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7 R# F1 H% p6 l5 k+ |5 q2 V( S$ t- q; `4 v
3、 用作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或已然语气。 ' C8 Y1 G( |! S7 ]5 o& d" S; }! d' w2 k- }# ]1 Q- k
(1)、他不来请,我是不去个。7 z& w( h0 g* B1 W
+ Q; d# O7 c, {; _& b(2)、只要你欢喜,其他事情你不要管个。7 W, }4 A- v! a' R2 r0 D
" C; o" V3 p- v(3)、你底辰光归来个? ; M8 Z8 G. `1 \" {0 q. m% Z6 ] d5 @9 d6 y) ~( Y
在这里,除去语气助词“个”,句子能独立,语气助词附加一个较抽象的语气,没有这个语气助词,就没有某种语气,以上三例中,“个”带有表示“确定、肯定”或“申明、表白”的意义。$ u- o$ f1 `/ z# |8 v
' s" @. K* s1 R* |) P2 P8 Q
这种语气助词还能表示责备的意思,这种既定的语气在某些时候可以用“着”来代替。例如在南通市区的方言中,相当于“了啦”,含责备,如“你又忘记了啦”,或一般的感叹,如“你又变帅了啦”。又如 “da:”,似“的啊”,含责备义。如“你又不记得的啊”。7 j" v/ `- }8 z' M. b2 f
8 q, r: Z% S1 ]5 `, D而用在祈使句中,加重感情。如“sa”,音“撒”。如“走撒”,即“走啊”,但要求的感情更强烈。同样的用法,基本上都是与普通话的“啊”。 # x( H4 E! Z8 ] ) y8 W* e8 k1 a: x & }6 a# u) o" t
& L4 l, d3 F) u' ^7 \4 w9 {4、 在普通话中“的”、“地”、“得”在口头上是同音的,书面上写作不同的形式。“地”是普通话副词后缀,与之对应的四甲方言副词后缀主要是“个”,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四甲方言的“个”也用作副词后缀,主要是用于“形+个+动”中。 ' r, c/ j; W/ Q& P0 k# C8 X1 d5 C8 P " `6 R. O! k# L) P3 j7 w(1)、当表示方式的副词修饰动词时可以插入“个”。+ y$ Z* n% l- _$ m/ r0 m
! ?; g. b" C& s1 j5 a7 Z
例:①一五一十个告诉我$ Z5 L# ~2 a; ~( ?
) R3 P- A$ T2 d m, r
②一句一句个问8 w% e) y5 g$ k( b, p2 v5 l$ r
, f% I t; v% ]5 r
(2)、用于“不+动+个”+动的结构中: % P2 n7 k1 T* A1 b8 m0 e$ `/ ~ c1 \7 z) A, s. \( I5 i4 b/ k
例:①天不停个落雨。# V ~) b2 V! M# k+ ]
( x0 {+ |8 D5 g②音乐不断个传过来。4 S0 D# L0 T8 x( [9 d. a
0 `- v) }% E: S/ [5 @(3)、在句中用象声词修饰动词时,象声词可以带“个”。9 ]" j/ T/ E+ c6 A, n( D' v# v
q, g1 |7 g$ s3 }( J$ t8 p {' s
例:①bang bang bang 个敲门. A" g! s; h: r0 J2 S
; ~ R: K0 M2 S% O$ I0 d
②p‘iA个一声 (放鞭炮) 6 O- K; m5 l7 W' u$ x+ V& q4 L* Q) n5 y
(4)作为副词后缀,“个”和“叫”相排斥,用前者的不用后者,用后者的不用前者:5 U# ~7 j) ~6 ~; a& m7 J0 U$ B
. H. c; E9 v* a
例:慢慢叫跑 (慢慢地跑) . R" r* V6 U+ ?" N, x2 ?" d' c$ _: U/ M
好好叫学 (好好地学) ; H9 B# g) ^1 e( R$ U# C7 o: j& B+ n
认真个写 (认真地写); g5 ]; o) ~/ K( x I" b' h4 }
4 C3 c2 I w. _9 \: K+ h仔细个听 (仔细地听) 1 E6 `7 s7 O4 E1 M+ `4 P * w/ V; U! l: R作为四甲方言中“叫”与“个”,本意与普通话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这里笔者不再详讲了,针对特定语境中这两个词都表示“地”的意思,形容一种动作的状态或是态度。这里,引出一种情况,可以叠加在副词后缀“叫”后。 . p. C6 v1 I8 ^0 d( c0 P # }5 M$ R: z: e2 {) p5 G- Q; L例:好好叫写/好好叫个写; Q7 W# P5 O1 R/ r- `+ n
; [4 e" F2 Q( q+ s9 D {) I! n; E
慢慢叫跑/慢慢叫个跑 . S6 E" V0 L9 }5 j& s5、 于疑问代词“底”和名词中间,也可省去。: m) q3 l& q. ~3 T
3 b2 Q$ Z5 X7 c) s2 k. V① 你想买底个东西?∕你想买底东西? 0 Z4 C; j7 M) y* l. J% X% u6 |; Z( I2 v6 i+ t
② 你来考虑底个事体?∕你来考虑底事体?% M+ {+ w1 @; z$ M
. y P% L- d1 r. E+ G8 c" {4 f
这里的“底”就是前面所讲的“什么”或是“什么样子的”。②中的“来”是普通话中“在”的意思,这是十分具有方言色彩的一个词。6 L( Q! V4 m. a* X- L, y" k+ V
& J, Z% s$ a( } / T9 m: U6 G" J# Z7 m
. }. F" N# ]) `4 k O2 _6、 嵌入叠用的单音动词中间,表示动量的稍许和时量的短暂。即“动+个+动”% m/ @* b: L/ `' J5 G G
$ D0 I' p0 y# o P6 v
① 拿糖凉个凉再喝。$ r( Y7 }/ L6 z+ P
/ u9 F/ X, M; f2 \- w
普通话中,“动+一+动”也可以表示动量小、时间短,意思无区别。例:看一看 坐一坐 ,而上句即为:“把汤凉一凉再喝。” 这在上海话中也同样适用,表示短时重复。如“地上扫个扫”,而如今,几乎“动+个+动”这样的形式已经完全退化,只用“动+动”,如“拿汤凉凉再喝”。在四甲方言喝上海方言中,这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个”的脱落是一致的。就其本身而言,与普通话的“一”用在句中的含义是一样的。实际上”动+一+动“这样的用法在四甲方言中也较为常见,且表达相同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即“动+一+吓”,如: “凉一下”,凡是动词的受事对象或处所对象是定指的,动词重叠表示短时反复。$ ?, U3 Q) c4 p+ s$ k F
2 R# Q) u2 c9 Y
像 “个”这样有特色的字词,除此以外还有“着”、“来”等也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宽放远,从“个”所在的助词系统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整理 和提炼,这样研究的价值会更明显。除了助词,我们还可以简单地从实词方面入手,调查出比较常见的用语习惯:如四甲人在下雨的时候喜欢用“落”,叫做“落 雨”,像这种用法,常州话、上海话中也是通用的。9 _% E/ S: O2 y4 v( J
$ |! Y$ A3 e. q* H& o/ V `5 {综 上所述,四甲方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受到邻近方言及北方话的影响。在整个四甲方言的体系中,其实有很多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现象,本文仅以“个” 这个字进行地方语言方面的研究,若要追述其来源,又会有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会产生,此文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在于让更多的读者注意到这种具有地方特 色的语言现象,并投身于这方面的研究。( P$ O& @3 R; A- I# I- o, K% q. G0 i6 t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