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沿江高铁对于整个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张学良眼里,北沿江高铁对海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是历史性的。8 y2 B3 l3 U* N# }: h
7 j4 a# {4 Z4 Q; F海门是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汇合地,也是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实践地。上海向南通、盐城、连云港辐射的第一支点就是海门。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开工,将成为海门打造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的重要实现路径,成为海门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融入长三角、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一个重要抓手。: A }4 N+ s2 T& N k) `
( K6 @. d3 a$ x' l3 c
海门靠江、靠海、靠上海,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强劲的干事创业动力。北沿江高铁一旦开通,这些优势都将由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竞争力。 4 x' Q2 {! A4 T1 Z* Z% S2 g1 f( ` g% S1 U
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发展,带动了昆山、太仓、吴江、张家港等与上海无缝对接的长三角城市。本世纪初,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虹桥商务区建设,进一步放大了昆山、太仓的优势,带动了嘉善和平湖等地区的发展。那么对海门而言,北沿江高铁开工之日,就是抢抓上海北向辐射的历史性机遇之时,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和区位条件,必将乘势而上、后发先至。北沿江高铁开工,不仅打通了海门、海门、如皋的发展通道,同时打通了泰州、扬州等地的发展通道。所以海门作为江苏对接上海的第一站,必将品尝到“头口水”。! ?. t7 V% i1 j! r/ I, M8 g+ _: X
- Y' s" h: g* B: D在张学良看来,长江流域宛若盘旋在中国的一条巨龙,这条巨龙的龙首就是上海及其周边地区,龙的上下颚分别是浦东和海门。如今海门早已整装待发,吕四港开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旦北沿江高铁建成,海门的发展空间难以想象、借道超越指日可待。 $ l* v X' E o, k7 }% E- f6 n0 ^ a e, X8 M x3 @; i
北沿江高铁的修建加速了海门跟上海的接轨,但交通上的接轨不是唯一的发展条件,海门要主动融入上海,必须在思想上与上海接轨。要更加积极主动承载上海的城市功能,包括核心城市功能和非核心功能。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科创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将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海门应更好着眼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四大功能拓展,对标寻找自己的发展长板,构建与上海相关联的产业地图。* N/ I; {8 z4 X
' b+ t" m5 Q* W$ _" \$ m7 L海门应放眼未来5年、10年,与上海实现全方面、全领域、全空间的深度对接。在理念、路径、机制,体制、环境,甚至是人文上,与上海同频共振,不仅是跟过去的上海、今天的上海同频共振,更是跟未来的上海同频共振,打造与上海融合发展的3.0版本。 : j/ R6 {; P) e5 z) M; w% @6 f * ?3 H' x: v# |8 r+ `4 `; Y那么我们如何从追赶上海变成与上海并跑?海门要一以贯之下好先手棋,系统谋划考量,实现量的突破、质的提升,在战略上融入长三角,融入长江经济带,为打造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作出海门应有的贡献。 j9 f* R9 v- d+ o E+ b # f$ f( C- _7 F S& t3 p$ U# n在交通路径上,除铁路外,还要持续发挥好靠江靠海的优势,打造铁路、公路、海运、江运多式联运的窗口示范。在产业发展上,不仅要跟着走、平行走,更要抢步走,在产业体系上与上海实现无缝对接。在功能、空间上,要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的一颗明珠。在公共服务上,要加快缩小与上海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高品质公共服务上的差距,为同城化做好准备,打造宜居环境,突破公共服务短板对城市发展的掣肘,提升对人才和企业的吸引力。 1 n- l/ h: u. i2 s$ T1 X1 J2 W6 J4 E+ K x* d
北沿江高铁开工建设,海门人民欢欣鼓舞,但是我们也要脚踏实地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积累实力,打好基础,全方位优化环境,提升对年轻人、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从而不仅实现对经济短期的拉动,提升中长期经济发展的质量,更是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