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年人,我们可能会理智地认为,同伴落水,应该呼救、报警,评估自身能力,不能错误营救。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有奋不顾身伸出援手的善意,有一瞬间什么都敢抛之脑后的孤勇,还有对一切危险都未察觉的无知。
看着这些朴素无私、却付出惨烈代价的孩子,除了心痛和遗憾,更需让孩子明白:
仗义诚可贵,但你的生命,才最重要。
知乎有个问题:什么程度的水性可以救溺水者?
一位专业救生员@贺志正 说:
“不要以为在水中拖着一个人游几米、十几米很轻松。
那差不多等于你在水中拖个上百斤的大石头。
我们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必须量力而行,尊重客观情况。
如果非要说什么样的人可以下水救人,我只能说,水性好的,要特别特别好的。
从小练游泳出身,或者至少学校泳队水平的人,才有资格考虑下水。
即便这样,下水需谨慎,求救是第一。”
微博上,也有人说过自己的故事。
他水性算不错,一次下水救人,却被溺水的小体格女子差点勒晕。
幸而有人扔了救生圈,才侥幸脱身,后怕了好久。
水下救人,体力下降的速度远超你的想象,慌乱和恐惧也比你想象中的骇人。
这些危险,连成年人、专业救生员都不得不严肃重视。
更何况小小的孩子呢?
可我们只记得教育孩子,善良是美德,勇敢是高贵品质。
救人于危难是正义,做好事不求回报是无私。
在他们单纯的心里,播下一颗颗高尚的种子,让他们明白什么叫乐于助人,什么叫仁慈慷慨,什么叫见死不救,什么叫自私懦弱。
却偏偏忘了告诉他们,一切善良的前提,是爱自己的生命。
尽可能帮助别人,不是牺牲自己。
重义气,不是消耗自己的生命,去为别人的失误买单。
见义勇为,应该是见义智为。
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花园里最稚嫩的花苞。
而面对这世界,他们有太多无法承受的重量。
能力尚弱的孩子,做一件好事,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孩子,命运的腥风血雨,远比行侠仗义的勇敢来得更猛烈。
这不是教孩子自私,而是让他们明白:
有些责任,应该由大人来承担。
爱人之前,你须自爱。
我敬佩所有在危难之中无畏勇敢挽救他人的孩子,他们身上,有我们这些成年人自惭形秽的、最单纯的善良。
但我更心痛那些过早黯淡的生命。
哪个孩子不是被妈妈捧在手心,被爸爸驮在肩膀,在全家人的期盼和祝福中长大。
可那些丧子的父母,撕心绝望。
他们需要的从来不是一个小英雄,一个小烈士。
只是一个活生生的你啊。
我们这个社会,歌颂真善美,鼓励互帮互助,应该。
但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和自爱,更应该。
因为他们只是孩子,能力弱,并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智慧。
一腔孤勇,只会换来更多的悲剧。
作家刘娜有句话说得好:
“我们需要英雄。
但我们的英雄,如果总是牺牲的孩子,那只能证明,我们大人做得还远远不够。”
我们做得真的不够。
所以在这个再次到来的夏天,对孩子溺水的事故,我们再怎么提醒、防范,都不为过。
请不止一次地郑重告诉孩子:
没有大人,不要私自或结伴下水。
不要野泳。
不要去陌生水域玩耍。
都说死亡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那些真实的惨痛案例,该被拿去敲响孩子心中的警钟。
让孩子明白,生命是一件多么严肃又脆弱的事。
倘若他出了意外,他至亲至爱的人将遭受多大的苦痛和折磨。
请有底气地告诉孩子:
如果有小伙伴玩水遇到危险,正确的做法是:
要么丢给落水者触手可及的救援工具,要么大声呼喊大人,打110、120。
早在2015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中,就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等内容。
改为:“会自护,懂求救”。
这是在提醒孩子,比起见义勇为和做个好孩子,好好活着,最重要。
你该让孩子知道,什么叫量力而行:
不跳下水救人,不是怯懦,不是“不够朋友”。
能不能帮上忙,取决于他有没有能力去帮这个忙。
你该教孩子自我保护等方面常识,而不是简单灌输见义勇为。
因为唯有爱自己,才能推己及人。
而非轻易搭上性命,承担本应由成人承担的责任。
生命最重要,这话虽然简单,却应该被孩子牢牢铭记。
希望这个夏天,不再有这样的悲剧。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平安地好好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