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睡眠,不仅可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还具备提升免疫力、大脑智力开发等作用。”
宝宝睡眠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家庭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出生不久的宝宝来说,晚上不睡觉、睡觉就哭闹、频繁夜醒等几乎都是常态。
众所周知,睡眠对于发育期的小宝宝非常重要,尤其是一觉到天亮的高质量睡眠。
对于睡眠状况不是很好的宝宝,家长们需要知道一些帮助他们可以一觉到天亮的方法,帮助他们改善睡眠。
“对于出生头几个月的宝宝,一觉到天亮更多的是指他们晚上能够连续睡眠6小时。”
宝宝刚出生时,因他们的胃容量有限,一次吃的比较少,所以尽管是晚上睡觉的时间,都需要频繁醒来吃奶补充能量,基本上会保持1-2小时的频次。
然后随着他们的慢慢发育,胃容量逐渐变大之后,他们晚上的睡眠时长也逐步延长。
等到5个月时,基本上是可以达到晚上连续睡6个小时的睡眠时长的。
因此到了宝宝5个月的时候,家长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刻意的去拉长宝宝夜晚的睡眠时长。
比如可以在晚上11点给他们喂完当天的最后一顿奶,然后把晚上凌晨的喂奶时间推迟到4-5点。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可以采用每次推迟半小时的方式,让宝宝们逐步的适应。总体来说,过程不会太过顺利,家长要有耐心。
等到凌晨喂奶的时间成功推迟到4-5点之后,家长们可以把睡前最后一顿喂奶的时间提前到9-10点。
宝宝一旦晚上一觉到天亮,可同时保证他们的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于他们的生长发育而言只会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想要小可爱们一觉到天亮,父母在照顾他们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把握睡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2-3个月,既是宝宝快速发育的时期,也是睡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2-3个月的宝宝,身体快速发育的同时,还会伴随着容易出现胃肠不适、晚上闹觉等问题。可以说这个时期,家长们通常都会比较崩溃。
如果宝宝们在这个时期好好睡觉了,那么今后的睡眠状况不仅规律,而且也很容易一觉到天亮。
因此,在这个时期,家长们即使再备受折磨,也要有耐心,注重对宝宝好的睡眠习惯的培养,比如让他们养成比较良好的作息习惯。
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有些宝宝为什么很困了,但就是闹着不睡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周围的环境让他们难以入睡,比如有噪音、光线太亮等。
因此,晚上在哄睡宝宝时,需要从三个方面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① 把室内的灯光关掉,可以只留下一个小夜灯;
② 把室内的温度调整到人体舒适的26-28℃;
③ 尽量保持空间的安静。
另一方面,最好是从小培养宝宝睡小床的习惯,这种让宝宝有独立空间的睡眠环境,可对宝宝今后独立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哄睡方式保持固定
“心理学家表示,固定的安抚方式,既会让宝宝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而且对性格养成会有帮助。”
因此,在找到适合哄睡宝宝的方式之后,比如唱摇篮曲、轻拍宝宝等。
家长们不要轻易更换安抚方式,尽量保持固定,让宝宝们得到习惯性的安抚。
即使更换了哄睡的家人之后,还是要保持宝宝习惯的安抚方式。
4)规律作息很重要
“科学表明,孩子每天晚上8点左右开始入睡,熟睡后生长激素分泌会比平时更多,尤其是晚上11-12点的分泌高峰期,因此孩子睡眠时间不宜过晚。”
因此,可让宝宝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一旦养成,到点了,哄睡起来也比较容易一些。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他们的睡眠规律是不同的。
想要宝宝睡得好,家长们可以在了解他们睡眠规律的基础之上,给予他们更好的帮助。
0-1个月的宝宝: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长需要达到15-18个小时,基本上不用家长特意哄就能自己入睡。
2-3个月的宝宝: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长都会有所下降,可是晚上连续睡眠时长会相对延长到4-6小时,甚至更多。
4-6个月的宝宝:睡眠习惯基本上会保持固定:白天睡眠时间会减少,会分三次入睡,每次保持2-3小时;
晚上睡眠时长可连续达到6小时以上,并且睡眠质量提高。
7-9个月的宝宝:白天睡眠时长进一步减少,会固定在上午和下午两次,每次持续1-2小时;晚上基本上可以整夜不醒,家长可考虑断夜奶。
10-12个月的宝宝:白天基本上只会睡一觉,时间为1-2小时。
如果宝宝睡了两觉,需要及时叫醒他,避免白天睡得多,影响晚上睡眠。
1-3岁的宝宝:基本上会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在这个阶段,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长最好不要超过3小时,一旦超过,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
1. 宝宝不想睡觉是不困
有时候宝宝不想睡觉并不是不困,可能是身边有人逗弄他们,让他们比较兴奋、或者周围的环境让他们难以入睡。
所以,家长们需要学会及时发现宝宝想要睡觉的信号,比如揉眼睛、发呆、打哈欠等。一旦发现,即使宝宝再不想睡觉,也要把他们哄睡。
2. 宝宝天生觉少
睡眠之于宝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即使觉再少的宝宝,也要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长,不然就会影响身体的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