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9|回复: 0

同居,你们真的考虑好法律风险了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3-8-1 08:09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八品 酒鬼

    1431

    主题

    1443

    帖子

    9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78
    发表于 2021-2-15 15: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居,是指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事实上,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伦理观念的转变,同居作为婚姻关系之外的一种两性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已屡见不鲜。0 t2 Q$ l, ?0 E& |$ f. Y( O

    , o5 ?; u; ?- [( {; \( d然而,同居在我国法律、审判中的地位一直比较尴尬,由此引发的当事人身份地位、财产分割、子女抚养、侵犯人身权等纠纷也一直是法院审判中的难点所在。这些案件的处理需要依据哪些法律规定?同居关系又有哪些法律风险?看法官给了哪些忠告。
    ' i5 C" h4 u* t6 M
    " p% f+ h# ]' i) |# S/ J; U4 w, b8 Q法律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I* F9 t: m$ T2 V8 h

    0 V1 D9 K" T3 X: C! V1998年,王女士与郑先生同居。2000年,王女士与前夫离婚。2003年,郑先生出资以王女士名义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购买了1号房屋。2004年,王女士取得所有权证。2007年,郑先生与前妻离婚。后王女士与他人交往,2015年郑先生以双方为同居关系,1号房屋为双方共同财产为由将王女士诉至法院,请求:依法根据出资情况及王女士的过错分割1号房屋(房屋归王女士所有,王女士按郑先生的实际出资比例给付房屋补偿款)。
    / _) ?  H: q2 h9 y/ A1 H' m0 T, r9 R' }$ }' c6 S
    王女士辩称:郑先生主张的同居期间双方都在婚姻中,双方不存在法律上的同居关系。1号房屋是其购买,房产证也是其名下,故不同意郑先生上述诉求。( b' B% O4 ?% h6 u+ ]/ W

    6 M+ M) y3 p. p0 S" i! M8 G% F! i法院审理后认为,郑先生与王女士在各自均有配偶的情况下同居,基于此种特殊关系,2003年,王女士在购房屋时,郑先生的出资行为应视为赠与行为,且赠与的是相应的购房款,而非房屋的所有权。现购房款已交付,赠与行为已完成,现主张分割房屋的实质是撤销赠与,因其主张无事实与法律依据,故法院对此不予支持。+ b4 A- i- S" {2 o  K6 q8 X
    # o: w1 T5 R' c& y4 R
    法官释法:同居行为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自愿不进行结婚登记而长期以夫妻名义一起共同生活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3条第2款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郑先生主张其与王女士为同居关系,要求分割由其出资购买的房屋,该主张的成立,须以双方未婚为前提。若二人同居时双方各自均有配偶,则无法适用法律规定的同居关系分割共同财产的法律规定。
    9 j- A( t2 I7 m4 H4 h- J- i1 j1 |+ l) A( {) M" D: V( l
    共同所得,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 U2 b3 J! P* ?0 M" g, a- X& z. m
    . x0 u4 e/ j0 I% d( j# Z: l+ q) W! w
    2009年,于某与案外人签订《存量房屋买卖合同》,购买一套房屋。同年年底,于某与姚某签订《房屋共有协议》,约定上述房屋为二人共同购买,产权为二人共有。房产证也相应载明二人为共同产权人,后二人自房屋交付后一直在此房屋共同生活。2011年二人分手,2012年姚某与案外人登记结婚。于某将姚某诉至法院要求依法分割上述房屋(房屋归姚某所有,姚某按照房屋现值的二分之一给付于某房屋补偿款)。) i7 w5 ^# ^) w; K
    1 b) X+ g3 W% D7 u2 g+ _
    姚某辩称,房屋虽登记为共同所有,但于某并未实际出资,房屋分割条件不成立,不同意于某的起诉请求。法院经审理认定,双方在同居期间购买房屋,虽有共同所有的约定,但此约定并非等同于份额均等。最后法院在查明购买房屋的出资情况后,根据出资比例计算出补偿款数额,并判决房屋归姚某所有,姚某给付于某相应的房屋补偿款。
    + S" m$ M/ n) ^$ L1 _4 f! J( E
    & t+ ]2 w* V$ I, P, D法官释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2条规定:在共同共有关系终止时,对共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应当根据等份原则处理,并且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贡献大小,适当照顾共有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等情况,但分割夫妻共有财产,应当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处理。故共同共有关系结束后如何分割共有物,应区分共同共有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予以区别对待。* i( t- g2 E& j3 _8 T
    ) V; O9 [' M& c* ^6 \9 t
    法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制中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积累的财产属于双方共同共有,分割时采取的是均等分割原则。而解除同居关系时,同居生活期间共同取得的财产,应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分割时采取的是按份分割原则,此时,共有人的实际出资和投入将直接影响到共同共有物的分割份额。
    : N' j/ n4 ?: h, m0 w6 L  F$ r
    - K. _) d  Y1 s0 A( z) s& e同居关系,相互之间不享有继承权
    . \7 f9 R) J$ _/ v  r
    ( S, F) L8 _5 m5 b* k刘某与邢某一直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一直没有办理结婚登记。2014年年底邢某去世,后刘某以其与邢某之间形成事实婚姻,其为邢某的配偶为由主张依法继承邢某的遗产。邢某的继承人不认可刘某的配偶身份,认为其没有相应的继承权。本案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某与邢某之间不构成事实婚姻,而属于同居关系,故据此驳回了刘某要求依法继承的诉求。5 X+ p0 f# h* l) i8 S5 Y/ Q
    2 O( F* Y& h6 Q  R% ?8 X3 e  |. A% s
    法官释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规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照事实婚姻处理。《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本案被继承人邢某与刘某同居后,直至2014年邢某去世,都未补办结婚登记手续,故刘某与邢某之间不成立事实婚姻关系,无法以配偶的身份取得邢某的法定继承人资格。故刘某主张其与邢某之间是事实婚姻关系,要求继承邢某遗产的请求,于法无据,法院不予支持。" y5 D! k5 t2 O1 N1 \, Y8 f
    7 Z. ~1 P" k# F. m9 _3 n- t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所以选择以同居关系一起生活的当事人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种并未进行结婚登记的婚姻形式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只有案件涉及当事人之间的财产纠纷等其他事由,法院才可就财产问题进行审理。在这里建议在考虑婚姻缔结时选择通过婚姻登记的方式给自己的婚姻关系予以法律的保护,给自己的婚后生活以法律的保障。. R7 S% D8 S& w. [8 [, G
      m2 a+ _1 P, d5 A9 W
    非婚同居现象中的各类法律问题
    ) I6 a4 b5 @5 U* I; y一、同居关系的案件受理条件
    9 t4 q6 O% M! B3 R! L
    6 P3 G; B5 o& V8 U) Y& [! r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一条第二款:“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可理解为对于无配偶者之间在同居期间有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的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一并作出处理。, m, F1 |1 ?2 h) m) |5 w) s$ `
    ! v( I+ T1 h4 v" v
    二、同居关系的认定
    3 I1 G$ L. [. K) \% `& l# H3 D  O0 o; m9 j3 m! l
    同居关系不同于合法婚姻,它是不以终身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临时组合。现行《婚姻法》明文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所以同居的男女双方虽然没有经过合法程序结为夫妇,但是双方都应当没有配偶。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生活。这种情况双方应当解除同居关系,必要时可以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2 n& N% C1 W" M$ `2 f
    ! a3 Y4 a# c5 y/ K. `
    因此,依据《婚姻法解释(一)》)第5条规定认定。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同居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法院只解决同居期间子女抚养与财产纠纷问题。6 q* j1 t0 u% m

