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人称自己父亲的大哥为“老伯”,对上了年纪的汉子尊称“老伯伯”,往往呼之亲切,应者欢喜,礼貌之态溢于言表。但有趣的是,沙地人竟然把糟蹋粮 食、家具的老鼠也称为“老伯伯”。家中如果遭受老鼠侵害,谈论时却忌讳直接说老鼠,而用“老伯伯”借代之。据说,如果直呼老鼠,被老鼠听见了,鼠害尤甚, 故用“老伯伯”代称。这是沙地的一种语言禁忌。
* d' i4 J0 }8 l, w+ D0 M! l- E4 G1 a' s! T7 g" v2 U
沙地人特别回避“死”这个字,实际生活中死了人则说成“人喜了”、“人老了”,小孩夭折说成“跑脱了”,把办丧事说成“白马肉”。这是沙地人谐音必 忌的表现。譬如,沙地渔民忌讳“翻”,所以吃鱼时一般不说“把鱼翻过来”,因为这意味着船翻。渔家还忌说“东西沉”,只能说“东西重”。如果抱一个小孩子 感觉很沉重,则不能说“重”,要说“这小倌很压手”。沙地人“蚀”“舌”都读成“十”。“蚀”为做生意亏本,赚不了钱,因而做生意人忌讳说“猪舌头”而说 成是“猪赚头”。再譬如,沙地人避讳“霉”,日常生活中把煤炭、煤饼都叫做“兴旺”,遇到物品生霉叫做“出兴旺”,平时烧饭就叫“旺饭”,烧菜就叫“旺 菜”,把“烧火”一定得说成“旺火”或“看红”。此外,还避讳说“少”,对存放的米面食物吃完了说“满了”。如锅子里的饭不多了,叫做“巧饭”,酒瓶里的 剩下不多的酒,叫做“巧酒”。在过年或操办婚丧大事时最忌讳说“少”,也不能扫地,因为“扫”与“少”同音。一定得扫地时,只能从外面往里面扫,叫做 “囤”;连乞丐讨饭也不说“少”,而说“涨涨”“再涨点”。这里既有伸手再要之意,又有祝愿人家发财的含义。% W7 g* [+ f! U3 h
3 `9 S: L$ r1 }+ \
把猪舌头唤作“赚头”,是沙地人典型的讳言忌语。我们沙地人的祖先从江南以至更遥远的地方一路风尘来到长江口的沙洲繁衍生息,先是“句容搬崇明”,后又“崇明来海启”,在生田上垦牧伐 薪,从事劳作和经商。祖先们期盼吉事连连,子孙兴旺,于是形成了特有的沙地讳言文化。黄梅季节家具发霉叫“兴旺(yang)”,海蜇叫“响菜”(海蜇是用 以骂人的,所以也忌讳),烧火、烧饭、烧菜叫“旺(yang)火”“旺饭”“旺菜”,因为“烧”字不吉利么!
+ M2 w5 j- \& M新年新岁的讳言忌语就更多了。为防孩子在 新年里“乌嚼乌话”,大人们在年三十夜用草纸给孩子抹嘴巴,名曰“揩屁股”。年初一早晨明明万里无云,大人叫孩子早开门,偏要喊“满天云”。因为“云”与 “赢”谐音,喊“赢”是好口彩。大年初一孩子说了晦气话,大人们忙不迭地说是“小倌拆屁,百无禁忌”。要是小孩不小心摔了碗盏,大人们便自我解嘲地笑道: 岁(碎)岁平安! 岁岁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