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门人 于 2020-11-30 21:15 编辑 # Y" L, _; z% f
! ]0 T1 {3 ]' t. p
1、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息 , e/ }8 j& a4 H+ Y1 B 子息,即子孙男女。该词语从遗传学的角度看,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一家人家,能寻进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儿媳妇,确实有助于该人家以后几代子孙的素质提高。但该词语带有一定的“龙凤传承”的世俗观念,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现代社会,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v) ^! u8 W6 U" ~; B6 d- Z; S 例句:张家小儿子的娘子长嘞标致、黠喳,又懂得来龙发脉,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息,张家有福份啊! / 张家小儿子的老婆长得漂亮、聪明,又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息,张家有福气啊! 黠:“希啊”连读。黠喳,海门方言“聪明”的意思;懂得来龙发脉:恰当地处理人情世故。 . F% h9 }3 a. G' I) _+ S5 u; O7 I; L0 F( J. `' l& s* U1 v/ b
2、做瞒人 ; v) M; Q: b- ^7 g3 G
“瞒人”是“媒人”的戏读。在海门方言中,“媒人”的“媒”字读音是“摸暗”连读,与“瞒”字同音,所以海门人将媒人叫作“瞒人”,将为人作媒、做介绍人称作“做瞒人”。坊间戏说“媒人媒人”就是“瞒人”,盖源于此。 * V( }4 M& [$ P1 D$ \! d 有一个笑话说,有个“瞒人”向女方介绍男方的情况是:雕空椽子石角望板,转鼓关门轮流吃饭,油盐船两只,天天有铜钿赚,人头上下落,日脚勿大推板。女方一听,认为男方有钱有人脉,条件不错,也没“访人家”,就订下了这门亲事。哪知女儿过门第二天就哭着回家,因为实际情况与父母理解的大相径庭:“雕空椽子”是毛竹梢子,“石角望板”是芦笆瓦瓪,“转鼓关门”是用匾当门扇,“轮流吃饭”是因为家中只有两只碗,“油盐船”是老鸭,“天天有铜钿赚”是指天天能有两个鸭蛋换点油盐铜钿,“人头上下落”是指小伙子学剃头的。这样的家庭能是“日脚勿大推板”?/ 石角: 分别是“丝啊”和“葛哦”连读, “斜”的意思;推板:海门方言是“差劲”、“不好”的意思,“勿大推板”是表示“比较好”、“还算可以”;访人家:指定亲前女方到男方宅上观察了解情况;过门:指女孩出嫁;芦笆瓦瓪:是指用芦头做成的用以屋面上承载瓦片的平面物件。瓪:“剥俺”连读,本指“板瓦”;匾:用竹篾编成的盛粮的器具。 " @8 L8 ^$ i4 o E/ G/ a" {" J
, }- J2 A9 X* n) o. s7 v+ P, P
3、黄豆星,滚滚动 4 Y; z* A% K) }; h# v$ V X 指心神不定,一般指男女之间谈朋友时落不定主意,有朝三暮四之嫌。“黄豆星”,喻指某人的星宿是滚滚动的黄豆。 $ U! z- v2 M1 P5 h+ g
例句:咯个小娘勿是上个月月眼眼抩了人家的定头,戁今朝又还心肉痛啦?真是“黄豆星,滚滚动”啊!/ 星:星宿(音“秀”);咯个:这个;上个月月:上个月;眼眼:刚刚。眼,这里是“额俺”连读;抩:“纳俺”连读,“拿”的意思;定头:定金;戁:“纳盎”连读,“怎么”的意思;还心肉痛:后悔。 . U, G4 u0 ^- c& I
- L5 t: a$ |" |9 X: {
4、买房子看梁,攀媳妇看娘 6 a* H; \" e1 F. k* m+ Y
