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和夫人徐端共同创立的张徐私立女子学校的旧址在哪里?
p, E6 J$ q6 b& C, S9 l
/ F/ R/ w1 U6 Z$ [: U% ]我曾就这一问题请教海门张謇研究会的各位老师,高广丰会长和邹仁岳老师给予了热情的答复:女校旧址在海门常乐镇颐生酒厂内。 2 p8 I, \% S6 `% W# P. q$ a, E' ]
' ~# I# l1 ^2 a. A; o9 G7 ?
% n* R0 Y* W% e' D D& g: m
! X) T+ t- F- g! A. D* V0 J
之所以询问这个问题,主要是缘于我近日入藏一幅民国二十年(1931年)毕业生老照片。照片尺寸14×9.8厘米,银盐纸基,8个身穿民国学生制服的女生,满脸质朴牵手站立,照片上方有题字:“海门女校第六届毕业生摄影纪念民国二十年六月”。 9 b8 j1 ^$ z5 v
* P: i. {& y! ]2 T' U* P据了解,海门历史上只有状元公张謇创办过一所女子学校——张徐私立女子学校。
) S! K9 {2 \, W0 v3 C5 W" f5 q, L2 m; R6 }
张謇为了让家乡的儿童能入学读书,于1905年在常乐创办张氏私立初等小学,男女兼收,始收学生70多人。后来出现男生欺负女生的现象,女生们去告诉校方,张謇知道后说:“你们被欺负的情况我晓得了,我准备专门办一所女校。”
5 ]8 C E) P5 y/ t+ p; P$ \4 y6 s8 y# c, [' l
张謇于1913年创建张徐私立常乐女子学校,这是他根据徐夫人生前愿望办的。光绪三十四年,徐夫人临终前曾拜托张謇,她死后务必帮助办一所女校,这是海门县历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小学。起初学生仅约40人,来自全县,不久增加到近百人。
# ~* C! h5 E; _1 {7 X" F9 s% B: W3 m4 i6 b5 |% V4 e+ L! _4 V
后来也招少数外县学生。学生曾达200余人,以走读生居多,寄宿生50多人,校内住不下,还设法借住三兄宅上。专聘女教师如刘婉芳等,都是南通女师毕业,开设国文、音乐、算术、手工、图画等课程。
7 o, Z; p c+ o G: |5 E7 T! Y& j* i) f: M6 J
张謇每次过节回家,总要请老师至家中作客,询问教学情况,勉励她们专心教书,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张謇亲自为女校题写了校训“平实”,写校歌词,由音乐老师配了曲子,全校师生学唱,后定为周会必唱歌曲。 . @9 j( y5 }, m- j$ U
9 L' r9 h1 P& U. t" G9 i1938年,日寇侵占常乐,学校遭到破坏,被迫停办。张徐私立女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女学生,人数共计600多人,一部分毕业女生后来走上了教师岗位。
3 e1 D4 {. k' }/ t3 y0 R8 p5 _
3 k6 R5 M4 Z, e% V+ J5 J这张照片是张徐私立女校的旧照吗?女校真的还存在吗?如果还在,保存现状又如何?种种疑问缠绕心头,挥之不去……解答这些疑问不能只停留在看图说话,必须实地探访才能回答。因此,我决定去常乐镇颐生酒厂一探究竟。
1 Q. e! _9 F% R. a
% L9 W" p6 c& A来到颐生酒厂,传达室的老伯听清我的来意后,欣然陪我进到厂区,带我来到一幢红色的两层小楼前。
1 e" n; X, O1 {1 x
, h3 v4 r8 d" B+ t' i我定睛一看,这幢建筑和照片上的校舍是何其相似,楼前有草地,红楼主体结构保持完整,窗格,走廊,木柱,东边的圆形拱门,都与照片上女生背后的建筑相差无几!唯有主楼东侧的厢房没有看到。 7 g' Z% w' @% G6 o( e- ]
0 r1 i/ O+ p! E4 K! [" n- b6 j- K
传达室老伯证实,以前东侧确有厢房,现早已拆除。我想登上二楼看看,传达室老伯拦住我,说:这幢楼已是危房,恐有危险,不能上去。 5 H4 @5 _4 O% v! a0 V+ ?6 T( t
$ D2 n0 N+ B+ ~
这时,厂里的工人们纷纷围拢过来,争看我手中的照片,边看边比对,说:就是这里,就是这里! ) F7 `& l8 o1 D5 \
8 M1 I8 h7 ^+ r
至此可以确定,这张毕业照正是85年前在主楼前面所拍摄!这时候,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是啊,时间老人真是会捉弄人,正是在85年后的6月,她们从遥远的北方回家了,回到了当初永远定格的那个地方,那一瞬间。 - F- b& i+ g0 f+ I Z: @: P
! v0 U" m( l) h: L/ `( k9 q
我走着,看着,拍着,百年前女校学生欢快的笑声,嘹亮的歌声,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在耳边久久回荡…… + q0 ~$ [: g; x8 ^,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