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鼓励用人单位在年初统筹安排当年休假,优先考虑子女上学的职工在寒暑假的休假安排。各地可以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引导职工家庭在适宜出行季节带薪休假。
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一年四季都有错峰机会,然而未必属于你。说了一圈,关键还是在于“带薪休假”四个千钧大字。对学生来说,一年放假长达三个月,但是对大多数职工来说,一年休假不过十天八天。为了短短的休假,要冒着被领导各种刁难的风险。薪水直接降低不说,被工作群骚扰却又离不开微信,真是让人陷入分裂。
至于春秋假,也是对寒暑假的延伸和补充。通常来说,时间不长,但如果各省实施的时间不同,确实有望形成假期上的错峰。比如在三、四、九月这些传统淡季放假,对旅游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毕竟这个意见的出发点,还是为旅游服务。至于旅游,恰恰是消费升级语境下,牵涉关联行业最广,带动就业最多,刺激内需最直接,而且相对环保的一个行业。尤其是富裕省份的富裕群体,举家出动,无论去到哪里,相比当地人都是高消费,自然能对当地经济起到了输血作用。
就此而言,单位还不大力保障带薪休假,也是太不懂国家大局了。
1、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9年度14项重大课题成果。《广州国际大都市建设中人口服务管理研究》调查显示,相比于上一代人,广州年轻人确实生育意愿逐渐降低,主要原因在于生活压力和成本的增大。
点评:“压力大”只是表面理由,哪怕是战争年代,即使是农村地区,穷困潦倒难道压力不大吗?可家家户户都会生出一堆孩子。根本原因是,经济越发达,陌生人之间的协作交易程度越高,对亲人的需求包括身体需求、情感需求、传宗接代需求就越弱。所以才会很有底气地过单身贵族、丁克家庭的日子,以至于觉得配偶、孩子都是可有可无了。
2、2020年1月1日起,除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各类通行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均依托ETC实现。目前,ETC用户通行广东全省高速公路可享受95折优惠。
点评:用户会为了省十块钱装ETC,也会因为被错扣几块钱而质疑ETC。ETC究竟会不会扣错费,用户很难察觉,除非长期走同一条路。即使被扣错费,要求返还也是耗费精力和时日。一边下足功夫拉客户,一边扣错费也不会加倍赔偿。说到底,因为没法选择和拒绝,不想用还会被赶到混合车道。只有强大的行政垄断力量才可以如此了。
1、全市大量工地进入冲刺建设阶段,部分工地还存在裸土未覆盖、无洒水喷雾等未落实扬尘污染控制“六个100%”要求的现象,加剧了PM10污染。
点评:工地扬尘根据工地的性质不同,监管部门竟也不同,难道要成立一个防尘委员会?
2、针对四六级如何改革,有专家学者呼吁“取消四六级考试”“转向社会化水平考试”。因为各个学科对英语的需求不尽相同,英语水平考试不应该搞一刀切。
点评:为什么数学不搞四六级,体育不搞四六级,偏偏英语要搞等级?
3、12月12日上午,新的郑州户籍制度改革正式落地。在郑州中心城区租房,居住一年以上就可以办郑州市户口。
点评:门槛至此已经不叫门槛,可如果没人接收,也只能是集体户口。
4、最近几天,上海某急救中心连续接诊了五例从机场送来的危急患者,四例都是因为长时间乘坐飞机,引发了急性肺动脉栓塞和脑梗,属于“经济舱综合征”。
点评:病也会歧视,穷人不容易。
5、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153家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进行抽查,61家存在“实地查无”等情形。针对“幽灵餐厅”,约谈美团、饿了么,督促其严格审查经营者的证照情况。
点评:餐厅照片是P的,餐厅地址是假的,餐厅执照是虚的,你的美食可能来自出租屋的后厨。
教育部答复
11月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上,挂出了一份针对此前人大代表黄细花提出的《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春秋假,还需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评估。教育部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当时代表提出的建议内容是:
将春假设立在“五一”前后、秋假设立在“十一”前后,假期可以设计为10至15天左右,配合推动职工带薪休假,以便父母和爷爷奶奶带孩子旅游度假。
按照这个提议,大中小学除了寒暑假外,还将增加春假与秋假,且假期日期在10~15天,一年将有四个长假。
目前,美国与日本的中小学都有三个长假和一些法定节假日,美国三个长假包括春假、暑假和冬假,日本三个长假包括春假、暑假和寒假。英国的中小学也有三个长假,除了寒暑假外,还有20天左右的复活节假期。
试点先行
我国推行的长假,一直以来就只有两个,寒假和暑假,且对应的是很多父母无法休假的时间段。所以,才有人提出要与五一、十一相对应,再增设两个长假,让孩子与父母的假期吻合,方便全家出游。
当然,这个过程很可能是先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推广。
目前,杭州已经在2014年开始进行春秋假试点,2015年嘉兴也成为了试点地。