一般人认为,娘的性格秉性对女儿的影响最大。此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定媳妇时多了解女方母亲的为人是有一定的道理。该句较好地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寓意比较明确。/ 媳妇:海门人习惯简称儿媳妇为媳妇;攀媳妇:即定媳妇,为儿子定亲。 . T, Y2 c# h7 I, f. k; ]' q . [9 p; L6 g) K+ S% ^8 U% S 5、蟑螂对灶鸡,坏扫帚对额畚箕 " R2 O3 f& @+ g. k! a' e+ b 在海门,蟑螂俗称灶鸭,灶鸡有说比蟑螂小一点,也有说灶鸡就是蟑螂,灶鸡和灶鸭其实就是蟑螂的雌雄之分;额畚箕,是指坏口畚箕。此话是说攀亲定媳妇时要讲究门当户对,多为说笑话,带有贬损之意。 ( ~3 `1 B; x+ K2 L6 d- `; N 例句:张家小倌头子有眼眼脚,攀个媳妇十八拳头高,真是蟑螂对灶鸡,坏扫帚对额畚箕啊!/ 小倌头子:即小孩;有眼眼:有点儿;一眼眼,一点儿。眼:这里是“额俺”连读;脚:这里是“跛脚”之意,海门人简称“脚”,“机啊”连读;十八拳头高:是夸张地描述人矮至极。 , j/ p: ]0 M, B, U/ }; }" I$ A5 h/ @# @% j- m/ ^
6、高勿攀,低勿凑 $ b/ h9 }4 m; U$ y 定媳妇、嫁丫头,大家都讲究个门当户对,但也有勿凑数辰光,原因是有些人家的婚配条件没有回旋的余地。如果自己家孩子有一点文化,家底也还可以,但对方条件比我低,我家不乐意,即低凑勿甘;如果对方条件比我高,人家不乐意,即高攀勿上。这就是“高勿攀,低勿凑”,确实比较尴尬。/ 凑数:正好相符;低凑:这里的“凑”含有“凑合”的意思。3 K. L2 ?8 B" s/ c
( @# t0 `8 B" D! X; C
7、新寻媳妇噪三年 ! y* q- o) N7 l. `8 ?; E* _6 } 新媳妇进门,东邻西舍难免要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这个长那个短评价议论一阵,是谓“新寻媳妇噪三年”。/ 噪:海门方言为“丝奥”连读,议论纷纷的意思。6 V) H+ L; U5 ]) |2 }6 m3 \, r! a
& z& U6 K% A" X! d7 l 8、一个丫头喫两家茶,屁股打来像烂番瓜9 I9 e V! i) ^7 |; C1 B
这是对女孩子脚踩两头船痛恨至极的真实写照。嗑一会葵花籽,喝一口糖茶,是海门人看人、访人家时本家招待的基本礼节。这里的“喫两家茶”的涵义,已不局限为一个女孩到两家人家去看人、访人家,而是扩展为一个女孩同时跟两个男孩相好订婚,这当然为他人所怨恨。不过,即便如此,还不足以“屁股打来像烂番瓜”。此话现已引申为如果同时效力于两个单位或为两个相对的人说话,将为他人所不满。/ “丫头”:在海门读为“喔头”。 5 u0 {2 b$ B# q! ] 例句:咯个人今朝拿原告钞票,明朝受被告铜钿,戁有使“一个丫头喫两家茶”啊!/这个人今天拿了原告的钱,明天又拿了被告的钱,怎么可以“一个丫头吃两家茶”啊!咯个:这个;戁有使:怎么可以。戁:“纳盎”连读。 ; ?8 [4 E3 K0 }: S. n0 L H1 ]$ @3 y* P$ z
9、吃家饭,像家人 ' V F: P. A- F8 ]& H E+ y, o
人们常说,寻进来的媳妇或者领养的孩子若干年以后其性格特点、生活习惯都有可能像本家人。实际上此系日常生 活中的教养和习性的潜移默化所致。/ 吃:海门方言为“妻厄”连读。 ) ?9 k8 `$ g- o8 h
2 X! {& @, u' b4 C
10、鞋有样,袜有样,媳妇勿好婆放样 3 B- i$ ^; k0 v" C% y7 v {
此语强调了婆婆在媳妇面前的表率带头作用,具有较好的积极意义。 ; _' w5 F7 L! | “婆婆是媳妇的第一任老师”。曾有个传说,有一婆婆对她的婆婆(即媳妇的太婆)不太敬重,凿了木碗给婆婆用。媳妇看见了,连忙也去凿一个木碗。婆婆问其由,媳妇对曰:为你备用啊!后来婆婆觉醒了,敬老爱幼。在她的带领下,几代同堂其乐融融。这就是婆婆正反榜样的作用。 U3 }+ A# \# y; r: t; H; }
