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上金苹果,中午银苹果,晚上毒苹果。这个说法有没有根据?
听到这个传闻我想到了两个故事:白雪公主和后妈,以及斧子掉河里的那个故事。
但是同学,我们要活在现实生活里,苹果无论什么时候吃它依然还是个苹果啊。
如果你把苹果切开,放在桌子上,室温里放一整天,那的确会增加微细菌滋生的风险,晚上吃也许会食物中毒因此称为毒苹果。但是如果是吃一个无食品安全隐患的苹果的话,几点吃都差不多。
2、好多饮料当中含有益生菌,而且还是「零脂肪」的,是不是比酸奶或牛奶好啊?
这里我们要区分两个理念。第一个:益生菌的作用。第二个:益生菌、乳产品、脂肪这三个之间的关系。
乳产品,例如牛奶、酸奶或者奶酪可以有不同的脂肪含量。例如全脂牛奶通常约3.25%, 但也可以有奶油,脂肪高达30%。或者说有那种类似于冰淇淋口味的酸奶,脂肪含量约10%,但也有脱脂希腊酸奶,脂肪含量约等于0。在不同的脂肪含量下,乳制品都可以含有益生菌。
然而,在我们说乳制品和益生菌的这个话题时,应该更加把重点放在碳水化合物,或者更准确的说,添加糖上。因为很多时候为了让益生菌有个更舒适的环境的确是需要一些添加糖。
但是现在很多厂家会为了改变酸奶的口感而添加更多的糖。选择酸奶还是牛奶其实都是一个个人口味的选择。如果选择酸奶,那就要尽量选择无添加糖的。
说到益生菌这个话题,我们的确可以从酸奶或者一些发酵产品来获取益生菌,不过益生菌只能被算为吃这类食物的额外福利吧。如果是真想获取益生菌,还不如吃益生菌补充剂来的划算。
3、食品包装上都有一个营养成分表,这里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刚才我们有说到添加糖,那如何知道是否有添加糖呢?这就要看营养成分表和食材搭配表了。我在过去写过一篇完整的阅读营养成分表的科普:
这里我们就简单的说一下如何阅读。
在我做的大部分的菜谱里面都会附加这样的一个营养价值表。国内很多营养价值表只会有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钠这几类,但是我做出来的这个会更细一些。
大家一般看营养价值表都先看什么呢?
不是热量、蛋白质或者碳水化合物。应该先看营养价值表对照的量。
例如这个表格是我原来做过扁豆能量棒的营养价值表。它的参考分数是一份,在菜谱里面我也说明每一份是70克。
在左边,我们有宏观营养素,也就是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纯含量。而右面这个百分比并不是这个营养素可以给你提供的营养所需,它是根据一位成人每日所需要2000千卡热量摄取。因此这个数字仅仅是一个参考,一个人的具体营养所需还是要根据年龄、性别、运动量等情况来定。
但作为参考的话,大家可以记住两个重要数字。低于5%代表很少,高于15% 代表很多。我们希望摄取比较少的营养素包括脂肪,尤其是反式脂肪,钠,也就是盐的摄取。我们希望摄取比较多的包括膳食纤维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4、经常吃烫的食物容易得食管癌是真的吗?
这个有些科研依据,但是没那么绝对。
那么是有研究指出喝温度较高的饮品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但是这个温度较高是志愿者的个人感受。具体多高也没个准确数字。后来也有一些科研说较高是高于60度。
可是我们换个角度想,饮品经过口腔才到食道。如果增加了食道癌的风险,那是不是也应该增加一些口腔癌的风险呢。毕竟口腔的细胞也会从新更新。
其次,癌症是一个多因素的慢性疾病。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饮酒、抽烟这类的生活环境因素。
最后,我们无法说明烫的食物或者饮品会一定增加食管癌的几率,但是吃那么烫的食物也没什么好处。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大家还是等一等吧。
总之,希望大家可以把重点放在那些已经有足够证明和癌症风险的因素上,并且不要心急的去吃食物。
5、冬吃萝卜夏吃姜这个说法有没有根据?
我在网上找了一下这个说法的来源, 说是干寒和辛热两者之间的关系。然而营养学却没有这样的理论。
不过!!
如果你住的地区,正好萝卜是冬天丰收并且姜是夏天丰收的话,那么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
在营养学,我们会更注重饮食的搭配和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当季并且是本地的食物的营养价值要高于传送或者保存时间更长的食物。
因此,冬天丰收的萝卜的确更适合冬天吃。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