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3|回复: 0

中国最尴尬的饮料寡头:打败可口可乐,却输掉37亿官司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8-1 17:13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八品 酒鬼

    1550

    主题

    154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11
    发表于 2020-9-25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楼下便利店的货架上,每天都在上演着老百姓们感知不到的生死交战。

    如果不考虑品牌因素,你顺手到货架拿一瓶可乐时,会选择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

    为了打造这第一印象,两瓶可乐早就在暗中较劲儿。比如同样是3元价格的500ml装,百事可乐的瓶子设计得更粗,这会让消费者认为它装得多一点。

    假如是重庆市场,百事可乐旁边还会紧挨着天府可乐。

    在他们的委托生产商明细中,百事可乐委托的生产商,是百事可乐与天府可乐合资的重庆百事天府;但天府可乐委托生产的却是重庆郊区一家厂商。

    很少有人会去看这些信息,所以那些货架背后的商业战争也鲜为人知。

    就像这两年便利店里出现的红牛。

    打麻将到深夜的年轻人,只是想着“困了累了喝红牛”,哪里会去琢磨货架上是不是原来的红牛?

    同样的金黄色灌装、同样LOGO设计,喝起来口感几乎没有差异,但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多种红牛饮料。

    20200924180125_6782e6cbb3c9237a337b98fd39c061ef_1.jpeg

    最相近的,就是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红牛安奈吉饮料。

    这其中,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才是95后从小喝到大的红牛,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中国红牛。而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红牛安奈吉饮料背后的公司其实是泰国天丝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喝了35年的中国红牛,其实并没有再标注商标标识®,而泰国红牛两款饮料都有标注®。

    中国红牛与泰国红牛之间到底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两年泰国红牛似乎在围剿中国红牛?在这个超600亿的功能饮料市场,中国红牛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一部红牛商业史,开始在货架的方寸之间铺陈开来。

    红牛往事

    首先,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 中国红牛与泰国红牛的恩怨纠葛。

    1966年,第五届亚运会即将在泰国曼谷召开,为了道路扩宽和电力增加,曼谷陷入忙碌的城建工程,城建工人连轴工作,通宵熬夜时亟需借助东西提神醒脑。

    香烟还是咖啡?

    泰籍华人许书标认为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选择,比如一款功能饮料。

    许书标的公司泰国天丝,很快就针对性地推出一款饮料,取名红牛。

    没想到,红牛一上市,便成为了当时泰国最热卖的饮料之一。

    许书标回忆,这为他当时每天带来1100万泰铢的收入。

    1982年,到泰国出差的奥地利人马特希茨急需倒时差,经人推荐,买了一罐红牛。

    正是这罐红牛,开启了红牛帝国的全球化征程。

    马特希茨找到许书标,两人分别持股49%, 于1984年创建了奥地利红牛公司。

    通过这样的合伙模式,红牛在此后的30多年里,布局了全球70多个国家与地区。

    1993年,许书标希望布局中国市场,并把工厂开在了海南。

    但中国显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两年下来,不温不火,泰国红牛有了打退堂鼓的意思。

    这时,一个叫严彬的中国人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他与许书标商谈,由泰国天丝授权商标许可和原材料供应,自己在中国搞生产和经营。

    1996年,严彬在央视春晚后打了一个广告——“红牛来到中国”。

    届此,这个“牵牛人”变身成为中国红牛之父。

    打败可口可乐

    重金砸央视广告,在当时可谓中国市场最大手笔的营销手法。

    1995年,营收不过1亿元的秦池酒厂,豪投6666万元拿下央视广告招标“标王”。

    第二年销售的达到9.5亿元,利税创下2.2亿。

    人们戏称,秦池每天向央视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来的却是一辆奥迪。中国红牛也复制了秦池的成功。

    “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更要喝红牛”……这些洗脑广告语一夜之间抢占了国民心智。

    这个时候,红牛的目标人群不再是加班熬夜的倒班工人。

    驾驶员、学生、企业老板、白领以及其他夜生活人群都在喝红牛。

    中国红牛的崛起,除了归功于成功的央视广告营销,还要归功于搭乘上奥地利红牛的“顺风车”。

    彼时,奥地利红牛大举开展广告大战,主打极限活动赞助。

    主流体育赛事,以及跑酷、跳伞、滑板、漂移、冲浪、自由式山地车等极限挑战活动,几乎都能看到奥地利红牛的身影。

    这些活动留存下来的视频和图片长期在网络流传,被《福布斯》认为是“最牛营销”。

    要知道,奥地利红牛借此布局接近170个国家及地区。

    中国红牛则开始在这样的品牌势能下进行模仿。

    2002年,中国超市的货架上开始出现英文红牛和银蓝罐包装。

    这不是进口的奥地利红牛,就是严彬的中国红牛。

    而到了2003年,严彬干脆也赞助一些国内的运动队和体育赛事,这让消费者以为曾经网络上爆火的红牛就是它。

    好一手借势营销!