2 E# r' T" g4 K9 j0 ~% O' }6 m 11、杆秤勿准要换砣,媳妇勿好要怪婆 6 p) g% d' D$ S3 s; J* C 这又是一个比较工整的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用得较好的海门俏皮话之实例。姑娘出门前,娘的素质对其影响较大(所以有“买房子看梁,攀媳妇看娘”之说),姑娘过门(结婚)以后,婆婆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大。好的婆婆能带出好的媳妇,反之亦然。但此语忽视了作为媳妇的自身因素的重要性。“廿年媳妇廿年婆,廿年过后做太婆”,媳妇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保证良好家风的世代相传。/ 杆秤:由木杆、秤勾(或称盘)和秤砣等组成的称重工具;太婆:婆母的婆母,即丈夫的亲婆。 7 M# U$ Z/ h/ b8 L4 s' `
- h! u7 q z, t
12、云傍里日头,慢娘个拳头 4 w+ [3 M8 j- f 此话用从云朵里钻出来日头(太阳)的毒辣,隐喻后娘的凶恨,不免以偏概全,将后娘们一棍子打死。/ 云傍里:在云朵中间。傍:在这里海门方言读音同“浜”。如“傍傍子里”,是指不易被发现的角落里;慢娘:即后娘。前慢娘:指亲娘和后娘。 8 D$ x. l, z7 z- m
3 A7 h2 @9 f0 s" t
13、三眼头灶里身大,养老女婿老婆大 ) |! c9 z4 L8 m L( \4 N, d 海门乡下厨房间里原来都要支(砌)一副三眼头灶,即有三只镬子的灶头,第一只镬子(一般称外厢镬子或外身镬子)最小,朝里逐渐增大,靠里厢(靠墙壁)镬子最大,一般是尺八(老尺,比通常的市尺稍小一点)或二尺二大小。此话用“三眼头灶里身大”,来比喻纳赘家庭老婆的地位至高无上。/ 养老女婿:是指被女方纳赘进门的女婿,也称“招女婿”。 * |& ~" T% ~0 e M & d( S% j! r8 E7 p 14、碗底陀圆,抬别人家饭碗难 ; K' a7 v6 R7 s V" | 因为碗底陀圆,所以端饭碗要当心;因为到了一个并不太熟悉的新环境,所以娘会告诫女儿,时时处处要格外注意。这也是个比喻,用碗的难端来比喻到新家庭的难处,是指吃人家的饭难。后句中的“饭碗”是借代,用细小碗代家务事。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的修辞手法类同。/ 这里的“抬”是“端”的意思。但如果说“你抬别人饭碗根”,那么其中的“抬”则是拿掉、打碎的意思。 2 q( _8 m" Q- g U
8 U3 H+ N6 g, X8 O2 ~
15、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传一代 5 b5 z: J. b% j8 N3 i2 }0 m% @8 O
海门人家在寻媳妇当晚,新娘将要下花轿(汽车)时,婆婆要拿着两只新布袋从轿(车)的门口起,随着新娘的脚步前行不断替换着铺袋,一直到新娘进家门为止,寓谓“一代传一代”。这仅是个形式。其实质就是希望寻进来的这房媳妇能有良好的素质,所繁衍的后代能够继承良好的家风,并世代相传。/ 麻布袋,草布袋:在这里仅仅是个一般的指代(用“袋”喻“代”),没有确凿的指向。 $ t5 y7 O& s# L3 \ ; V3 H* j$ Y2 L0 Y
16、有种象种,冬瓜直笼统,茄子弯柄宗 & t* @4 J6 E/ }6 T) R$ d) V 这是强调“遗传因子”的重要性。诚然,冬瓜的后代就是冬瓜,茄子的后代就是茄子。如果冬瓜的后代是茄子,那岂不闹笑话?不过,如果将之用到人身上,就是过分强调了血统的重要性。因为社会是个大学校,在这个大学校中,通过不同内容和方式的学习、熏陶和磨炼,会改变人生。/ 直笼统:是指笔直无弯头;柄宗:指瓜蒂。 * O( y3 `* B; h$ P' v& D- U
$ E' m/ f, b- s
17、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 t& o3 `3 E% {9 V: \
这一条跟“有种象种,冬瓜直笼统,茄子弯柄宗”的意思类同,但是比“冬瓜、茄子”这一条具有明显的正面意义,相比之下上得了台面。 + \( J' n: @- c 2 [1 l/ T# O5 w) d, h( k2 W