    ! p+ h: F/ L9 p6 h7 T' {9 ?1 |+ D三、同居关系期间子女的抚养问题
    ' @" K; ?/ y1 O- }) u5 g5 D* S
    # G% [* O" h& a# `; [+ P6 p* t. r解除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如父方条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抚养。子女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应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见。一方将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养,须征得另一方的同意”。
    / w% Z: B1 H1 i. Y' [+ h; V9 L) Z
    四、同居期间财产归属问题
    1 t- u3 Q2 p$ {1 J& d* v4 r6 k
    $ F6 m( z+ }* m. u# z+ _在分割财产时,要把同居双方共同财产与下列的财产区别开来:
    6 Z" n2 S0 C2 r" z) T' n' d7 }, {, e
      Q6 c8 h' Y+ j一是与同居双方个人所有的财产区别开来,约定同居期间归各自所有的财产以及法定属于同居一方所有的财产,不能参与分割。; F) A4 O# ^( Y* ~9 Z1 _& Z3 i
    # w) ~+ {! v. J
    二是与子女的财产区别开来,子女通过继承、受赠所得的财产或者其他归子女个人所有的财产,不参与分割。
    * M# q  C9 Q' e/ @+ y% r+ |
    ( w3 S# x4 N: z9 C. [1 ~三是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即双方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个人所有的财产区别开来。) }0 O1 B1 C* C! o/ z+ l: u5 b) T; N

    ' g# U1 T2 U6 N. g四是与全体家庭成员共有的财产,即属于全体家庭成员共同所有财产区别开来。而对于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适当予以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 f/ ]3 O7 Q$ [
    9 v, O3 r+ N% y7 o7 M- D
    总之关于同居期间财产及债务的处理,有专门规定的,可适用专门规定;没有专门规定的,实践中一般是参照《婚姻法》的规定处理。; ]6 \9 M6 J* Z) S& W8 U8 I

    / l) u6 m( |& y小建议:- T3 O" W: \' X2 m
    5 a% j4 x# G% _# i/ B5 C4 q
    1、双方可以在同居期间做个人财产约定。' t* f6 x# h" ]& Q  G% i: t& F

    8 \2 b8 p& f8 Y0 @0 @' L: V2、对自己购买的物品留好相关的证据。+ g0 I, B* Z" E' b+ _! b0 v1 f

    " C- N$ R& W+ d& H/ k3、对于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物品,最好双方有个相互的纪录。
    " Z4 G3 b& o* o* q2 Q# v# R# G2 e" V& e8 L& d! q
    4、在同居期间各自的父母朋友馈赠的物品最好让馈赠者写上“此物品专门赠给某某”的字样,并保存好。4 Y: C% c, y- m8 ]. D2 j9 Y

    9 a3 I( G/ I9 I8 W! P五、共同债权债务问题8 I1 I; o- x6 i( T$ T
    * G* G. v5 W) O- j+ E7 C
    解除同居时,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同居期间,双方关于财产、债务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无约定的,解除同居关系时,应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4 ~( ?6 z% z6 m: P- R9 L- k- b! F% Z
    0 X' u6 {, P, J5 ~在此也建议有关当事人,选择合法有效的婚姻方式,才能充分地保护自己以及家人的权益。如果一定要选择非婚同居的结合方式,那么双方在同居之前,必須考虑清楚同居的理由及利弊,订立“非婚同居协议”,以契约的方式约定同居期间双方的权利义务,以便在产生纠纷时有据可依。& u6 v& o( }& ^2 K# M

    ' {5 T( [6 V6 p+ G# y)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