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刚消停,它的姐妹——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班里的孩子接连发病、爸妈请假吃不消,赶紧看看这是什么病,及早预防让孩子少受罪。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的近亲,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
发病原因 :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高发时间:
每年 4-6月、9-11月
易感人群 :
1-7岁儿童
主要症状 :
高热、嗓子痛、食欲差、口腔及咽喉出现灰白色疱疹
发病过程 :
潜伏期2-7天
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
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
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
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传播方式 :
粪—口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粪便(如接触尿布、使用幼儿园公用马桶等),之后通过进食、喝水的方式,让病毒进入肠道造成感染。
接触传播
接触患病的孩子或被病毒感染的玩具、餐具、食物,然后摸眼睛、鼻子、嘴。
呼吸道飞沫传播
患病的孩子咳嗽或打喷嚏,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在孩子间传播,家长亲吻孩子的感染几率很小。
治疗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只能等待自愈,同时帮助孩子缓解不适症状
降温处理:
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
口腔护理 :
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温馨提示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预防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多(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多,而且即便得过一次也无法终身免疫,所以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工作。
1、勤洗手
肥皂+流动水冲洗,至少20秒。除了饭前便后、回家时之外,接触或照顾病人后、换完纸尿裤后、咳嗽、打喷嚏后、也需要注意及时洗手。
2、消毒
消毒孩子的餐具、玩具以及常用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开窗通风,勤晒被褥。
3、隔离
不要和孩子共用餐具;发病高峰期少去公共场所;同一室内的人数不要太多;尽量避免吸烟,避免患儿继发感染。患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的孩子痊愈后1周再去幼儿园。
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出现在咽峡部,手足口病大多数是口腔里先出现疱疹,后发展到手、脚、臀部等位置,并伴有发烧。
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较少出现重症、约一周就能痊愈,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
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