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2|回复: 0

外卖盒、瓶装水正摧毁你的身体!仅2小时就能抵达大脑组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1 08:1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八品 酒鬼

    1315

    主题

    1375

    帖子

    73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42
    发表于 2023-7-24 08: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瓶装水、一次性餐具、预包装食物、部分居家生活用品.....随着塑料品逐渐“包围”人类,科学家们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塑料及其制品」。
    " p) E* l) g, f$ R1 \/ x6 ?+ @/ F# j3 P# n; Q5 F
    虽然人们不会直接“吃”塑料,但食物的包装(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等)以及周围的环境,则会将大量塑料微粒送入人类的体内。4 L3 Y# v" \) [

    7 Q1 T8 ^3 C, {  l微塑料与纳米塑料
    # X. \, U2 @0 D; B3 E* W4 L" U  x9 L6 u7 `. a( Q8 v- d
    微塑料(Microplastic),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释放,特别是食物用途的塑料制品;而纳米塑料(Nanoplastics),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尺寸在1μm以下,体积小到可以穿过细胞膜。; T! w/ X) P+ @- p2 D9 R- P

    8 G% x/ l: N" t/ u" A; D为了让大家理解起来更为直观,小编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当你使用塑料杯喝热咖啡/奶茶时,到底会有多少微塑料/纳米塑料(MNPs)进入你的体内?0 M& u5 B: k  b/ b: Z& o

    6 S; _. p3 v4 A$ G/ f' U此前,来自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化学家Christopher Zangmeister团队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以食品级尼龙袋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成分的产品作为样本,探究了微塑料的来源及释放情况。; ~# s0 ]' J3 ^+ T8 B

    . y) ^8 U' @+ `5 X( \/ B6 s事实上,以这两种成分为主的塑料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比如烘焙衬垫和一次性外带咖啡杯的内衬塑料薄膜。
    $ s( \" `# r' b! b4 s
    / I2 k2 y  S' o: ^, n/ ^结果显示,在普通的外带咖啡杯中放一杯100℃的水,静置20min后,研究者在每升水中能检测到万亿个塑料纳米颗粒。也就是说,当你享用喝一杯500ml的热咖啡或热奶茶时,将有5千亿个塑料纳米颗粒进入你的身体内!; g3 f& C. ~$ @+ j2 d

    5 `: @& ?9 {3 _( N由于人们不断地吃外卖、喝咖啡、吨瓶装饮料,微塑料源源不断地被摄入进人体内。
    9 c2 U- y+ u8 K  Y$ j
    3 q8 L/ ]+ f2 i9 O: }, g8 q* s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有的微塑料数量,估算出——每人每年会吃掉5万个微塑料颗粒!如果算上悬浮在空气中、被呼吸吸入的微塑料,那么每人每年吃掉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4万-12.1万之间。
    . f+ T# ]4 \3 @5 V* J) }
    ( m. F& \# \, L8 D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还真是活到老,吃塑料到老呢。以每周5g塑料颗粒计算,人这一辈子估计要吃下一个乐高玩具,想想还有点小刺激(bushi)。4 O: y" P$ W: R$ M5 L+ f
    # a4 Q- V' @+ C9 v$ l% p
    MNPs的健康危害
    & a) b* J/ e+ @+ H: q0 W# k( R. \
    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而言,MNPs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研究在人类体液和组织(比如血液和胎盘)中发现了塑料碎片;MNPs甚至可以穿过“不可渗透”的屏障,比如肠粘膜屏障和血脑屏障。
    4 R$ x- Q! @1 U. b! w( c  U2 I/ n4 S5 _3 H" s: z4 E7 H0 c
    不夸张地说,MNPs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很容易被忽视,但对健康的危害或是积年累月的。1 a! o* L' J; \4 D
    ( S) D: R9 P1 L) ^( Q4 I
    近日,维也纳医科大学等多院校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更令人惊讶的现象——仅摄入后2小时,纳米塑料便会穿过血脑屏障(BBB)抵达大脑,而这可能会增加炎症、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 U: _. E9 c0 s0 ?
    9 q3 ^* @5 V! f5 N本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来模拟塑料微粒通过血脑屏障后的转移。PS属于热塑性塑料,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温度的塑料杯、一次性泡沫饭盒;因其使用广泛,污染环境的程度较高,而被纳入了本次的重点研究对象。1 V" l: B  [9 x6 j4 p; l
    * `% @6 _+ |+ G4 K0 h
    为了监测塑料微粒在脑组织中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者选用了3种不同尺寸的MNPs,分别为9.55 ± 0.13 μm的蓝色大型微粒,1.14 ± 0.03 µm的红色中型微粒,0.293 ± 0.008 µm的绿色纳米微粒。并在无菌水中,以0.3毫克/大小/剂量的等重浓度混合,配制成PS微粒水溶液。6 o) R& N3 y0 C0 z* K) o; v8 V' D

    7 y0 [- u( e$ Y  W; c' C6 m令研究学者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灌胃的仅仅2小时后,小鼠脑组织中便出现了特定的纳米级绿色荧光信号。这表明,0.293µm的PS微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胃肠道吸收,并穿透BBB进入脑组织中。约4小时后,纳米塑料数量逐渐减少。
    " `9 k9 Z0 s5 a
    , t2 b& z7 s  E) |给药的2小时后,小鼠脑内检测到纳米级PS塑料微粒, ]; D/ K5 c" d# T5 V
    + a. ?9 Q, V4 P# ]) E% b- i
    有意思的是,脑组织中只检测到了绿色荧光颗粒,即0.293µm的纳米塑料。也就是说,塑料微粒的大小或是影响其穿透BBB能力的关键因素。" w* e( A; r7 U8 J: P

    % i5 p) L* T& c' G& ], }研究者强调,BBB是保护大脑不受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影响的重要屏障,而BBB的破坏则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的问题。
    * t# J4 U4 B  [" A6 C: w2 a+ k( i
    而纳米级的塑料微粒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体积比,相比于其他较大的塑料微粒有着更高的活性以及危害。MNPs进入脑组织后,可能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改变神经递质水平,进而诱发认知障碍、神经系统紊乱以及神经毒性。
    6 Y/ l  E. C4 b, P% C( q/ z
    - c1 H7 t5 P* b! {  g/ y- c因此,明确MNPs长期暴露带来的健康影响,以及塑料微粒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累积和分布情况,将为未来制定适当的安全措施提供理论基础。9 i" V# d' [/ v2 p9 D; v
    2 R/ o) d/ I$ }/ K2 J
    众所周知,塑料降解速度很慢,通常会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这也增加了微塑料被摄入并累积在许多生物体和组织中的可能性。
    : A( _  \8 n1 j5 x) x8 J
    ; z7 c0 p$ }( x8 X0 o为了避免人类的五脏六腑变成“塑料制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在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及时治理塑料污染,别让地球被塑料“攻陷”之后再追悔莫及。
    3 A9 v, A8 _/ v8 }& J
    $ f, k0 \5 A! S*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