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气温迅速升高,夏天仿佛一夜之间就“转正”了。
当入夏的高温一波波来袭,我们的生活会需要更多的饮料,尤其是冰饮。但是关于饮料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除了传统的关于身体健康方面的讨论,商家也在不断推出新概念,宣称新产品是更符合现代生活的健康饮品。事实真的如此吗?
每一次和家里打电话,都会听到来自父母的叮嘱——少喝饮料,喝水最好。除了碳酸饮料,奶茶也是长期受到周围人攻击的饮品。比如,经常喝奶茶会导致这样那样的毛病,这种话几乎每次当我们捧着一杯奶茶的时候都能听到。奶茶的危害性真的有那么大吗?
如果说,你疑心这些信息都来源于不怎么靠谱的微信消息和视频营销号,那么,有没有比较靠谱的研究,来分析饮料对于我们身体的影响?
事实上,很多关于饮料的信息有耸人听闻的嫌疑,它们总是挑出饮料中的某个成分单独讲述这个成分会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然而人体不是一个实验室里的大烧杯,它有自己的分泌与调节机制。而大多数商家宣传的饮品功能,目前还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研究支持,与此相对的,可乐等碳酸饮料给人体带去的危害,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我们今天的文章结合近期出版的新书《我们为什么爱饮料》来写一写有关饮料的那些“爱恨情仇”。
简单又复杂的水
首先从最简单又并不简单的水开始说起吧。现在我们一般日常接触到的水无非是这么几个种类: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水厂过滤加工的技术标准,所以暂时只讨论在加工后可以饮用的自来水。日常生活中,我们与自来水的接触最多,很难界定它的具体质量,它并不稳定,即使按照自来水处理的标准,经过工厂处理后的水在化学成分层面已经符合了饮用标准,那也并不建议直接饮用它。或许自来水本身已经过滤掉了有害物质,但是在输送的过程中,管道中或许存在着很多污垢;即使管道是洁净的,水龙头或者其他滤网有可能滋养一些细菌或微生物。由于地区和开采水源地的不同,水本身又有着软硬的区别。味觉敏锐的人可以一口就喝出来软水和硬水之间的差别,味觉不敏锐的人,当看到热水壶里留下的一层水垢时也能从视觉上感受到水中所含有的物质。
水的软硬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吗?
这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人们对硬水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饮用硬水会让矿物质在体内积累,因而导致肾结石之类的疾病——再次重申一点,人体既然不是实验室的话,它也不会是热水壶内胆。目前没有任何研究数据能够证明肾结石和硬水之间有什么明确的因果关系。硬水能够补充一些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但这些矿物质能否起到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作用,也有待商榷,另外,硬水对头发和皮肤的影响是非常直观的,它会导致皮肤干燥,以及脱发。软水在这方面的确更加安全,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损伤,但是长期饮用的话又会导致体内缺乏一些必需的元素。
所以,几乎不存在完美的选项,一切都要利弊权衡。
除了软硬,水还有着一个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和一个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的层面。
我们需要担心的,是水中含氟量的高低。不同国家对此的处理方式有着很大不同。美国地区的自来水天然含氟量极低,在研究发现氟化物可以预防蛀牙后,1954年,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给自来水添加氟化物的城市。随着跟踪调查发现,推行这一政策后孩童的蛀牙率降低了60%,于是在水中添加氟化物的做法开始被纷纷效仿。但批评的声音在之后的年代里开始出现,特别是当人们可以在超市里买到含氟牙膏之后,过多地摄入氟化物反而导致了副作用,例如增加肾结石风险等等。相比之下,中国的水天然含氟量就比较高,上世纪60年代,吉林乾安县曾经发生过饮用水氟中毒的集体事件。所以中国对自来水加工的方式基本上就是降低水中的含氟量。
另一个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的事情,是水的酸碱性(仅限于正常的饮用水,不要拿酸雨或者海水来讨论)。人们一直在很夸张地宣传碱性水的健康性,人体的酸碱平衡当然重要,不过这并不是通过喝水来解决的,只要没有患有某些特殊疾病,人体是可以自行控制体内的酸碱值的,我们控制酸碱平衡的主要器官之一是肺,通过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从而将人体内最常见的酸给解决掉。想要通过喝水来调节酸碱平衡的话,在胃液的酸度面前,碱性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进入胃部后会立刻被分解掉,如要想要彻底中和胃酸的话,你需要喝下超多量的碱性水,同时还要接受胃酸削弱后胃黏膜缺乏保护的风险。一瓶碱性水能做到什么?只能说,什么也做不到,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商业宣传。
其他比较唬人的还有电解质水和维生素水。我曾经不小心在桌面上打翻过一瓶维生素水,在处理污渍的时候意识到那水渍的黏度并不比可乐弱多少。事实也的确如此,维生素水中的维生素大部分会随着人体排出去,但维生素水中的糖分基本都会实打实地被人体吸收。至于电解质水,如果喜欢它的口感的话无可厚非,其他的功能则可以忽略不计,自然状态下的人并不需要喝这种强化水来补充电解质,即使在剧烈运动之后,就效果而言,喝一瓶电解质水的功效和喝一瓶矿泉水的功效也是完全相同的。在商家的宣传中,比较可信的水只有矿泉水和气泡水,它们对身体的确是有益处的。不必担心瓶装水的塑料成分会溶解到水中,它造成的危害微乎其微,但是不要重复利用矿泉水瓶,它瓶身沟槽里滋生的细菌与微生物是会对健康产生威胁的。
冷饮还是热饮?