18、爷乌乌一个,娘乌乌一窠 ) u& G( y3 a: c$ _$ t' `
爷,海门人读作“牙”,就是父亲;乌,海门方言是“傻、呆”之意。“爷乌乌一个,娘乌乌一窠”,是说一家人家夫妻俩如果父亲是“乌子”(傻子),那么生出来的孩子中可能有一个也是“乌子”;而如果母亲是“乌子”,那么,就有可能所生的孩子都是“乌子”。这虽然有遗传因素的科学道理,但也不免有点偏颇,而且含有鄙视妇女的不良成份。/ 窠:海门方言读音为“枯”,如草窠、鸡窠等。 3 m& v# V" D' n& u8 H6 A8 C- M1 b+ O+ K+ _3 h, s5 \: Z' Z
19、两男两女,谢天谢地 5 g9 R! C& _* R& O, M8 _ 这是海门人几十年前的旧思想了。那时,家里需要男的挑泥做岸、种田打鱼,同时要应付可能的外族滋扰,希望能生两个儿子,太多了又养不起;同时,家里又需要纺纱织布、缝补浆洗,希望能有两个女儿,太多又怕陪不起嫁妆。现在社会发展了,“只生一个好”,海门人也已不再奉行“两男两女,谢天谢地”的祖宗训条了。 . Q- y6 k% z$ e5 h# ?& k & s( A5 m1 d8 _- _9 {
20、一尺三寸 % p5 q9 p ]9 k3 d5 I, n3 K “一尺三寸”这里是指小孩子刚出生时的大概尺寸,借代襁褓中的小孩子。有一段话很好地诠释了它的涵义:十月怀胎娘辛苦,一尺三寸养大吾,白糖米浆热草窠,敲冰凿洞汏尿布。/ 窠:海门方言读“枯”。 7 u" f: b- N# i, d 例句:吾抩你从一尺三寸起头,白糖米浆嵌大,戁现在良心啊呒得,吾生了毛病你勿佽奉啦?/ 我把你从小开始,白糖米浆喂大,怎么现在没有良心,我生病了你不愿侍奉啦?抩:“纳俺”连读,“拿”、“把”的意思;戁:“纳盎”连读,“怎么”的意思;呒得:没有;佽奉:海门人将“侍奉”读为“佽奉”。佽,音“雌”,有“帮助”之意; 汏尿布:洗尿布。汏:“得啊”连读,“洗”之意;尿:海门方言读“丝”。 & H* @: Q; D" A- }6 s! w 5 l0 Y" f! ?( z# o+ k4 Y; Q* }9 { 21、一家勿得知一家,篱笆遮嘞好人家 , ?1 s6 d1 B P# z' N2 n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是常理,在这里,海门人用“一家勿得知一家,篱笆遮嘞好人家”对这个道理作了形象的诠释。/ 得知:了解,知道;遮嘞: 遮住了。嘞,这里是助词“了(le)”的意思。 8 ^$ P, l @; K5 I% |+ D+ l" t . ~! @' t2 A2 O9 m$ E# W: w 22、宁死嘞儿子灶口头,勿死嘞丫头床沿头 5 Z" S. o5 Y- Z3 d 这是老一代海门人重男轻女的典型说法。过去,如有父母在女儿家生病以至病危了,则女儿女婿马上会将父母送到兄弟家里。因为那时老辈人认为,如果病死在女儿家里,这是做父母的没有福气的表现,同时对女儿家也不吉利。因此,家里如果没有儿子,一定要拼命“追”,老话说“兔子追追啊也哺个”,直追到“七仙女”“八仙女”后有了儿子才停止生育。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海门“重男轻女”的思想已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灶口头”、“床沿头”:分别借代在儿子和女儿家不同条件的生活环境;嘞:这里是“在”的意思;哺:这里是蹲下身子不动的意思。 0 i# J7 i( F9 r* s+ S3 k- X8 |$ z+ y7 ~+ c1 V8 K+ F9 T) D
23、钝做钝磨子,恘做恘猴子 1 X0 M% s. a/ a8 @( p6 | 钝,不锋利;钝磨子,是指磨子不好使用了;恘,音同“秋”,“差劲、不好”的意思。“钝做钝磨子,恘做恘猴子”是说“即使钝,总是磨子(还有磨子的功能);即使恘,还是儿子(还有儿子的作用)”。此语反映了重男轻女、为儿子护短的传统思想。/ 海门人称儿子为“猴子”。 1 X8 l2 J( J1 R4 s- L. Y& m5 Y 例句:吾俚猴子戁啦?勿就是有眼眼勿大黠喳吗?但“钝做钝磨子,恘做恘猴子”,总归是猴子么!/ 我的儿子怎么啦?不就是有点不太聪明吗?但“钝做钝磨子,恘做恘猴子”,总归是儿子么!戁:“纳盎”连读,“怎么”的意思;有眼眼:有点;黠喳:聪明的意思。黠:“希啊”连读。 . c, R4 v: F7 E4 e
