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6|回复: 0

海门今年1063岁了,最牛时崇明、吕四都是“我们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8-1 17:13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八品 酒鬼

    1719

    主题

    189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625
    发表于 2020-11-23 16: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海门古县(清乾隆年间建海门直隶厅之前的县)最早何时建立,无论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中国一轮修志中出版的海门、启东、南通县志,南通市志,还是新中国建立前的海门县(厅)志、通州志,都记“后周显德五年(958)始置海门县” 。然陕西的海门籍作家黄卫平撰文在2012年4月2日《海门日报》上发表,认为“海门置县应在唐代”。对此,高广丰先生的“海门置县时间辨”一文,登载于2012年4月16日《海门日报》,他以唐宋时的翔实史料,证实“海门置县时间为后周显德五年”。笔者以为,对始置海门古县,不仅要在时间上考证,还应以成陆和建置涵盖的县域、县治、上隶等内容完整地去领悟。
    7 _9 Y" m' _7 y7 M6 Y" u5 R# G9 Y: v  v" Q9 \2 y7 H
    一、成陆。海门古县县地为东布洲和崇明镇等江口海域沙洲群。它们是通州地成陆最晚的沙洲。通州地由海中涨出的沙洲自西向东逐渐并接成陆的。先是南北朝梁代前期(502~530),壶豆洲(唐代后称胡豆洲)涨出水面,它的位置大致在今南通市区及其通州区的兴仁、平潮等西部地区。后又在胡豆洲东部海面涨出南布洲,其地为金沙场范公堤以南部分。再后,唐代,在南布洲东部海面涨出东洲和布洲。至于东洲和布洲在唐朝哪个年代露出海面,新中国一轮修志中编纂的有关市县志书记载不一,有的记为唐初;有的记为唐代中期;对南通成陆很有研究的陈金渊、陈炅父子著校的《南通成陆》一书中记,“东洲、布洲涨出的时间已不可考,最早应在唐初,至迟也不会晚于唐代中叶” 。2014年12月出版的《海门市志》中记,“唐代,在长江与黄海交汇处北侧出现东洲和布洲” 。10世纪中叶,即五代后期,东洲和布洲涨接为东布洲,其位置在今启东市北部,吕四以东以南一带。11世纪中叶,即北宋庆历、皇佑年间(1041~1054),东布洲逐渐与陆地涨接,这次大并接,长江北岸扩展到现启东市东部一带。唐朝武德初年,在长江口涨出东沙和西沙两块沙洲,西沙又叫顾俊沙,五代杨氏吴国(902~937)时期,改置为崇明镇。
    6 `* E- m! z) F# }# }
    % T! `4 f& U0 y' q+ c二、县域。后周显德五年,海门古县建在静海军地东部。南宋《舆地纪胜》卷41通州中记,“海门县,本海陵(今泰州市)之东境,周显德中置”。县域为东布洲、崇明镇等江口海域沙洲群,县南包崇明,北达吕四。时崇明镇是海门县的一个属镇。新中国一轮修志中编纂的《崇明县志》未记上,《上海通志》中记,“崇明镇属通州海门县”。北宋《元丰九域志》记,“海门县有三乡及崇明一镇” 。始置的海门古县,为长江口设有120个里(行政区划建制单位,100户为1个里)的壮(大)县。
    3 a5 `/ {+ `; T& f8 b  F  s4 ^; F6 Z5 t9 @1 T+ f  H
    自元末至清初(公元14~17世纪),海门古县县地不断坍蚀,致使长江口一个海门大县消失。由于长江口主泓道北移,海潮侵袭,自元至正十年(1350)后,海门沿江土地逐渐坍入江中。元末,海门古县坍得只剩东部吕四场,西部智正都、嘉会都地,由宋时的120个里并成73个里。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海门县境除吕四场一角外,几乎全被江海坍没,并为14个里,割借通州清干乡6个里,金沙场1个里,计21个里,为海门县境。清康熙十一年(1672),海门县坍得仅有土地3955亩,被裁县为乡,归并通州,称海门乡。道光十二年(1832),改名静海乡。
    - R1 T0 L, d- x
    0 X2 O7 {( y/ F3 R( p9 W三、县治。始置海门古县时,县治设于东洲镇,它位于今吕四东南20公里,汇龙镇东北一带黄海中。唐末有东洲镇建制。吴武义元年 (919),改东洲为丰乐镇。后周显德五年,裁废丰乐镇,称东洲镇,为县治。元至正年间(1341~1368),因陆地坍没,县治迁礼安乡(今下三和、江家镇之间)。明正德九年(1514),因风潮滥作,县治被圮,西迁通州境内的余中场南(今四甲镇境内)。嘉靖二十四年,又因风潮多次侵袭,以致境土“日蹙”,县治西迁金沙场之南通州境内的瞿灶、进鲜港之间(今通州区袁灶港、海坝桥以西之地)。清康熙十一年,县治又被潮水淹没,迁至永安镇(今通州区东沙、三圩头一带)。是时,不成县,于是裁县为乡,归并通州。
    % g1 B  A9 C) I4 |6 M; W5 B; ^/ }/ h. \( W5 q+ M4 J$ w
    四、上隶。五代后周显德五年始置海门古县时,上隶通州。《新五代史·职方考》记,“周世宗克淮南,升为静海军,后置通州。分其地置静海、海门二县为属”。北宋建隆元年(960),海门县仍属通州。宋初的《太平寰宇记》载,“通州领二县:静海、海门”。天圣元年(1023),通州改名崇州,又名崇川,海门县属崇川;明道二年(1033),崇川复称通州,海门县又属通州。政和七年(1117),通州改为静海郡,海门县属静海郡;不久复名通州,海门县随属之。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通州升为通州路,海门县属通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复为通州,海门县复属之。明朝,海门县还属通州,直至清康熙十一年,海门裁县为乡,归并通州。
    : A. b! P7 R* _) u' ^* G2 u& \1 K6 `$ W/ L* R# X
    以成陆和建置内容多方去考证始置海门古县,后周显德五年建县的史料比较齐全;而唐代建县,无具体翔实史料作证。唐代建县,则县建于何地呢?它的范围有多大?如建于东布洲、崇明镇等江口海域沙洲群,东布洲是在10世纪中叶,即五代后期由东洲、布洲涨接成的;崇明镇在五代杨氏吴国时由顾俊沙改置的。唐代神龙元年(705)前建县,它的县治呢?如是东洲镇的话,唐末才有东洲镇建制。唐代建县,它的上隶呢?如隶属通州,通州也是后周显德五年才建的。故对后周显德五年(958)始置海门古县不必置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