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7|回复: 0

为什么中国没有贵族文化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3-2-3 22:5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八品 酒鬼

    497

    主题

    612

    帖子

    50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20
    发表于 2020-10-9 12: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欧洲一直有着浓郁的贵族文化,比如至今仍十分活跃的英国王室,就是现代贵族的典型代表,而历史悠久的中国,不仅没有留下贵族,就连贵族文化也一起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7 v) C  w6 d" {! K; {

    - Y; K3 R. U- v' @7 _/ k. J. |中国历史上有贵族吗?当然有,比如先秦时期的氏族贵族,诸如孔子、管仲、孙膑等,但凡在历史上留名的先秦人物,几乎都是贵族出身。
    ; G$ Y5 Q8 S; |7 u% r, }# d; |* `+ s/ j! _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除了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另一大成就就是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至此中国历史上再无“贵族”。为什么这里的“贵族”要打引号,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崛起,晋升为新的贵族阶级,而门阀士族的崛起和消亡也是本文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 c2 I& n. i7 p+ i
    % l+ n9 C0 h9 w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k4 e2 ^$ G4 X( m5 [1 Q

    ' n. H/ c+ ]3 i9 V3 w. K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 @/ v1 {* f! G0 J/ O. E0 T
    ! L: a4 m+ b( N. y, G# B——唐·刘禹锡《乌衣巷》
    * _* f$ A' a6 Z4 s
    * i6 d8 V; m$ z. Q( w) T! ~从小学时期,我们就开始诵读这首《乌衣巷》,尤其这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是广为流传。: }0 |6 W- {7 @# q$ B
    $ D) b) @  z8 y. c0 y/ G1 W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地带,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便位于此地,由于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故得名乌衣巷。
    # A* X' F) n% [8 U: [9 J1 s7 H1 L  q4 T8 f
    被现代人所记住的古代文化巨匠,要么经历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坎坷,要么享受到了常人所不能享受的丰富物质生活,而从乌衣巷中走出来的王羲之、王献之、谢灵运等人则属于后者。% G; u2 a) j, [. K* q
    ) q$ w* e# W5 V0 x& S1 s0 ?4 e
    王羲之《兰亭集序》
    5 m- c- J1 h, P7 E* J1 d4 H& g6 b1 l) T
    因为家境殷实,不用为吃饱肚子而发愁,他们有大把时间去培养兴趣、实现自我。要问“王、谢”两家为何如此显贵,那得要从魏晋时期的门阀世家说起了。" a4 H# h! X0 H/ Q

    ' A) `# H  k' Q门阀的兴起9 N$ V2 _5 ]4 b/ ^0 M
    " \: G3 U4 x5 p; c! i' q
    提起门阀,很多人会想到“霸道、势力大、有钱,世代继承”,没错,这些描述很准确。新华字典中对“阀”的解释是:古代指有权势的家庭。门阀则是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
    " H2 }0 G. E6 T4 L) f# U, V" ^# E& L: }
    先秦时期,类似于门阀的组织已经出现,《孟子·离娄上》中就有“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的表述。
    + `$ Y* Y! G* ^+ ]" W1 L5 `/ E9 L9 e. f* @* m6 j; B9 I% j4 w
    门阀如何兴起做大的?原因诸多,但综合看来,主要是天下纷争的大背景和后期选官用人制度使然。% h  Z9 E" J3 D. l
    . D4 N; l# F1 H7 W
    比如乌衣巷中的王谢两家,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于建康建立东晋,这使得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这就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地位。( s% u! w; {! p2 h: m4 T4 r
    * w; z1 P. z' a" }
    东汉选官用察举和征辟制度,这一制度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一部分地主富室与儒术礼法结合起来,“经明行修”,就可以累世做官,豪强地主盘根错节地控制着各级政权部门,封建的等级关系日益凝固化,一批“世代为官”的豪门阀阅开始出现。
    ) G" l5 n5 H; I. p( R+ R" w4 A
    . l  `& u0 y9 c7 I  L. J+ E到东汉后期,经过了两百年的经营,这些家族在各自的地盘上根深蒂固,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集团,在朝为官的必定出自某一豪门,寒门学子只有拜入豪门,成为其附庸,才有机会被选拔入朝为官,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阶层固化”。因此,当时有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可谓描述贴切。$ W! E# m4 }6 s7 b' T; _