+ D/ [9 h' ]$ a* |/ ?
24、娘养丫头路样长,丫头养娘扁担长 9 \) u" B0 ~5 R' M! d/ ]
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大人(父母)和男女(子女)之间互相照料的时间反差之大,确实比较形象。有一个成语是“反哺之情”, 比喻子女长大后奉养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李自珍《本草纲目·禽部》曰:“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慈鸟尚知反哺,做子女的岂能忘却慈孝? ; J; n& I: @; G * g" p, F1 z: J3 ?
25、丫头养丫头,有天呒日头 ( `- X/ G, e9 D
这句话反映了做父母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盼子女快快长大,待子女长大后可以尽享子女的反哺之情;一方面又感叹养育子女遥遥无期,何时尽情享孝?/ 呒:音ń,“没有”的意思。 & t% I6 J' q+ @* Q! O
; B1 z- i) d6 q; d# @* k! U 26、家鸡打嘞绕宅转,野鸡打嘞着天飞 Y" |; `) l2 s: ~1 s5 g
这是对家庭亲情的形象描述。它也是个比喻,只是只有喻体而没有本体。自己照料的家禽,不管怎么追赶,都不会走远,此谓“家鸡打嘞绕宅转”;如果不是家养的动物,对主人肯定生份,怎能受得了无情追打?当然是“野鸡打嘞着天飞”了。 ' T1 r; i, v4 o& n6 i 本句比喻的本体是人,在海门往往用“家鸡”来比喻亲生子女,用“野鸡”来比喻领养或前慢娘生的孩子。从伦理和情感的角度看,这句话有些许道理,但是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须知,家鸡野鸡都是鸡,亲生他养都是囡,只要好生相待,总有好报收获。 - v1 d+ t" g" @2 i8 ^. l % P9 _$ G! z% k! L* y- T) K- n 27、勿听老人言,一世苦黄连 7 ]) x5 T5 c+ A4 l* i m4 m$ O1 i& I
“老人言”是否应该听从?当然罗,老人的历史经验,老人的生活积淀,都是后代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应该发扬。但是如果说“勿听老人言,一世苦黄连”,那就未必了。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年轻人的思维随着时代的步伐也在不断地进步。只要年轻人能有一个基本规矩,那老人们不必对他们多所指责,更不必苛求凡事言听计从了。/ 勿:海门方言为“夫厄”连读;黄连:中药名,药性苦寒。 ( O" W3 Y8 N# K
; m- T+ b# q6 W8 i' f
28、呒得三代富,呒得三代穷 9 R& _9 }; O8 F7 {0 Q( m3 p, J 这是海门多少代人总结出来的家族贫富规律,我们且不说其有多大的准确度,但它总的指导思想还是值得称道的。它是志气篇,能激励我们的后代不再躺在前辈的富贵簿上享清福,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它在告诫“富二代”要继续努力,“穷二代”不要灰心丧气。这正是现代年轻人所必须具备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基本理念。/ 呒:音ń,“没有”的意思。 " ?, U# R7 m' u- t, U) F
* q0 i0 B* E! ^0 m: |
