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沟是崇启海沙地特有的一种水沟。沙地因地势低洼,当年开荡田的祖先为排水滤碱,将芦苇荡每隔1千米左右南北纵向开挖大河,谓之“竖河”,海门下沙又称“匡河”。竖河一般都开口连通长江,近江口的一段称“港”,可通行、停泊船舶,如海门的青龙港、启东的三和港、崇明的南门港等。每隔500米左右东西向开挖“横河”,与竖河连通。两条竖河两条横河以内的地方称之为“圩”或“圩当”(沙地都读为yú,这是《辞海》上都注出的读音,可见已不只是沙地话读音了)。每只圩当内每隔四五十米至七八十米不等开掘南北走向的小沟,是为“民沟”。两条民沟之间的地称“土窕”,土窕的宽窄取决于当初开荡人的实力,实力足,开土窕宽些,土地多,反之,土窕狭,地也少。民沟与横河以“水漏”相通,所谓“水漏”即以木板钉制的长方体涵管,两头有门,进排水时开启,不需进排水时关闭。
" v( q* y' Z! X& J3 Y“水漏”埋在近沟底处,上面填土成路,使横河沿南北两面都有路贯通,方便耕作,也方便交通。这些沟河就构成了沙地特有的有序水网。山歌中唱道:“条条民沟通大海”,说明沙地沟河之水是通潮活水,水质清净,鱼、虾、蟹生长良好。
; c" [3 A6 n. r; o& ?当年,具体说大约是从清朝到民国年间,通江通海的大河是官府出资组织民工开挖的,所以叫“官河”,而圩内民沟都是开荡人自己出资出力开挖的,相对于“官河”,就称“民沟”(以上说法参见旧版《崇明县志》)。近见不少人都将“民沟”写成“泯沟”(袁劲先生《海门方言志》写作“明沟”),实乃对民沟的来历不明之谬,以为沟是三点水旁,那么“民”也当加三点水,殊不知加了三点水的“泯”不仅意思变成了“泯灭”,而且读音也变成了mǐn而不再是mín了。或曰:四川境内不有一条泯江吗?但那是专用名而不能通用。我们同样也可以举出广东境内有一条小氵匡水,但我们这里的匡河却不把“匡”写成“氵匡”,也因为“氵匡水”是专用名。9 f- Q9 v3 }. |0 w6 _*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