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w* ]! s+ u' j4. 三级公路:用地宽20米; 6 T& H3 H1 Y7 j3 u. E! u2 M+ O' A: u H8 j3 i
5. 四级公路:以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线护坡道)外缘起不少于1米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1 J5 @/ I2 n3 s7 S3 |/ w5 c
) w. t3 ?1 i2 q& ~% D2 _8 T4 d各条规划公路的公路用地明细详见附表。 : r7 b' C: k+ c- P; G. ]; x- N5 ] 6 L% N0 S( l; h三、公路红线控制规定 5 [# V% M/ K6 K6 \ / y% Y: `/ Y, V1. 规划公路的红线控制宽度标准分三个层次,即永久性建(构)筑物的控制宽度、临时性建(构)筑物的控制宽度、非公路标志构筑物的控制宽度。* Q- \ a, w0 C* c+ x+ S
! w r5 x( R% y) U# S4 a ?# {永久性建(构)筑物的红线控制宽度原则为:高速公路(特殊道路)为260米,一级公路为80—120米,二级公路为60米,三级公路为40米,四级公路为20米。 % o( q2 l; ^; r/ G3 o7 A7 a- w; H
临时性建(构)筑物的红线控制宽度原则为:高速公路(特殊道路)为260米,一级公路为60—80米,二级公路为40米,三级公路为40米。 2 f; f7 \% R) w / r) z5 A( O+ |, l9 _' g非交通标志构筑物的控制宽度原则为:高速公路(特殊道路)为260米,一级公路为130-—170米,二级公路为110米,三级公路为90米。 0 Y5 P+ {& b* K. s1 M; q- v g$ E
各条公路三个层次具体的红线控制宽度详见附表。) L+ s5 u; @; v6 B+ w( ^
2 I2 b$ z$ A$ T4 j0 z
2. 公路交叉路口的建筑红线控制应满足公路停车视距要求,具体标准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10.3.2第一款规定执行。 5 G4 l; ~8 M7 E9 O& A6 c$ V ; ~# p) {- D% ?3. 凡需要在上述规划公路两侧(除镇村公路外)进行建设的,各区镇和有关单位必须报市公路管理机构进行备案,送审材料中要标明建筑物与公路的间距,市公路管理机构应严格把关。3 j& R+ ^6 Z0 q) O
5 W9 `- J2 U, l& h
4. 公路穿越集镇段的建筑红线控制标准。为防止公路街道化,保证公路运行安全与畅通,原则上不提倡规划公路穿越集镇。对不能避开集镇的公路,其镇区段建筑红线控制标准仍按公路红线控制标准执行。: O7 N( U. R5 H( u
' r C4 S- F. n& i J5. 规划公路绕开镇区的,其新建公路的建筑红线控制按公路红线控制标准实施;如规划公路尚未实施,原公路按现有公路等级红线控制标准执行;若规划公路一经实施,原穿越镇区的公路适用城建规划控制标准,原公路由所在地区镇人民政府负责接收管养,市交通部门要及时同该区镇人民政府办理管养移交手续。- V {! x4 A$ u1 F. l. I/ {5 W
- K0 ?; Y7 \5 q) x( c
6. 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原有的建(构)筑物以及因公路新建、改建或者建筑控制区调整等,被划入公路建设控制区范围内的建(构)筑物,不得扩建。/ x* q! |! ]$ u, M( E3 p: E5 a
2 K- c, k) \0 _- g7. 在扩建、新建厂房或办公楼等主体建筑时,因工程建设需要,在公路红线控制区内临时搭建围墙、门卫房等临时性建筑的,建设单位必须向所在地有关职能部门提出附有建筑平面图的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或区镇人民政府和市路政管理部门到现场放线后,建设单位方可施工。今后若有公路建设用地需要,控制区内的临时建筑物应无条件自行拆除,不予赔(补)偿。 1 A/ i U; d: B0 L2 |% M. |* C3 {7 b/ d
8. 凡确因通行需要开设公路道口的,必须报市公路管理机构、公安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u: P$ \) A o# V T
) Y+ C( @( v3 @3 f8 ]
9. 凡需要在全市所有等级以上公路两侧设置非交通标志或大型广告牌的,必须严格执行非交通标志红线控制标准,并按公路两侧广告位市场化运作方案实施。不得在公路两侧的非交通标志红线控制区域内擅自设置广告牌等非交通标志。 , v& q+ Y; E" V0 F 9 G1 J! i' D* u* z10. 凡需要在公路、公路用地、公路两侧建筑红线控制区内架埋管线、电缆、线杆等设施的,应事先到市公路管理机构办理许可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实施。0 }$ v6 d; M+ N) t' B
& v9 ~- ^/ @2 R. F. i" B: h+ R) {+ A
11. 规划和新建村镇、各类园区、企业、学校、集市贸易场所等建筑群,应与公路单向垂直延伸,其外缘与公路建筑控制区边界外缘最小间距:省级公路不少于50米,市级公路、区镇公路不少于20米,并应当避免在公路两侧对应进行,以防止造成公路街道化,保障公路运行安全与畅通。5 s5 u: H& M- q+ E
7 X$ V& S6 o7 }4 s. t
12. 农业、水利、电力、电信、广电、环保、国土、住建等部门应结合公路规划及其红线控制标准,对本行业的发展规划及时作适当调整。对公路穿越集镇的,所在地区镇人民政府应围绕公路规划重点做好地下管网、电力通讯线路等规划布置工作,避免重复建设。 ' _- h; y. S9 N3 `* D0 Y+ P % ] ^( r3 T1 X" e, E13. 对违反规定、未经交通部门批准擅自占用、利用或者挖掘公路、公路用地、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经劝阻不改的;或擅自更改红线向公路路侧前移建设、到期不自行恢复原状或拆除的,由市公路管理机构依法作出相应处理,直至拆除。 # u$ B! f% v+ T. _ 9 k9 I" Z$ U( @14. 区镇乡村公路的建筑红线控制参照县乡公路标准,具体路段控制标准由各区镇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b+ j+ i ?; p, E7 h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