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后,
面对孩子的试卷,
很多家庭的日子不好过。
不过,一位校长的讲话却让很多家长得到了安慰,主持人孟非也忍不住在微博上转发评论称:“反正是宽慰到我了……转发的一定是给爸妈的。”
这段精彩的校长讲话内容如下:
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资质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说到底都别再羡慕别人家有什么样的儿子或女儿,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过强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长,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共勉!
据说,这位校长姓林,他(她)是在学校期中考后的家长分享会上的说的这段话。报料家长称:“两个小时的家长分享会,只记住了林校长的话:
校长的这段话瞬间火爆了朋友圈,并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1
支持方
有人赞成:反正宽慰到了我
我们注意到,家长中,有不少人同意这一观点。
2
反对方
成绩好坏和孝顺没有关系
反对这种观点的也不少。有反对者提出,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教育好,长大后游手好闲,那么就算生活在一个城市,孩子也不一定常回来看父母。
反对者提出最大质疑是:读书没有资质,海鲜牛肉丸的钱哪里来?
3
中立家长
各抒己见
其实,每次考试总有一些孩子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没考好。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比孩子更难受:“我们急得捶胸顿足,他(她)却是无动于衷”。
其实,当考试失利时,孩子的内心都是很难受的。下面这位孩子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成了检讨书▼
检讨书
妈妈:
这次语文考试试卷发下来了,我不敢拿给你看,但是我知道,我也藏不住卷子,最后还是瞒不过你的火眼金睛。
老师让我先写一封信给你,在这里,我先把我复杂凌乱的心情整理一下。
妈妈,我这次还是只考了91分,我们班这次有18个同学考了满分。上次我考了90分,当我把卷子拿给你的时候,你皱着眉头,瞪大眼睛,问我们班有多少个满分的。
我说有16个同学考了满分,你当时就气急败坏,一下子把试卷拍在桌子上,说“你怎么这么笨?其他同学都能考满分,大家都是一样的老师教的,别人能考满分,你为什么就不能考?”
“你看看,这个题目又做错了,你就不能用点心吗?这么马虎,一错再错。”
“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吗?你是不是我生的?”
这一次,我拿卷子给你看,肯定又要被你一顿狠批,然后这周的零花钱减半,电视也没得看了。
妈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笨,我真的很笨吗?就像你说的,都是一样的老师教的,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我每天也完成了家庭作业,可是我怎么努力,每次考试都这样,我也很泄气,可能我真的就是很笨吧。
妈妈,你为了让我上更好的学校,你换了工作,来到这里租房陪读。我知道你很辛苦,为我付出了很多。
可是,妈妈你知道吗,每天晚上,我写作业累了,站起来想活动活动,你就赶紧跑过来问我:“作业写好没有?先把作业写好了再休息”。我就说我要喝水,你就说:“别动,要什么直接喊妈妈就行了。“我说想去上个洗手间,你就说我一写作业就事多,说我注意力不集中,可是我的眼睛真的很痛,我想休息一下都不行吗?
妈妈,我感觉我时刻被你监控着,每天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你给我下达的命令,我感到很累,我越来越觉得学习没有意思。
妈妈,你总是说我写作业磨蹭,天天催促我写快一点,可是我已经很快了,那个字,我写得再快一点就很潦草了。
妈妈,你总是说我懒,可是我每个周末要上英语、钢琴、美术、围棋班。
我只有下课回家后,可以先看一会电视,吃过饭就得开始写作业,每天晚上写到11点。如果考试没有考好,我还得写检讨和总结。我觉得我已经不懒了啊。
妈妈,你总是说“现在不努力,看你长大以后怎么办?就跟你爸爸一样吧”,我不知道长大以后会怎么样,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可是奶奶说我爸爸现在也很好的啊。
对于孩子的难过,
很多家长看在眼里,却感无奈。
想想孩子呱呱坠地,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她拉扯大的过程,他们就是可爱的小天使啊!是什么把他们变成我们大人眼中的“烦人鬼”?!还不是当前社会上营造的所谓学业压力,家长的焦虑!让一切都慢下来吧!
有家长说,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孩子的教养、内涵、社交能力、创造力往往会给将来的前途带来很多便利。
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有篇鸡汤文,流传很广,呼吁家长: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摘抄几段给大家看看。
今天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我们开始做家长之后我们很多的梦想、很多的关注是一生不可能实现的,是虚幻缥缈的。
我们中国家长和西方家长相比最大不同点就是我们无法接受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就是现实。
于是,我们为了追求那些我认为虚幻缥缈的目标,就产生了许许多多我们今天看起来本不应该产生的现象。
大家可能听说过现在奥数已经开到了幼儿园,幼儿园已经开始分快慢班。所以今天我们社会上有更多的现象说明,我们更加看重的是"抢跑"。
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可能都看过马拉松比赛的场景,其实起跑的时候谁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
甚至跑完了一万米谁在第一、谁在第二也不能决定哪一个就是最先达到终点的。
但是,今天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在拼命地“抢跑”。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今天中国学生的家长如此的热衷于“抢跑”。
回想起来我们30多年来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可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初我们期望的从他们之中产生很多科学领域的大师,至少现在还没有。
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开始出生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逐渐降温。我们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工作稳定、别下岗。能够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家庭和谐、进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顺,最后你不能动的时候,所有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边给我倒一杯水。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路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开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后当我们已经垂老的时候,才真正明白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培养都是不正确的。
当然,
达到这样境界的老师、学校和家长,
并不多!
一旦和周围的人一对比,
大多数人还是慌了神。
其实,孩子的培养,
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也没有哪条路一定是对的,
但是,考试没考好,
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挫折,
希望有个地方可以疗伤,
温暖的家庭、父母的臂弯
是他们最先想到的地方。
而此时,
父母要与孩子好好沟通,
陪孩子一起积极面对挫折。
对此,你怎样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