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7|回复: 0

胃息肉,需要处理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1 08:1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八品 酒鬼

    1315

    主题

    1375

    帖子

    73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342
    发表于 2023-7-21 17: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少人在做胃镜后,被医生告知胃里长了个息肉。为什么会长胃息肉?息肉会不会癌变?需要怎么治疗?治疗后又怎么复查?针对这一连串问题,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个话题。
    ) t: d" V: Y9 W0 b
    8 v6 ~% ^8 G- ^0 [& O: b/ k胃息肉是什么?, o- J; Z# }% m
    胃息肉是指在胃内壁形成的乳头状的突起。胃息肉通常不会引起不适症状,但息肉较大时,可能会引起腹痛、恶心、大便带血、贫血或消化道梗阻。很多胃息肉是在做胃镜时偶然发现的。
    3 t' L: o1 B, [* m' K; [, d8 S& B1 c  Z3 ~' r" ]; P% o
    胃息肉分哪几种类型?
    + J7 x" x! \, o: x" T3 `胃息肉一般有以下5种,其中前3种最为常见:7 D6 x" J4 e/ S$ ^$ @2 m+ j
    4 Z, i0 h  l+ M; ^: _
    1.增生性息肉& Z. L& c9 ?8 ^- Z( c$ J2 F
    2.胃底腺息肉
    5 Z$ G8 z; N7 i( T, ^' x  j3.腺瘤
    9 u) D, |: @! R3 ]! s$ w" N4.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1 f8 k0 I$ g, r5 L. g) g
    5.炎性纤维样息肉
    0 l- L! W& ^5 o& Q$ P! {/ Z' F
    6 Q0 a  x" t7 |/ O( ~0 ]0 w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的常见原因。因此,在HP感染率较高的地区(比如中国),这两种息肉相对更常见。而在HP感染率较低、普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西方国家,最常见的胃息肉则是胃底腺息肉。HP感染似乎对胃底腺息肉具有保护作用,可能引起胃底腺息肉消退。
    # B' D2 `# {5 S, [) N4 i( _9 y' c5 Y( k5 G5 J. N/ P7 y$ ^/ P+ C/ K
    有一类罕见的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MUTYH相关息肉病(MAP)以及胃腺癌和胃近端息肉病(GAPPS)。息肉病综合征病人常发生胃息肉。在FAP病人中,常见的胃息肉为胃底腺息肉或腺瘤,其中胃底腺息肉更多见。
    0 L& o( z# _0 R, Q- V/ v( e9 E, d' y+ B8 G1 X& t; }1 M: O9 p5 S
    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很少会发展成癌症,除非是较大的增生性息肉(大于1cm)。但腺瘤(也称为隆起型上皮内瘤变)虽然只占胃息肉的6%-10%,却是一种肿瘤性息肉,也就是说它可以发生癌变。 # c6 b7 \* f9 P  N* V2 D* I

    9 m. o4 |* k: p2 L3 ~关于最后2种少见的胃息肉: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又分为3型,其中1型类癌占70%-80%,2型类癌占5%-8%,这两种类癌可能与高胃泌素血症有关,通常进展缓慢。3型类癌为散发性,最具侵袭性。炎性纤维样息肉极为罕见,在所有胃息肉中占比不足0.1%,是一种反应性的非肿瘤病变。
    # v3 ^+ V# x! h2 F/ S 640.png ; t# [! w8 n6 E

    : a6 b6 s# X) i/ b' g- y- L$ a# @9 ?/ m% o# \. |9 M* I* _
    [color=rgba(0, 0, 0, 0.9)]最常见的三种胃息肉
    类型
    增生性息肉
    胃底腺息肉
    腺瘤
    原因
    HP感染
    长期使用PPI、伴发于FAP等息肉综合征或散发性
    HP感染或伴发于FAP
    好发部位
    可见于胃窦、胃体、胃底或贲门
    只发生于胃体
    大多见于胃窦
    形态特点
    常多发。光滑、圆顶状或有蒂,平均为0.5-1.5cm
    在FAP患者中常为多发。通常较小(0.1-0.8cm)、充血、无蒂且表面轮廓光滑
    通常单发。可呈扁平状或息肉状,通常小于2cm
    癌变风险
    较低。但如果大于1cm或有蒂,发生恶变的风险增加
    极少进展为癌症,尤其是散发性或PPI相关者
    胃癌风险增加,扁平状腺瘤恶变风险更高6 h5 B3 v$ F& C$ v3 A7 M# e. [  v

    / J% e- g- x8 k5 z! y! \

    3 L/ |5 S3 S$ a3 `9 K* `
    发现胃息肉,需要怎么处理?
    % _; N7 P% W& T/ v/ Z9 x. l胃息肉的具体治疗及监测方案,需要根据息肉的类型来决定。0 E8 a+ P5 @: N/ ]4 u

    * A# `4 C$ h9 B4 Y& ~" k9 N+ Q对于孤立性小息肉,推荐对息肉进行活检并尽可能切除,以明确其组织学特征。单纯进行活检不能彻底排除高分级异型增生病灶或者早期胃癌病灶,因此应切除所有已知的肿瘤性息肉和所有直径≥1cm的息肉。
    + S" V- E4 u7 v
    1 y2 C3 s. S, e对于多发性息肉的患者,应切除最大的息肉,并在其余息肉中取代表性活检。: V) ?6 S: h* _2 L( a4 `
    : o4 B: s; @- a- \* f
    增生性息肉:( z8 @  n# _  d