作为一个北方人,我不能忍受的一件事情是夏天去江南游玩时,当地亲属消热解暑的方式是为我倒上了一杯热茶。我想要一杯冰镇的水,结果商店里老板从冰柜里拿出的水,温度几乎等于在冰箱保温层里刚放了十分钟。
当然,从健康科学的角度来说,江南的习惯非常正确。喝一杯热茶,让身体出汗,从而达到调节体温的作用,这是非常符合科学道理的降温手段,奈何对我来说,永远是一口冰水入喉的感觉更加爽快——如果更进一步,瓶子里装的不是水而是可乐的话,那简直就是一针夏日里的兴奋剂。
冰饮,成为许多人夏日必不可少的“兴奋剂”。
冷饮还是热饮,加冰还是煮沸,这也是我们讨论了很久的话题。人们对冰块的担忧主要是它并不那么干净,快餐店们已经无数次被曝光过冰块中细菌含量超标的事情,尽管大多数人并不会因此生病(除非含量极为夸张),但每个人的体质并不相同,而且这几乎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情,即使快餐店们会使用洁净的水源并定时清理制冰机,在某次舀冰块的时候随手放一下勺子,也会造成细菌污染。
最常见的与冰块搭配的饮品自然是碳酸饮料。因此我们还要考虑下碳酸饮料的安全问题。它们有着并不简短的配料表,就一瓶碳酸饮料的含量而言,甜味剂、调味剂、稳定剂等大多数添加物质都是无需我们担忧的,它们真正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的还是其中所含的糖分。人工甜味剂不会对健康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它会让人的舌头变得不那么敏感,特别是小孩子,如果从小就喝了很多添加了甜味剂的饮品后,极有可能他之后再吃水果都会感觉索然无味,从而继续选择尝起来更甜的食物。不少美国人的口味便是因此而形成的。另外就是它们的确会导致肥胖,碳酸饮料中使用的果糖是不受人体脂肪代谢所控制的,因而人类的身体会不受限制地一直膨胀下去。
与其他碳酸饮料相比,可乐中还含有另一种特殊成分——磷酸。它会降低人体骨骼密度,导致骨质疏松等,这个可能还与其他成分相关,例如苹果酸、柠檬酸等等,但可乐对骨骼的负面影响,的确已经被科学研究所证实。
尽管从冰块到食用的饮品本身都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这里还没有谈及冷饮对一些人的肠胃壁会产生痉挛性的刺激,但是一杯冷饮所带来的清凉感以及让人精力充沛的感觉,依然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继续选择冷饮的原因。
热饮自然要健康一些,不过人们对它的质疑在于——热饮到底要做多热。
如果我在麦当劳吃早餐、又急着赶地铁的话,我不会点麦当劳的咖啡。它太烫了,几乎是我遇到的仅次于刚出锅的热粥的饮品。我一直困惑于麦当劳为何会有如此不人道的咖啡制作方式。事实上,麦当劳已经接到过不少次与此相关的诉讼,有人不小心将麦当劳的咖啡洒到了腿上,从而导致烫伤。目前,在美国境内,麦当劳已经接到过700多起咖啡烫伤导致的受伤索赔。相关专家在对比后发现,麦当劳咖啡的温度比其他品牌的咖啡都要高上一截,已经完全达到了将饮用者置于危险环境的地步(麦当劳要求员工将咖啡加热到82~87℃)。尽管有着如此众多的法律纠纷和安全隐患,麦当劳还在继续坚持将咖啡加热到与开水相差无几的温度,给出的理由是——保证远道而行的消费者能继续享用新鲜的咖啡,以及,咖啡在这个温度下的口感最佳。
首先我不太理解如果都能将舌头烫伤的话,口感风味是不是还那么重要。即使是第一个理由,现在会在外卖窗口购买一杯咖啡然后开车带走的人也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坐在店里或者即时打开一杯咖啡享用。我相信真实原因极可能是他们避而不谈的另一个因素:如果将咖啡加热到如此高温的话,那么可以用更少的原料制作出更多的咖啡来。
麦当劳咖啡烫伤的相关报道。
热饮的弊端在于,它的温度越高,对人体带来的损伤就越大。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将高温热饮列为可能的致癌物质。它会对食道内壁造成热损伤,增加罹患食道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对于“高温”的定义,是指超出了正常人接受范围的65℃。因此其实对于热饮安全方面的风险我们也很好控制,人体自身有着警告的信号,当你感觉一杯热饮入口时带来的是“烫”的感觉,那就没必要继续喝下去了。我们人体的第一生理反应其实一直在暗中保护着我们。
其他被称为“超级饮品”的饮料
最后再说一下商店货架上常见的饮品,现在它们的类别已经越来越丰富。
