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走在大街上,抛却小学生,神情都诉说着一个字:累。
伟大的毛主席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这句话可谓是治国的名言。但到了某些家长眼里,落后就代表着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就要挨打。
上小学时,我的同桌是个男孩,贪玩,调皮,这本是男孩们的天性。五六年级时,他的成绩从中游猛然到了上流,这让全班都大吃一惊。而我却看到他手臂上的抓痕,我父母和他父母关系不错,爸爸有天接我回家还开玩笑:“如果你学习不好,爸爸可会像他妈妈一样打你呦。”
我才知道,他的成绩突然提高是受到了他妈妈的压力,这与其说是压力倒不如是一种虐童。我理解他的母亲,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但其方式是不是不对。谁的心都不是石头做的,其实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孩子会理解你,你也可以走进他的世界,成为一种“亦父母亦朋友”的存在,那远比打骂那种极端方式好了太多。
我的童年相较别人家的孩子来讲无疑好了太多。长假期父母带着我全国玩,周末半天宅着半天补课,也跟玩差不多,而我跟父母经”历过几次很严重的争吵后也懂得了相互尊6重,相互理解。
谈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就想起了最近网上颇具争议的两件事。郑爽的放飞和林*妙可无缘北影。两件事,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父母太过强权,明明是孩子的人生却要她们照自己的剧本来过。
四岁接触文艺,五岁登台演出,十二岁独自前往异乡求学,被骂“乡巴佬”,十六岁考背影,不到二十岁就红的一塌糊涂。郑爽到目前为止,人生履历无疑是一漂亮的。她很优秀,毋庸置疑,但她很不快乐,因为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圆母亲的一个明星梦。她今年才二十几岁,却因为这些遭到了许多喷子和键盘侠的攻击。
奥运假唱,十三岁代言不孕不育医院,被娱乐圈多位老师建议:该退了。而今落考北影,也遭受了许多攻击。林妙可初三才会过马路,独自一人面对媒体不知道该看哪,不知道手放哪,不知道怎么说话,有母亲在她就像空气一样。
孩子,父母,是三个不同的个体,因缘巧合才成了一家人,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可孩子并非是为了承接父母遗憾的承载体,他们有灵魂,有思维,有个人见解。可在中国某些强权的大人眼里,孩子是没有话语权的,无论这个孩子是九岁、十二岁亦或十八岁,只有父母长辈在身边,他们就相当于二个字:空气。
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年龄并非关键,重要的是辈分,辈分越大,说的话就越有权威,而不看其是否正确。
有些父母是这样,而基本上老师都是如此。他们天天和我们长篇大论,说学习不是一切,而当成绩不佳时,骂你,打你不在少数。他们自恃受过高等教育,而对你有一种骄傲,而且是不许任何人侵犯的骄傲,讲台上故作姿态,不好好讲课,就为了将你们送进她的补课班。他们永远不会理解你。我的人生中有许多老师,接触较深的老师不算多却也不少,而彻头彻尾理解我们这些学生的不过两个,一个是英语老师,她有番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孩子们,我也知道你们累,因为我也经历过。有句老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frighting,让我们一起加油。”而另一位则是语文老师,她总会时刻关注教育的文章,也时常读一些好文章给我们听,大到国家时事,小到身边之事,她从不讲什么大道理,尽管她阅历丰富,从农村考到城市,怎么当军人身后最伟大的妻子,其中辛酸苦楚,她谈的并不多,却让全班人都对她肃然起敬。
而中国像这样的老师并不多,就像我们学校,大部分都是顽固的“老古董”,新鲜血液太少,而对于参加应聘的大学生来说,每一步都不好过,就致使陈旧落后的思维教育着学生。他们那些老学究从没有对我们说过一句:“你喜欢吗?”
“你喜欢吗?”
普普通通的四个字,其中却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这在欧美国家是时常发生的,而在中国,这四个字成为学生的血与泪。
有一篇在英工作的华人曾回国写了一篇文章,其中的许多故事都让我感触颇深。他跟随他的老板前往英国的一个中学,那节课是游泳课,校长也过来旁听,老师讲解时,有一位学生主动和校长攀谈,校长问他:“这节课前二十分钟是理论课,你喜欢吗?”这句话,带给他极深的感触,回程路上,老板问他:“你们中国的教育也是这样的吗?”他苦笑,无言以对,因为那对中国学生来讲无疑是天方夜谭。
放松一下吧,学习那么累。
而可以让人放松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无论到哪,都是乌泱泱一片人。
有人说,在家也可以放松啊。
但是,人生于自然,只有在大自然中才可以获得嘴吃的放松。
我曾经在花园里躺下,躺着草坪上,听着蟋蟀的声音,看着蝴蝶飞舞,我才体会到真正的放松。而如今想要重温当年景象,到了公园,看到草坪上立着的小牌子,就觉得有些失望。
英国回来的海归曾说,英国的草坪是属于大家的,那里就是用来给情侣们谈情说爱,给家庭们野餐的地方。我曾和家人坐在石头上,看着湖水,脚踏草地真正的野餐过。那种内心的平静,是音乐,美术所给予不了我们的。
因为人生于自然,自然也是家。
而在中国,我们没有办法去亲近那个“家”。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在迎来小生命的时候,都期望孩子可以健康,快乐,幸福,而在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期望变了味呢?期望孩子学习好,成绩好,考上名校,这些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请不要忘掉初衷。
如果你不尊重孩子,那你想过等你老了你的儿女也不会尊重你吗?
补课补得再多,也不如攒些钱,请几天假,带着孩子出去好好的玩几天,开阔眼界,见见世面。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成功的道路也不只学习一条路,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懂得怎么做人,怎么明辨是非,怎么关爱自己身边的人,怎么承担责任。
况且成功二字,也不仅仅代表着事业,更多的是家庭。
中国的孩子背负的远远不只是你看到的那些,其实中国人更擅长将事情埋在心底,孩子,也是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