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的寒窗苦读,多少个夜晚的悬梁刺股,今年940万考生在同一天奔赴考场迎接人生第一大考。莘莘学子奋战高考的艰辛不容置疑,但不免有些考生脆弱敏感的神经无法承受一丝一毫的失利,致使高考结束后各种让人震惊的事件发生。
在语文考试结束后,内蒙古一女考生情绪崩溃,发朋友圈称再见世界,随后坠楼身亡,家人痛不欲生;山东曲阜一名考生因作文没写完,走出考场后躺地 痛哭不起,经人劝阻后依旧哭喊着“不行,非死”;满满的压力终于待到了宣泄的窗口,通宵、狂欢、出游等一系列过度娱乐酿造许多无法挽回的遗憾……
这令人心痛的一幕幕足以警醒全社会的反思。
考生的过激行为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集中表现。今年高考全国卷一的作文题目漫画,讽刺了我国一些家庭教育简单粗暴的奖惩措施:在孩子 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脸上的巴掌印在孩子心中烙下的远不止是疼痛;在孩子获得优秀成绩时,脸上的亲吻也许不单单是一种鼓励,可能会成为无形的压力,再或者让成绩成为他们自我评价的唯一标准。种种可能,家庭教育脱不了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要掌握好与孩子沟通的尺度和态度,不要将自己紧张焦躁的情绪叠加到考生身上。多聆听考生的心声,在必要时给予建议和帮助,命令式语气和责怪都是考生无法接受的。
“高考事故”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尤为重大,学校不仅有义务提供健康愉快的学习环境,更应多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一颗平常心面对高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考生在考试时正常发挥,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就算撞的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高考前夕,网上流传的高中奇葩标语杀气十足、触目惊心,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不禁为考生捏把汗。
我们先不追究这些“独具匠心”的高考创意,每天生活学习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会是如何?又会是以何种心态面对高考?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要忘记,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在高考出分之际,学校、家长要多加关注考生心理,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学校有义务向家长及时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家长也应有效与学校沟通,从而使得学生在学校家庭相互配合搭建的良好环境下健康成长。
高考不是人生唯一的出口,高考分数更不能说明一切。人生是一场持久战,只有不懈努力的人才是最终的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