    4 M. J3 K1 |3 h: X# i7 u四世三公,袁本初
    & N* t# p& n! w# x  s- P4 t% L$ _
    " C) A; l. t. L( M: A1 V- c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政权林立。各个豪门地主也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 N: g! z) c& s, G0 b
    1 O& o3 ^+ |2 _1 y; A: H曹丕称帝后,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度,据《通典》记载:“魏文帝为魏王时三方鼎立,士流播迁, 士人错杂,详核无所。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9 v8 w' l4 r4 z2 h0 U1 S: w

    " K/ ?% L( G( I+ B9 n  W# B7 ?九品中正制一定程度上承袭了两汉的察举制,具体操作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这里的“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中正产生后,再由中正对各地的人才分为九个品级进行评点,最后推送吏部。# N. m7 ?8 Z' J% d

    1 t6 B5 v: l6 E& B! g* X8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各地“大中正”由门阀士族把持,后来这一制度也就慢慢的变了味,评选标准也就主要看出身了,门阀势力借此进一步坐大。
    - f6 p% z" j7 _1 B( l
    1 [4 P% i1 H& p; N7 b7 h门阀百态
    3 s3 _$ V' s! J/ z# f$ o- o0 @* _- e8 P
    颍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地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在这里,孕育出了许多的名门望族。
    ; G, h# }" o" u9 {
    : k& v; [) N9 s4 @/ O! k+ Y据日本学者鹤间和幸统计,汉代关东地区著名豪族共计95例,其中颍川郡就有13例之多,是豪族最为集中的一郡。褚氏、郭氏、陈氏等广为人知。比如曹操得力的辅臣荀彧,便就是颖川的世家名门,陈群则出身颍川陈氏,被荀彧推荐给曹操的郭嘉则是颍川郭氏后人,世家大族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 x6 L& E7 f! L! Z4 t# h3 I1 {& @/ s) A# H) b; C6 `! b
    由于垄断了大部分的经济、教育等社会资源,门阀中不免会有许多纨绔子弟。但是,在生产力低下的阶段,他们将天下资源高度集中且世代传承,丰富的物质资源也帮助门阀子弟提前进入了实现自我的阶段,那一时期,许多的艺术成就来自于门阀子弟。
      U/ {% D8 Q' n. ?; n/ U
    9 ~+ ~+ N$ b9 T; B*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群人曾经引领社会风尚,今天我们把他们称为“清淡家”,这其中大名鼎鼎的就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今人对其的评价多是狂放不羁、不拘一格,除了清谈,还有游山玩水、饮酒作乐、才华横溢,以及一些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言行。似乎这些人都是蔑视权贵,寄情山水之人,但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 y' P& L2 p( Y! h4 l. j  a6 F
    3 X" P& d% ]- [% C2 ~' L. \竹林七贤
    / w$ p; l8 S7 j0 x  D$ y5 ~
    1 d% \. h& P9 x8 m前面说过,门阀子弟才有资格实现自我,普通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资格游山玩水?所以,“竹林七贤”可不是普通人。$ ~% {8 s, v* V0 H- r) ~2 U
    / H  W$ A) R4 j/ v$ \" X
    山涛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长期主管官员选拔;王戎出身大名鼎鼎的琅琊王氏,世袭父亲的爵位、一出场即惊艳,其后更是当过刺史、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高官;其他几人也都身居要职,家世显赫。5 z- Y4 u  p& i/ @/ }2 r
    & K% V7 g+ h! l+ a4 P8 e
    虽知门阀“豪气”,但有多“豪”你是很难想象,不客气的说,当时的天下有一半是皇帝的,另一半就是门阀的。朝堂上权势滔天并长期游离于国家法度之外,“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 _1 l9 f, f4 |; Q( g
    3 d2 a! _6 S6 I. ~
    竹林七贤精神领袖,音乐达人,养生爱好者嵇康
    ( X  i+ G+ y; j( D9 n- [+ [: O
    ; Q- a$ k1 h( f: ]6 f" a7 c& p# _比如刚才提到的“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公元267年,他被人以侵占公田之罪举报,但晋武帝司马炎对此一笑了之,并没有加罪于他。朝堂下相互以婚姻、师生门第关系来进一步巩固彼此的联系,将利益集团做大,“颍川豪杰大姓相与为婚姻,吏俗朋党”,不光如此,到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已经不再与庶族通婚,其婚姻关系一直维系在门阀士族之间。例如南齐时期,士族王源将女儿嫁给富阳的大富豪满氏,但由于满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阶层的一致反对,御史中丞沈约更是带头上书,要求将王源革职查办。' o9 n6 ~/ g, x3 c& _3 E( p
    , F6 ^' W4 c" O, k$ q; b/ N: H( ~$ G
    门阀的衰弱与消亡
    ; t( ~4 h% {. I+ y! A! g* y* \9 l/ J$ T. ?
    门阀士族兴起于东汉,兴盛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消亡于隋朝。& G$ c6 t9 n5 Y
    % j* u6 f; S* K# D) w' ]. l3 _1 z  g
    门阀的衰弱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简单地归纳可分为内外两个原因。
    7 V1 r$ W( b+ B  z) s$ u$ X& R* R4 z3 y' S$ U
    内因方面,门阀世家的子弟生下来就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用多少才学便能身居高位,慢慢地就助长了门阀世族庸庸碌碌、游手好闲的生活作风。5 _/ J1 K* v0 K9 S5 P