    & U: |& P" B0 r" {治疗:
    : g0 C6 v: e5 z" `2 a' A* p大于0.5cm的增生性息肉应完全切除。此外,应对外观正常的胃窦及胃体黏膜取样以评估是否存在异型增生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均应接受根除治疗。对于异型增生或癌超出了息肉范围的患者,应行胃次全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u7 g  x" c& k- k( j
    : |' B! ]5 f- d! f" b监测:* s  a7 t" V& r& T
    对于无异型增生或癌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应根据其并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风险及胃癌的危险因素进行随访。对于胃癌风险高的患者,定期进行内镜复查(1-2年1次)。高风险个体包括:慢性胃炎分期分级较高合并胃体或胃窦中度弥漫性或重度萎缩患者(常伴有广泛肠上皮化生)、来自胃癌高发区的人群、有胃癌家族史者等。对于胃癌风险低的患者(如慢性胃炎分期分级较低),至少在治疗后3-6个月复查1次内镜,以确认幽门螺旋杆菌已被根除且没有需要切除的新发或残留息肉,随后不需常规复查。& H6 C0 ?/ n- E
    , p7 f$ ~  k5 j( k5 V0 ~; Z
    胃底腺息肉:
    3 y7 u/ ~+ A- J+ o3 a8 Z1 e  H/ m  H- C* T# A2 I' h
    治疗:
    & f& l: o$ i# g& D1 |2 |胃底腺息肉常为多发性,对具有代表性的息肉取活检即可,应在内镜下仔细观察其他息肉,对任何表现出明显差异的病变均取活检并尽可能切除。直径≥1cm的胃底腺息肉、发生溃疡或位于胃窦的息肉都应切除,以确认诊断并排除异型增生或肿瘤。若息肉≥20个、胃底腺息肉位于胃窦、胃底腺息肉早于40岁发生或合并十二指肠腺瘤,应考虑家族性息肉病综合征的可能性,并应行结肠镜检查。PPI所致散发性胃底腺息肉患者若息肉≥20个或息肉>1cm,应考虑停用PPI。
    ) @! M/ c0 U# Y4 m& |
    3 `2 D! f, h# H7 }: J0 Q监测:
      p: B7 ?+ ^7 S) m) t0 p3 c* A无异型增生的散发性胃底腺息肉极少进展为胃癌,故不常规推荐对此类患者定期行胃镜监测。对于确诊为家族性息肉病综合征(如FAP)的患者,推荐通过胃镜监测上消化道息肉。
    # H3 V+ [; X( V$ s( K' H6 N3 k2 d6 h( u
    胃腺瘤:. A3 L* k+ W. c4 ~; U" n+ i
    * q1 ~# C: h4 e4 v1 X7 a: e
    治疗:
    ( H9 G( c# p9 ]0 o胃腺瘤是胃腺癌的前期病变。鉴于胃癌风险增加,所有胃腺瘤均应切除,通常在内镜下切除,但对于含有浸润癌的病灶或多发性腺瘤患者,偶尔可能需要外科手术。由于胃异型增生与同时发生胃癌相关,必须仔细检查剩余胃部。此外,因为腺瘤性息肉与萎缩性胃炎相关,应对外观正常的胃窦及胃体黏膜取活检以评估胃炎分期,从而评估癌症风险。所有患者均应检测有无活动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若有则应予以治疗。( E& D4 u2 @  f8 y& [( D! M$ F7 j

    # m* I/ C% V# C4 v监测:
    + c; N# c* ^: D' a建议在切除腺瘤性胃息肉后1年进行胃镜监测,以评估原切除部位有无复发,检查有无新发或之前遗漏的息肉,确认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和/或检出早期癌症。胃癌高风险者应保持持续监测,高风险个体包括:来自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有胃癌家族史者、慢性胃炎分期分级较高合并胃体或胃窦中度弥漫性或重度萎缩患者(常伴有广泛肠上皮化生),以及FAP患者等。! a/ X7 W# x; {6 t

    " [& r) ^- I0 _$ v! ^! @7 e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 p; `1 G+ o3 Z4 }
    3 ^$ Y1 t2 o, }
    治疗:
    " _1 C: l* e3 Z小于1-2cm的1型和2型类癌首选内镜下切除。对多发性进展性肿瘤患者,应考虑行胃窦切除术以消除胃泌素刺激。散发性(3型)胃类癌患者在切除时可能已经发生转移,一般采取部分或全胃切除术,联合局部淋巴结清扫。
    0 V* D4 Y0 t( C5 a6 v  f/ a5 H% X  j8 p/ R
    监测:, `6 L  x, |; q  M
    对于≤2cm的1型和2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后监测,推荐前3年每6-12个月1次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胃镜检查,此后每年1次;仅在有临床指征时才进行影像学检查。, R: T, S" t' [; r3 e

    " |7 i. V1 U2 n1 o0 v炎性纤维样息肉:/ ?. s# F8 g9 A9 c, Q
    这类息肉切除后通常不会复发,因此不推荐进行监测。
    6 B/ x& Z2 w% q8 Q+ E# Y1 m. q- c5 R2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