先是随着体育直播而风靡起来的运动饮料,当大汗淋漓接近虚脱的运动员喝下一瓶色彩亮丽的运动饮料时,似乎能让人看到他们的体力条正在逐渐恢复。不少运动员也表示过,喝运动饮料的确会让他们的体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不再那么疲惫。运动饮料主要分为三类:高渗饮料、等渗饮料和低渗饮料。主要的区别在于其中的盐糖含量。低渗饮料的盐糖浓度低于人体,它和等渗饮料都比较适合在运动中饮用,而高渗饮料的盐糖浓度高于人体,适合在运动结束后饮用,补充糖分,特别是像长跑这种对能量要求非常高的耐力运动。
所以,你应该也看出问题来了。运动饮料的功能在于迅速补充人体内流失的糖分与能量。
问题是,你的运动量达到这个程度了吗?这不是指绕着四百米跑道慢跑一圈流了点汗的那个程度,更不用提很多人压根就没有在办公桌前挪动过身躯。如果不是在进行了剧烈运动的情况下,那么盐糖含量较高的运动饮料只会起到一个作用——增肥。
那么,如果是坐在办公桌前,工作了大半天感觉疲惫,需要来一瓶能量饮料呢?
十几年前发生过几起因为饮用能量饮料Monster而导致猝死的事件,原因是死亡者本身先天存在某种对咖啡因不适的因素,而咖啡因含量超标的能量饮料在当时并没有任何相关提示。能量饮料使用的原料主要来自于一种叫做瓜拉那的植物,它是亚马孙地区原住民的传统饮品,种子的大小和咖啡豆差不多,但其中的咖啡因含量是咖啡豆的两倍多。除了咖啡因和糖分外,另外的主要成分是牛磺酸和葡醛内酯,前者能在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功能方面发挥作用,后者可以对抗疲劳。
也许在短时间内能量饮料能为人带去愉悦感,但总体而言,它的负面作用更大。过量的咖啡因和糖分会诱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部分欧洲国家(例如瑞典和立陶宛)已经明令禁止向儿童出售能量饮料,或者向能量饮料征收高额税,以降低其受欢迎程度。
另外有待商榷的饮品则有芦荟汁、仙人掌汁、康普茶、活性益生菌饮料等等。芦荟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不假,但我们无法保证这些营养成分都会被人体吸收,而且你在超市里买到的芦荟汁饮品,原料只会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原料是水和糖。仙人掌汁也是同样的道理。除非你能直接买到纯芦荟汁,并且长期饮用,否则它并不会在健康方面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不过,它们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损害。
康普茶作为新兴的“健康饮料”,但它其实更适合用“平庸”一词来形容,商家宣传的营养成分并不假,康普茶里的确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是含量非常低,几乎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康普茶含有的其他成分——咖啡因、酒精、糖分本身是会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的,但含量也很低,所以也可以忽略不计。康普茶其他成分对人体的影响还在研究当中,就目前已知的情况而言,饮用康普茶基本等于喝了一杯口味不一样的水,仅此而已。
益生菌是我们人体肠胃非常必需的物质,但它的问题在于,存在于我们肠胃中的微生物有数百种之多,市场上的益生菌饮品成分又各不相同,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知晓体内到底缺的是哪种细菌与酵母菌,然后在市场上找到对应的饮品。益生菌也无法在肠胃里繁殖,所以需要你长期源源不断地饮用。这些都是针对身体没有明显健康问题的人而言的。对于肠道不太健康、缺乏大量益生菌的人而言,全面地补充一些活性细菌,对肠胃调节来说还是有用的。
至于从健康角度来说最理想的饮料,就目前的研究程度来看,或许就只有水、牛奶以及椰子水了。椰子水的钾含量比较高,但含糖量又很低(不过商家会往里面添加糖分,所以选购椰子汁的时候需要注意成分表),是比较理想的健康饮料,甚至可以取代运动饮料的作用。水和牛奶则是传统认知中的生命之源,它们或许才是真正的“超级饮品”,是最天然也最理想的饮品。不过,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看到了一些科普文章或调查研究就对各种饮料拒之门外,就像不要因为喜欢冷饮就大嚼特嚼冰块、喜欢可乐就像汽车烧油一样每天喝上一升,只要控制在我们人体正常的接受范围内,相信我们的身体细胞与分泌功能,它会自行解决掉大多数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