29、人比人,气煞人 9 i a+ l7 g) s7 |4 P- l 人与人之间应该比,“比学赶帮超”,“比”能比出干劲。但如果人与人之间比家产,比地位,那就勿好多比了。地位比你高、家产比你多的人有多多少少啊!海门老一辈常常教育晚辈,“虾有虾路,蟹有蟹路”,“三三勿比六六”,“人比人,气煞人”,只有争气才是真的。此语是教育人们要适度满足,不要过分攀比。 5 b, @- _3 M5 x% Z 6 y+ u) C' D" S! Z( Q4 G 30、三岁定八十 8 H; Z: F3 Y: {* A5 k" c7 A
此语强调了幼儿时期对人生的重要性,虽有道理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确实,从学前教育的角度看问题,3至6岁通常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塑形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至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但是,孩子的特质不会自然形成,需要家长的长期关注和培养,后天能改变人,环境也能塑造人。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因此,“三岁”不一定能确定人生的全部。 8 b# Y' n& _# C F2 ]( k+ O, Z7 ~
31、爷有娘有,勿及自有 2 _8 w% t: W+ |) ]* I
此话的积极意义在于鼓励孩子们自力更生创家立业,它是“呒得三代富,呒得三代穷”的姊妹警示语。历史上有多少败家子正是因为“爷有娘有”,正是因为得来太容易了,因此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细水长流,不懂得创家立业。“坐吃三餐海也空”,就是一座金山也会挥霍殆尽。所以,海门的前辈们真心地告诫后人:爷有娘有,勿及自有。/ 爷:父亲,海门方言“衣啊”连读。这里指代父母、前辈。 6 d& O6 n5 o$ e( z
1 H. |% h" p( i4 j
32、桑条自小育 * g. }) ?( B$ D. y! R9 U( {/ j( c) n& K$ V 过去,海门男客挑泥做岸需要用到泥络扁担,其泥络环是用粗细适宜的桑条做成的。桑条韧性好,但长大后不容易弯曲,因此,必须“自小育”,即在桑条长到一定高度时,就开始将其逐步弯曲,直至定型成材。如果说,“三岁定八十”,说明了幼儿时期对人生的重要性,那么,“桑条自小育”,则强调育人应该“从娃娃抓起”。但是,不少海门人对这个“育”字的理解,已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而是往往带有粗暴外力的“拗”(“衣哦”连读, 使之弯曲),认为“筷头上出孽子,棒头上出孝子”,因此“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应该说,对孩子从小加强教育是正确的,但这种家长专制式的育人方式就是不可取的了。/ 男客:泛指成年男人;泥络:挑泥做岸的工具。0 Y, A# v4 _# T
5 ~9 ~' z- V2 f3 q 33、三代不识字,等于一圈猪, [% n% v2 m) F1 t5 S
此话尽管有点偏激,有点武断,甚至有点粗俗,但却比较形象地点出了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海门人认为猪“乌”(不聪明),因此喜欢用“乌猪奴”来责备别人尤其是小孩子的不聪明。海门人认为,人不聪明的主要原因是不读书。这样推论下来,如果一个族宗里,有三代人没有能很好地读书,没有系统的接受学校教育,没有丰富的知识指导生活、指导工作,那不就“等于一圈猪”?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海门的教育成绩历来是令人欣慰的。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历史上,海门勿识字的黠喳人也不乏其例。/ 圈:“机远”连读,如猪圈、羊圈;黠喳:“聪明”之意。黠:“希啊”连读。( c; p4 ^ F/ ?# e8 P* B! y2 ^$ O
; }. S+ i6 w7 L% k% Z- I8 m7 ?
