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39|回复: 0

海门盐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8-1 17:13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八品 酒鬼

    1710

    主题

    189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25
    发表于 2020-11-24 16: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岁月悠悠盐荠香2 Q  H$ t$ |; j  J8 u9 e
    7 I' T& I  j( j. n' K1 J) Z5 |
      家乡人把咸菜称“盐荠”。“三天不吃盐荠汤,脚股郎里酥汪汪”,在我的记忆中,盐荠是启海农家的家常菜。" k" G/ U% S- v$ H! e4 Y

    5 d3 `& [) K3 ~0 Z  记得儿时,我家小菜园里每年都会种上大片的大头菜和芥菜。霜降过后,田里的大头菜、芥菜长足了,全家便开始忙活着腌制“大头菜盐荠”和“芥菜盐荠”。母亲先将大头菜和芥菜去根洗净,出桁摊晒。待菜蔫瘪之后,父母齐动手,兄妺做帮手。捧菜的捧菜,撒盐的撒盐,踏菜的踏菜,屋里腌菜场景,热气腾腾。母亲将菜一层一层整齐码在大青缸里,大把大把均匀地撒上盐粒。母亲铺一层,父亲赤足站在盐荠缸里吭嚓吭嚓踏一层。菜不停地添,人不停地踏,直踩得蔬菜吱吱作响,青汁淋淋。眼见得,父亲脸淌汗珠,马不停蹄,在缸里来回踩踏转圈。青缸中腌制的蔬菜逐层升高,渐至缸口。末了,父亲搬来几块大石头压在缸面上,这种“水踏盐荠”在当年各家各户都备上好几缸。看着满缸的盐荠,我总想起母亲所讲的故事:有年大灾荒,有人用一坛金子换一坛盐荠。后来,换到盐荠的人度过了灾荒,守着一坛金子的人却饿死了。在家乡人心中,盐荠尤如金子般金贵。
    ' j+ z8 h" a$ Z; v  {
    8 i1 t& s7 y' A/ m* ?& S8 f  当年,农村生活匮乏,从秋收过后到来年春上,极少有反季蔬菜。唯有这盐荠日日陪伴,在饭桌之上唱着主角。母亲人能干,善调味,将盐荠变着法子,组合搭配。菜心切碎,拌上青椒,入锅爆炒,就着早上喝的稀粥,很是可口。每当东风送暖、春潮涌动之时,便是黄花郎捕捞旺季。六十年代,海里的黄花郎多,小镇上卖黄花郎的小贩也多。黄花郎味道鲜美,但和其它时蔬“乱点鸳鸯谱”那味有点不对路。只有和盐荠“黄金搭档”,才恰到好处化合出极品的鮮。烹制时,母亲先将黄花郎于料酒、姜丝中稍稍浸渍,再将魚入锅油煎至两面泛黄,后将切细爆炒的盐荠与半成品的黄花郎一同猛火烧沸,开锅后撒上一把葱,绝对是“鲜在口里,美在心中”。0 o. i! k) l5 i7 m- A
    6 n$ }% T' [4 q+ m2 L. i
      “青盐荠”是初夏的餐桌上常菜。即将鲜嫩的雪里蕻菜切碎和上细盐揉捏,隔上个把时辰,水淋淋捞一把,配上青毛豆子或黄蚬肉,凊纯味美。正如诗人李邺嗣所言:“翠绿新齑滴醋红,嗅来香气嚼来松。纵然金菜琅蔬好,不及吾乡雪里蕻”。 我上高中之时,正值文革后期。学校食堂无伙食供应,只负责为学生蒸饭。冬晨,寒气迫人,母亲总早早地起来给我筹备所带的午饭。在饭盒的一角,放上一碟炒盐荠或盐荠豆瓣,有时,母亲特地煎个荷包蛋压在盐荠下面(在那窘迫的岁月,家里的油、盐、酱、醋都靠鸡蛋换)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吃了三年的盐荠无意中锤炼了我的意志。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努力,我终于以优良成绩学完了高中。6 j* L$ N! z3 ]  @$ R$ V' V
    : B5 n7 L3 k' t# l6 [2 S% Y1 W1 o
      成年之后,漂泊在外。小城超市里,各类盐荠品种繁多,但远不如母亲大青缸里的盐荠脆酸爽口,味道纯正。如今乡亲的日子就像春天里拔节的麦苗,一天天地丰润起来,但农家人依然那样淳厚、俭朴,毎年深秋,还是要腌制些“大头菜盐荠”(也称“囫囵干盐荠”)和“芥菜盐荠”。并带进城里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土特产。 “一碟盐荠真简单,家常便饭佐三餐。甜酸苦辣人生事,世间正味是平淡。”飘香的盐荠,调剂了故乡的四季,装满了往事的记忆,抚慰了游子的心灵,这是亲情的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
    3 d! l+ E- s$ Q.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