    6 B( n4 m3 u  o( j! E《颜氏家训·勉学篇》道:士大夫多“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消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这便是说,门阀世族多依仗门第,不思进取,不经世务,矫情造作。当这些人的能力慢慢退化之后,那离他们灭亡也就不远了。% N5 p1 d) }3 i4 |; n
    4 \2 w/ I8 H: P5 X* @5 v+ m
    流觞曲水,魏晋风流
    3 {# |* Z1 S: C$ Q! p9 A- t& V# n7 X) J6 n6 `) r
    外因方面,主要是大一统状态下皇权的集中和科举制的实行使得门阀不断被制约,使其逐渐失去了继续扩张的土壤。
    5 V! e9 w- y1 x
    - `. S+ @2 {% J开皇九年(589年)二月,陈朝被灭后,分裂数百年的国家重归一统,皇权进一步扩大和集中已不可避免,此时的门阀政治就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
    3 W! n: e" d3 b2 }: G
    7 B! ^3 z% |. X* J- E0 P' o为打破门阀政治,隋文帝打出了“组合拳”,一是选官用人上采取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改变了门第垄断官职的局面,寒门世子开始有了上升渠道;二是官制上采取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在多重政策的打压之下,门阀政治逐渐没落直至终结。
    ! v- B4 x4 \; T: G9 W  w( @" J( z8 N) Q1 _6 O3 Q. }5 q
    每一个朝代都难免会有世家大族,他们或战功卓著,或立国有功。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控制社会资源的程度已经使得“寒门再难出贵子”,这样的社会与制度是反常的,而反常的东西终究不能长久。) e% M6 o: R$ T" a$ P) Q; s7 |  W# R8 p
    / K$ |6 i1 Z6 i2 ?4 f; G6 `9 W1 r  q) y
    门阀这一特殊背景下的产物,也在浩荡的历史车轮中化为记忆,就如文章开头诗中描述的那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旧时的秦淮河畔华盖云集,如今已是游人如织。6 @3 R8 Q5 E5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