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当前,手足口病进入夏季流行期,且有高峰后移(既往流行高峰是5-6月份)。7月以来,南京市儿童医院一天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达到了200名。6月底以来的监测数据显示,我省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超过前两年同期水平。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孩子为轻症,一般1周左右就会康复。
1、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或黏膜疱疹,有时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肢体抖动、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危及生命。如出现以上疑似症状,需尽快前往医院,及时就医。
出疹期症状:
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低热、疲倦、食欲下降、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泡,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或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或无皮疹。
2、手足口病的特点和危害
传染性强
患者、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隐性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数天咽部和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经消化道、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主要经粪一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感染。接触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被感染。
不同年龄均可感染发病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以3岁及以下发病率最高。
控制难度大
在学校、幼托机构等儿童集中场所常出现暴发。
3、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爱卫生
目前唯一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为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可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的发生,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但请注意,接种疫苗后并非万事大吉。可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高达20余种,如柯萨奇病毒A组(CVA)。所以在积极接种疫苗的同时,还需注意家庭以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培养幼儿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
勤洗手
成人也有感染肠道病毒的可能,不过多数为无症状感染。所以在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消毒洗手习惯的同时,也需规范自身行为,在外出后、接触儿童前、为患儿更换尿布和沾有排泄物的衣物后,均需洗手。
注意饮食和居家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加热后食用。要注意幼儿的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肠道病毒惧怕紫外线和高温消毒,所以勤晒衣被也是一项有效预防措施。
日常注意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更要避免接触患病的儿童。流行季节还应留心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一些症状。
夏季传染病消毒指引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其具有传染性强、隐匿感染率高、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易在托幼机构出现聚集性发病,多数患儿经对症治疗后可于7-10天内痊愈,但也有少数患儿可出现重症。因而,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开展预防性消毒,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尤为重要。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有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和饮食传播。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的重要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手足口病病原体对醇类消毒剂不敏感,对紫外线敏感,不耐热,50℃以上可以杀灭。了解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及其病原体特征,为有效开展预防措施,实施消毒阻断提供重要支撑。
# 01
预防性措施和消毒方法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 室内空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采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3. 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牙杯、玩具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用清水洗净,或者采用煮沸消毒15min或蒸汽消毒10min。
4. 饮食具的消毒,如食具、奶具:煮沸消毒15min,或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之后清水冲洗干净。
5. 织物用品如毛巾、擦手巾可以采用煮沸15min的方式进行消毒。
6. 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用含有效氯 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
# 02
重点场所防控与消毒
A、幼托机构
托幼机构是儿童聚集区域,也是手足口病高发场所,应在手足口病易感季节做好幼儿早晨、中午健康体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一旦接触到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时,接触人员均应用正确方法洗手,首选流水洗手,可使用含氯或过氧乙酸类免洗手消毒剂洗手。
注意:含醇免洗手消毒液对手足口病毒无效。
空气消毒,可以采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紫外线灯安装按≥1.5W/m³,计算出装灯数,每日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30min。紫外线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微量臭氧,需要打开门窗通风半小时后再进入室内,而且,紫外线灯打开期间,人不可以进入房间呦!室内空气消毒,我们也可以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注意:紫外线灯消毒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安全,避免紫外线灯光线直接照射到人哦!
室内环境表面的消毒:用有效氯含量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过氧乙酸消毒溶液进行喷洒消毒。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乙醇和来苏对手足口病毒无效!(来苏的主要成分为甲酚)
手足口病患儿使用后的便盆、便池、便器先投入50g漂白粉,作用一小时后再冲水。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15min。厕所、卫生间使用的拖把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min后再用清水清洗,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托幼机构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室内垃圾需喷洒含有效氯 10000mg/L消毒剂溶液,作用一小时后收集,按无害化处理。
手足口病高发季节,污水按每升加4g漂白粉或2片消毒泡腾片搅匀,作用一小时。
B、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在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诊疗区域环境和物品的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器械或中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对象方法可参考上述方法)。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做好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防止手足口病在医院中进一步传播。
在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小朋友和大朋友们做好个人手卫生和防护,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对于预防手足口病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起学习起来,行动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