    但在业内人看来,红牛的成功远不止营销,勤勤恳恳做渠道才是快消品最大最强的根本。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渠道为王都是真理。

    在与严彬首次洽谈中,莫俊刚就显得十分纠结。

    最终,严彬“以卖不掉包退”给了莫俊刚一颗定心丸。他们的首张订单只有3000箱。

    回忆这些年, 莫俊刚1996年卖了1万多箱,2016年卖了10个亿。

    华新商贸的红牛销售量占据大广州区域市场销售份额的90%以上,年销量稳居中国红牛经销商全国之首。

    恒豪商贸董事长赖海标,也道出了中国红牛的渠道力。作为广西大商,赖海标不仅代理饮料还有舍得等白酒品牌。

    只是中国红牛要求,赖海标缩减渠道只做南宁市区。

    亲手打下的市场拱手让人,这让赖海标徘徊了数月才动手。

    聚焦一个市场,红牛联动中石化、中石油、超市、小卖铺等各种终端渠道,铺货率达到了100%。

    这样的渠道力,让中国红牛拿下了300万销售网点。2015年,它也超过了饮料大王可口可乐,实现营收230.7亿。

    但是到了2016年,授权品牌的危机显现,一则“中国红牛品牌授权期限已至”的消息不胫而走。

    没有了品牌授权的中国红牛,还卖得动吗?

    品牌授权疑云

    2016年是中国红牛的转折年。随着品牌授权期限问题的爆出,其他负面消息也接踵而至。

    比如中国红牛裁掉一线业务代表由经销商负责开工资;裁掉县级办事处并把部分工作人员转给第三方公司外包;另外还要关闭四个工厂。

    不过2017年前后,另一个消息也曾流传:中国红牛当时正在进行的裁员程序终止,双方已经再次续约10年。

    显然这一传言并非真实。 中国红牛与泰国红牛最终走到了法律阶段,而两者讨论的焦点就是品牌授权期限。

    11月28日,泰国天丝发布声明:双方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已于2016年到期。

    到期后,中国红牛仍在使用“红牛系列商标”生产、销售产品,侵犯了泰国天丝合法权益。

    而严彬有另一套说辞。

    在2018年4月的中国功能饮料创新发展大会上,他说中国红牛与泰国天丝的授权合同为50年,这在国家轻工业部有备案。

    可惜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看到这份备案文件。

    针对北京高院的一审判决,中国红牛表示:其只是请求法院确认中国红牛有权使用“红牛系列商标”并享有其上所附收益等合法权益。

    但这次法院将焦点,放在了红牛公司是否为登记注册的商标所有权人。

    中国红牛将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中国红牛与泰国天丝案件的复杂度在于,双方至今还在股权问题上存在纠纷。

    《财经天下周刊》报道,2017年4月,红牛公司与泰红牛公司曾因请求变更公司登记产生纠纷。

    2018年7月,双方还曾因公司决议效力确认产生纠纷。

    据称,法院为此还查封“红牛泰国公司”享有的占红牛公司注册资本66.5%的股权。前者为中国红牛控股股东。

    而更有媒体提出,在开辟市场之初的出资问题、严彬和许书标当年的君子协议等,都将是这场官司的复杂点所在。

    中国红牛能否摆脱这场司法泥淖?迷雾重重。

    备胎战马

    业内人士也认为,严彬肯定留了后手。

    据媒体报道,2018年4月,花甲之年的严彬亲自带领集团各个板块的负责人和高管,来到了中国功能饮料创新发展大会。

    这一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红罐战马饮料上市造势。

    市面也有传闻,战马和红牛就是换了一个品牌和包装而已,里面装着的都是一个厂里的饮料。

    据财报显示, 战马饮料2018年拿下8.3亿销售额,而2019年前8个月就突破10亿。

    据AC尼尔森数据,战马市场份额将达到2.2%

    但对于战马是红牛备胎,遭到了华彬集团内部人士的反驳。其表示, 战马是为了狙击红牛竞品,比如东鹏特饮和魔爪。

    魔爪是一款美国知名的功能饮料。

    早前有数据显示, 魔爪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9%,仅次于红牛的43%。

    2016年,魔爪借道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但这几年不温不火。

    东鹏特饮是一款本土饮料,被视为山寨红牛。

    今年10月9日,东鹏饮料已在华泰联合证券的辅导下完成了第一期上市督导工作。这距离登陆A股市场又进一步。

    数据显示, 东鹏特饮2018年销售额为50亿元,仅有红牛的1/4。但作为中国市场第二大功能饮料,东鹏特饮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中国红牛的潜在竞争对手。

    这几年,中国红牛被泰国红牛的官司缠身,市场份额从63%下降至58%。

    而以东鹏特饮、乐虎、魔爪、体质能量、卡拉宝、启力等为代表的其他功能饮料奋起直追。

    除了这些后起之秀,中国红牛还有一个可怕对手。

    现在想来,他们就像草丛里独守的猎豹,正在等待一头野牛倒下。

    中国红牛落败,并非来自外界,而是祸起墙内,在商业战场却并非特例,曾经一样辉煌的饮品王老吉,也是因为商标授权问题,落得两败俱伤。

    反观奥地利红牛,由于一开始与泰国红牛采取了利益捆绑的股权合作,而非单纯品牌授权,这才有了如今的安然无恙。

    可见商业战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无论后续中国红牛能否打赢官司,曾经的辉煌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