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小张(化名)从事IT工作,每天都给自己准备一瓶2.5升装的可乐,小张很少运动,体形也略胖。这两年来,血糖指标岌岌可危。但没想到的是,在被查出糖尿病前,一次偶然的跌倒骨折让他首先被查出了骨质疏松。用医生的话来说,25岁的年龄,骨骼“酥脆”如65岁!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9000万名骨质疏松症患者,约占总人口的7%,已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症也叫“静悄悄的流行病”,开始往往没什么症状,但骨量却在慢慢流失,也因此易被大家忽视,直到骨折了才到医院就诊,严重影响行动力及正常生活,大大降低了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
低骨量状态和骨质疏松症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再加上我国居民大多没意识到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40 岁以上的居民很少做骨密度检测,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发现时已经出现严重症状,错过了最佳干预的时期。
从营养的角度,对于骨质疏松的干预,更多的时候是集中在年轻时期及早预防,而不是等女性绝经期后由于激素水平的下降,或70岁后因骨代谢因子紊乱,骨质大量流失,已经出现了骨折、跌倒等意外之后再进行干预。
01
没症状+不重视,发现就晚了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却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因为低骨量状态和骨质疏松症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再加上我国居民大多没意识到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40岁以上的居民中很少做骨密度检测,这就导致大多数人发现时已经出现严重症状,错过了最佳干预的时期。
02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最严重
根据2018年我国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患病率约是男性的2-5倍。
这次的调查还发现,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40-49岁的中年人群中低骨量人群占比将近1/3,到了50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高达46.4%。
03 30岁骨量最高峰,补钙要趁早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简单点理解,就是钙)在20-30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年轻时骨量积累水平越高,中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症状与程度也越轻。
因此,补钙要从儿童期就打好基础,要确保整个童年、青春期和成年早期都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这样也有助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当然,这也不是说,30岁后补钙就不吸收了,就算错过积累骨量的黄金时期,之后补钙仍是有意义的。
补钙可以从食物中获取一部分的钙,具体如下:
第一、首选补钙的食物是牛奶、奶制品、各种奶酪等,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100mL牛奶含有100mg左右的钙,每天饮用200mL,可以适当的补充钙元素。
第二、豆制品、海产品也含有丰富的钙,像海带、虾皮等,都有助于人体摄取钙。
第三、一些肉类、芝麻酱等,以及新鲜的蔬菜,也有利于人体的钙的吸收。
除此之外,还应该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钙与维生素D是一对伴侣,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提高钙的吸收率,所以同时补钙和维生素D非常重要。每日食物当中含有的钙元素是400mg左右,所以在夜间晚饭的时候应该再服用碳酸钙约600mg,这样才能够达到人体的维持量,有助于避免夜间抽筋,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04 得了骨质疏松症该如何治疗
专家介绍,治疗骨质疏松症,要从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来进行。虽然钙是骨质的重要成分,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能等同于单纯补钙,一般需要和维生素D同时补充,才能促进钙质的吸收。医生提示,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险就是骨折,这类骨折愈合慢、危害大,甚至导致卧床不起,危及生命。不少人觉得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就要少动,其实不然。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卧床一个月,骨量可能会丢失其全身总量的将近2%,所以应该适当运动,并对运动强度加以控制,避免由于运动导致骨结构损伤。
骨质疏松,年轻人要这么早就关注吗?
需要,甚至可以说越早越好。
虽然说骨质疏松是个老年人常见病,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跟你年轻时积累的基础骨量和年龄增加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
在健康面前 我们都是弱者
每个人都会做蠢事,但最蠢的就是忽视健康,平时舍不得花时间锻炼,舍不得花钱养生保健,却要排队花光所有的钱换回那条平时自己都不爱惜的命。
据统计:一个普通市民不吃不喝不消费,要15年才够做一次骨髓移植(40万左右);要12年才能做一个肾移植(30万左右);要10年才能吃上一年名叫格列卫的药。
在病痛和死亡面前,生命不堪一击,无论你多会赚钱,当你生病进医院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时的钱就如同“草纸”,唯有健康的活着才是最大的财富!
养生需要主动出击
健康60%来自于你自身,只有8%可以靠医疗,所以养生保健需要主动出击!我们不能把医疗保障建立在被动疾病治疗上面,而应建立在主动的疾病预防上面,记住: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