34、屁股上有舞钻头 7 E5 F1 R; F) S, H0 z1 @( _ “屁股上有舞钻头”?太生动形象了! “屁股上有舞钻头”是无形的,它是海门人对没有坐性之人的夸张描述,主要是用于责备小孩子的勿定心。设想一下:如果给人装了“舞钻头”,那这人还能专注读书、专注学习、专注做某项工作?(当然,这并不排斥装有万向轮的理发椅和电脑椅)/ 舞钻:原是老式木匠用来钻孔的工具;舞钻头:舞钻上的钻头;舞:海门人读成“附”。 - M+ K4 y) Z4 ~$ R
5 b. ^8 g; X( K: G; f 35、一根棉花条做到头8 Y1 y# W: K1 d- V8 s8 U" r. @
有的也说“一囊棉花做到头”。在海门乡下,纺纱、织布是女人必须会做的活,是基本女红。所谓“一根棉花条做到头”,包括纺纱、织布的全过程,即擀棉花条、纺纱、惚纱、浆纱、做筒管、经布、匀布、拶综、嵌扣、起机织布等一系列过程。如果哪一个女孩在娘家未学好这一套,那就要被婆家瞧不起。所以,做“瞒人”的往往要对男方强调说,那小娘“一根棉花条做到头”呢,其它的就不用多说什么了,男方就知道该“小娘”的女红技能了。/擀棉花条:把棉花擀成一条条棉花条。擀:“葛儿”连读;惚纱:将纱过到惚车上。惚:“赫乌”连读;浆纱:把纱放到浆糊缸里上浆;做筒管:把纱惚到筒管上;经布:在场头上并成一大束纱束(是经纱);匀布:将经好的纱上到布机上;拶综嵌扣:将纱线逐根通过“综”和“扣”,在织布机上形成“经线”。 拶:“知夜”连读,这里指用手指拿纱线;瞒人:海门称“媒人”为瞒人;小娘:海门对小姑娘或未出嫁女子的俗称。# s/ l6 b( N' r" z2 G* p% I Q
. F2 \1 p/ G3 N0 @; X7 Q3 o
36、三条棉花条呒得坐性 2 W' |- B s5 `4 Z, h0 ? 纺纱要有坐性,一般女人起早搭黑一天能纺半斤左右纱。百把根的棉花条,要逐根“呜啦呜啦”纺成粗细均匀的棉纱,没有一点“坐性”是万万不行的。“三条棉花条呒得坐性”,是批评女人做事不细致和缺乏耐心。现多已引申为衡量连续做其它事情的耐性程度。 & T/ t% k8 Y+ _
例句:咯小倌戁个?念书一歇歇就又出去了,三条棉花条呒得坐性。 / 这个小孩怎么啦?读书一会儿就又出去了,真是三条棉花条没有坐性。戁:“纳盎”连读,“怎么”的意思。 ; W. I. W$ K( z5 ^9 D
( s# F8 `& P0 U E+ w& m) ~
37、筷头上出孽子,棒头上出孝子 8 o4 O" s4 ], S( D D* i$ o 记载于明末陈继儒的《读书镜》一书的那则流传很广的《咬奶头》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它是北宋末年的一桩真人真事,杀人劫货的盗寇在落入法网临刑前竟把母亲的奶头一口咬断。海门人对此的理解和教训就是“筷头上出孽子”。父母的溺爱、放纵和姑息实际上对子女来说是一种祸害,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罪过。因此,海门的老辈们笃信只有棒头上才能出孝子。这种观念反映了“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的基本思想。但认为只有打骂才能出孝子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不足为训。 6 A8 e# j a% ]0 W3 ? l0 l- j' [8 V3 Z- l
