3 ?5 [, |! k! e

    5 r- Z- }# s3 g4 ]! l, z术语解释:
    ( w" n  }+ [' d; ~* ]) t: \3 l2 d" `: M4 P* w9 o' ~
    1.  病毒性人兽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感染人类和动物在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一般由动物先行感染,再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类。例如狂犬病、猴痘、登革热等。; O: S4 y$ M8 v( D

    $ p+ f- D) _0 z1 z2 O; b& g5 @2.  院内传播:是指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主要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超过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存在的感染),也包括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1 O8 o5 u) J6 Z+ N$ t6 \4 A7 g  D4 q9 P5 M- r% D0 d
    3.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
    ; m4 ^! J( F0 p) H
    2 s: A, E: y7 x; T, W/ U1 o4.  暴露前预防、暴露后预防:暴露前预防指的是未感染猴痘病毒的人群,通过服用特殊药物,来降低因为高危行为感染猴痘的风险,从而达到预防猴痘病毒感染的目的。暴露后预防是指人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了潜在感染猴痘病毒的血液、组织、病毒提取物或其他体液,使用特殊药物,以期阻断感染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b9 V& n% c$ e

    # V8 a, o8 }, b! K2 q0 X/ ~
    [发帖际遇]: 海门论坛 在网吧通宵,花了 1 金钱.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