北京市虽然还不是试点,但也通过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推行中小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一周左右研学旅行等。
因城施策
另外,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由于学校假期调整牵涉到了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在具体推荐春秋假的过程中,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制定相关规定。
这句话的意思是,未来推进春秋假政策规定时,也会效仿楼市调控政策,采取因城施策 的模式。
政策施行的正负面
春秋假的推行,基本已经定了,接下来就看如何试点,如何推行了。一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它也许会带来四个方面的影响:
01
对于中小学生本身,这是个喜讯
一方面他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父母亲、家人相处,与父母亲同去游玩;另一方面,拥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02
利好全国出行、旅游经济。
中小学增设两个长假,且很有可能如那位代表所提议的,在五一、十一前后,如果是这样,父母们可以加上自己的年假凑在一起,配合孩子的春秋假,去出行。
目前来看,2018年全国旅游人次达到了55.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高达51278亿元。
受经济压力影响,2018年旅游人次增速有所放缓,如果增设春秋假,那旅游经济将会得到极大刺激,预估会带动好几个百分点。
但对于贫穷家庭来说,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压力。
03
缓解交通
如果考虑到五一、十一本就拥挤的交通状况来看,有意将春秋假与这两个假期岔开的话,那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者说分散五一与十一的全社会的出行压力。
04
刺激经济消费
每次放假,都是一次消费盛宴。中小学一旦增设春秋假,必定会带动旅游业经济和出行经济,高铁、火车、动车、航空运输、长途客运车等各种交通出行,都将从中获利。
此外,两个长假还会刺激一波购物和娱乐消费,带动经济发展。这或许就是管理层增设春秋假的目的之一。
增设春秋假,一方面让中小学生获得更多自由时间,去旅游、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两个长假能真真切切带动消费经济,拉动GDP增长。
有迹可循的“春假”
实际上,中国人民大学从2004年开始设置春假的制度,至今已有15年历史。春假制度旨在鼓励全校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一线,脚踏实地考察社会。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也从今年开始,在每年的4月初放6天春假,让同学们尽情去拥抱自然,抒发感情,倡导学生“去赏花、去恋爱”。
“放假一时爽,一直放假一直爽”。对于学生来说,自然是希望多放假、放长假。可是,放假看似简单,背后却涉及到学校管理、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如果放了春秋假,也许就要相应的减少寒暑假的时间,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中小学春秋假而言,在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全面落实的情况下,孩子放假而大多数双职工家庭还得工作,放假很可能会加重家庭的负担。早前为了减负,推行的“三点半”放学制度,就因为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同步,制造出了很多问题,包括刺激了校外培训需求等。
再加上,当下中小学生家长群体中弥漫着焦虑情绪,恨不得让学习充斥孩子的所有时间。所以,春秋假一放,孩子很可能不过是从学校的教室转移到了培训班的教室。春秋假,很可能成为寒暑假之外另外一个“碎钞”时间。这样的春秋假,显然违背了设置的初衷。
支持放春秋假的另一个理由是鼓励带动旅游消费。从现实来看,春秋假客观上或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旅游消费。但考虑是否放假,更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从是否有利于学校教育管理,是否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等角度出发,而不是其它非教育的经济目的。
比如,将秋假设立在“十一”前后,假期可以设计为10至15天左右的建议,是否可行,就值得商榷。长假过后,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被程度不一的假期综合征所困扰。放假容易,收心难。国庆7天假之后,很多人就需要好几天才能适应工作、学习状况,更何况长达十天半个月的假期呢?
一听到放假,很多人都很兴奋,但是什么时候放、怎么放比较合适,不能想当然。课程安排、学校工作、家长应对等方面都需要系统考虑,稳妥慎重地进行,充分保障好学生的教育生活应该是设置假期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