38、让人三分不吃亏 7 O0 S; K$ U4 ~* `5 n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道理。“让人三分不吃亏”的训条起码反映了这样三层意思:一是遇事要学会谦让,二是谦让对人对己都有好处,三是谦让的幅度是“三分”,不应该无原则的大幅度的退让。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观念值得提倡。 0 K5 H5 x) U0 W9 n3 L# m/ w; H
+ {/ o( Y& [3 D
39、舌头打个滚,叫人不蚀本 8 r9 E _* V7 O. l “舌头打个滚”干嘛?叫人,该叫叔叔的就叫叔叔,该叫爷爷的就叫爷爷,这是小孩子应该懂得和做到的基本礼貌。“舌头打个滚”怎么样?不费时间,不费精力,却能陶冶个人情操,获得他人赞赏,是谓“不蚀本”也,何乐而不为呢?/ 蚀本:赔本。 ! s9 _) R& H4 k) Z9 x 4 ~0 l6 K9 i( g: {9 D3 y 40、勿识字有饭吃,勿识货呒饭吃 % K A6 d& R3 m* e7 } 显然,此语前半句与“三代不识字,等于一圈猪”的观点是有所矛盾的;但是,此语后半句提出的人要“识货”的观点,却是很有道理的。诚然,读书能学到知识,但相比之下,“明事理”即“识货”才是第一位的。海门人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识货,不明事理,那么即使书读得再多一点,也是无用的,甚至是祸害。因为“勿识货呒饭吃”,所以还不如不读书。当然,这仅仅是“退一万步”的说法,并非是在鼓吹“读书无用”。“读书识字”和“识货明理”兼而有之,是一代又一代海门人的育人儆语和不懈追求。 $ e6 b8 o9 _8 N! @& h) S' G
7 [; `+ x7 A( G2 i7 M 41、三好搭一好,三坏搭一坏 ' \. J6 `8 a. X; B4 }* k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诠释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涵义。《三字经》中的这么一句话,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所谓“不同变化和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则是人的影响。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只要你告诉我你周围是一些什么样的人,我就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是这个道理。 $ y S% ?$ X4 c
6 S A; e, D9 |1 l/ W1 f 42、无头篮襻 * J! l2 n* z3 \2 F# p% _9 p+ X 无头篮襻,即不讲规矩。襻,是指竹篮上的拎襻;头,是指为固定篮襻而绕的“鹁鸪”头,即将篮襻头扭一个结。如果篮襻没有结,即俗称的“鹁鸪”头,这个篮子还能提吗?这个词一般用于批评小孩淘气,不守规矩。与“篮襻”有关的还有“脱头落襻”、“三襻脱两头”等。设想一下,一只篮子“脱头落襻”,或者“三襻脱两头”,篮子还能提得起吗?该两词语形容的是做事不扎实,脱零脱落,也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不连贯,确实也是比较形象的。 ' [# h* z1 |5 K 例句:张家咯个小倌无头篮襻,整天犯野,勿出头年。/ 张家这个小孩子不讲规矩,整天玩耍,不会有好的前途。犯野:不讲规矩的玩耍;勿出头年:没有好的前程、好的结局。 6 U) H5 i1 E)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