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每天又累又困,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儿;
记性越来越差,老板刚说完的话转身就忘;
吃得少还是长肉,体重秤上数字涨得比工资快;
能坐就不想站,稍微走两步就觉得好疲惫……
这虽然是当代“打工人”的常态,但如果每条都中,且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先别急着骂自己懒,还有另一种可能——得了甲减。
甲减,全称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由大量滤泡上皮细胞组成,这些滤泡上皮细胞“定时定量”地分泌甲状腺激素以保证人体生长发育和正常的生理活动。
甲减和甲亢都属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疾病,只是这两种疾病的症状完全相反。
甲亢:
如果甲状腺“过劳”,产生过多甲状腺激素,人体就会出现怕热、易激动、消瘦等症状,就是大家熟知的甲亢。
甲减:
如果甲状腺“罢工”,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不足,人体就会产生畏寒、乏力、嗜睡等症状,也就是今天要说的甲减。
我国成人甲减粗患病率为9.3%[1],且女性甲减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
虽然,我们现在总把“好累”“好丧”挂在嘴边,但如果你或身边的人长期处于以下情况的任何一种,都要引起注意,可能是甲减的症状。
1. 不爱说话,只想睡觉
甲状腺激素降低,会让大脑兴奋性降低。
所以甲减患者,总会感到疲乏、睡不够、心情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寡言少语,甚至出现抑郁的情况[3]。
2. 不想吃饭,但反而变胖
甲状腺激素促进能量代谢,所以甲减会导致代谢缓慢、热量消耗少、食欲降低。
但与此同时,甲减也可能引起机体组织结构发生改变而造成水肿,所以会出现“喝口水都长胖”的情况。
3. 手脚冰凉、非常怕冷
现在天气转凉,怕冷是人之常情,因为在寒冷的环境里,人体会优先保证内脏的温度,让手脚稍微受点“委屈”,所以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
但甲减会降低人体产热效应,导致体温下降。
一些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的人会经常感到寒冷,或对寒冷的耐受性降低。
如果你发现自己比身边的人都怕冷,甚至有的人,夏天也需要穿着毛衣,就得赶紧关注甲状腺健康了。
4. 皮肤干燥、毛发脱落
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影响皮肤油脂和汗液分泌,使皮肤干燥、脱皮,还可能导致脱发。
这种皮肤干燥,用再多护肤品、敷再多面膜,可能都很难缓解。而且甲减的患者除了头发干枯稀疏,就连眉毛尾部毛发也会开始稀少。
换句话说,如果皮肤干燥脱皮,不仅掉头发,还掉眉毛,那就要赶紧看医生了!
5. 消化变慢、大便秘结
虽然甲减会让人食欲减退,饭量变小,但因为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动力不足,消化也会变慢,所以反而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肠蠕动缓慢,还可能引起便秘。
6. 性欲降低、不孕不育
性欲降低也是甲状腺激素减退的信号!
很多人可能因为害羞或者不重视而不去就诊,若放任情况发展,甲减可能导致女性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增多,严重的会导致闭经、不孕不育,怀孕后导致流产率增高。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或伴侣有类似的情况,也要提醒他/她重视起来。
因为甲减的症状和正常的压力大、疲劳症状较相似,所以大家先别着急。
除了对照以上症状,也看看你是否属于下面这 6 种甲减高危人群的一种。如果是,就要加倍提高警惕。
女性(20-40岁之间),尤其是孕妇或刚刚生了小孩;
家里的长辈、亲戚中,有甲状腺相关疾病(不限于甲减)的人;
本身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1型糖尿病的人;
曾经做过甲状腺手术的人;
曾经接受过颈部及甲状腺放射治疗的人,包括甲亢的放射性碘治疗及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外放射治疗者;
曾经服用胺碘酮、锂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的人。
知妹还要额外提醒一下,孕妇和老年人,要特别警惕甲减的危害。
孕妇:孕前孕中,都要定期检查甲状腺
如果得了甲减,会增加不孕症、流产的风险,对胚胎神经系统发育也有影响[7]。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情况。
所以备孕时就要特别注意,提前检查甲状腺功能,有效规避风险,不要等怀孕了才发现自己甲状腺功能减低。
孕中也要定期检查,不能掉以轻心。
老年人:别把甲减当“老年病”,及时就医才是好选择
老年人甲减的不典型表现与常见老年病的症状非常相似,很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
老年人甲减,会出现话少、冷漠迟钝、记忆力减低,甚至木僵、痴呆、昏睡等症状。
这些症状经常被误以为是老年痴呆症、抑郁症等,有时候甚至会被认为是正常衰老的表现。
所以如果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病因,或者排除甲减的可能。
甲减病因复杂,多数情况下无法完全明确病因,大多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替代甲状腺激素。
对于无症状且轻度亚临床甲减患者,规律监测激素水平即可。有些一过性的甲减,比如炎症引起甲减,去除患病因素即可,不需要长期服药[1]。
甲减不是人生滑铁卢,只要按时服药,规律监测甲状腺功能,保持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稳定,大部分甲减人群的生活都不会受到影响。
也希望看到这里的你,多转发给你关心的人,让大家都对这个疾病多一些了解,避免错过检查治疗最佳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