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问题的形成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无本之木,也没有无源之水,任何的事情自有它形成的原因,这也是弗洛伊德提倡精神分析的宗旨。心理学上普遍的认知:孩子心理问题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影响,当问题形成的时候,家长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从而给自己和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这种伤害包含了4个方面。
意识疗法里面提到一个伤害就是控制,往往在控制强烈的家庭里面,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会更高一点,家长加上往往以爱之名实控制之实。他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当然,我们说玉不琢不成器,孩子的认知跟理解水平,比较低下的时候,家长的引导非常的重要,但往往因为在引导的过程中,不注重方法发展成为控制欲望!
在控制欲下的孩子很难做回自我,于是他干脆把所有选择的权利交给了父母,被动的生活着,心理年龄就会停止发育,当心理年龄不在再长的时候,人长着长着就长成了巨婴,很多人一辈子纠葛在跟原生家庭父母的爱恨情仇,因为他一直被卡在那个地方,所以他们的意识还停留在那个地方。除非能那个地方被释放出来,否则心理年龄一直不可能得到成长。
第二伤害就是放任自流,当孩子有心理问题出现的时候,家长就会追悔莫及所以往往从之前的控制,然后转向无限放纵,生怕刺激孩子,听之任之,孩子的情况变得更加的严重。孩子也把这个作为要挟家长的筹码,变得打不得,骂不得,管不得。每天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孩子情绪好转了家长跟着高兴。孩子情绪不好,家长跟着焦虑,要知道处在抑郁症焦虑症这种心境障碍状态下的情绪呈现的波动性也是正常的。
第三个伤害就是逃避责任,当家长知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以后,恨不得去之而后快,所以只是特别注重于生理药物的治疗,而忽略了心理的干预。而实际上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心理问题的出现,很大部分跟原生家庭的关系,也就是父母塑造的家庭氛围。当一个人处在不接纳不肯定不认可的家庭氛围当中的时候,内在的心理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的自我封闭。他们也会给自己贴上抑郁症的标签,以逃避属于自己的责任。
在意识疗法里面提到了,心理问题很多是因为在原生家庭形成的限制性信念,他常常以父母的教导行事,比如,当她接受父母的教导认为节省是一件好的品德,那么如果他们没有整合心身,就会将这种节俭的品格慢慢演变为吝啬,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逐渐的步入社会了,在这个阶段再以这种信念行事的话,就会遭遇很多挫折不受待见,然后触发内心的心理问题。
第四个伤害就是心理传递性,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人格偏差往往会伴随两种心理反应:会把所有的怨恨情绪发泄到这个社会或者外界环境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问题伴随着人格障碍,有反社会倾向,会怨天尤人,会变得极度极端。那么在另外一个反应就是他会将所有的怨气撒向父母,这种状态下父母从加害者慢慢转变为受害者。
既然知道问题所导致的结果,那么我们也可以逐本溯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要清楚地意识到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你不能对事情的本身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你的心态,你的思维模式以及看待这个问题的认知方式。而这个改变也不会发生在你的头脑层面,发生在头脑层面的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