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C领域,“超频”几乎是伴随着计算机普及就已经出现的一个概念。
' g2 D0 ?+ C8 }3 [) g
& R$ M8 o( S2 I A: t+ g0 A
最早的时候,由于CPU频率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时钟速度,从而影响到程序的显示、刷新频率,所以对于最早期的电脑来说,“超频”不见得会让用户体验更好。比如在某些游戏里,如果超频了电脑,那么游戏里的敌人运动速度就会显著变快,反而会使得难度加大。
& m* M" d1 T& }$ q8 H$ K5 k# B5 @
- B4 }+ O1 u6 _8 r# z' T5 P+ a
但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内置时钟与CPU、显卡的运行频率“脱钩”,超频芯片的行为不再会对程序的运行效果造成负面影响,而是纯粹只剩下了正面的性能增益。所以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超频”开始成为了大量用户的共识,甚至是一种乐趣。
- }# N1 p. R- d5 D
3 H, U3 X, E7 G2 i1 I那么PC里到底有哪些部件可以超频呢?诸如CPU、显卡、内存这些当然都属于大家都很熟悉的东西。除此之外,例如显示器面板、SSD的主控制器,甚至是鼠标的光学引擎等,其实也都有“可超频”的产品。
5 x4 z2 Z3 E7 R5 U% |* S K
+ |* q: S8 Y6 m: ?Intel 730是业内首个明确可超频主控和缓存的SSD
! ~1 l8 l3 x: D
5 y. t4 n* C4 X- G+ x: ?. k) d; V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如今绝大多数的民用CPU(甚至包括一些专业向的工作站产品)都会强调“可超频”的特性,甚至刻意引导用户去超频使用。但在显卡领域,关于超频的各类宣传和讨论,现在却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 ^0 N+ w% ?% M. x6 P: v' z
$ `2 ?' E, @' n2 A- @6 { V8 `为什么几乎没人给显卡超频了?
" `8 b% u- W. [$ h( j: O* v) v) X" A
, t! t' A' \) Q2 w
显卡规格的发展,让超频逐渐失去了动力
; T# ~+ v& g) F3 Z: |+ z% \. l! k% j) q6 f, t
其实对于显卡进行超频的风潮,几乎是从民用3D加速卡刚开始兴盛时,就已经出现了。
4 ~8 G b2 n* w& u5 j
F# _; O# X4 G7 B
最早的旗舰GPU——GeForce 256 DDR
' ?3 y4 k- V8 N8 X/ d2 I( ~
/ `& h6 p V$ K1 x6 U! s在那个时候,部分“会玩”的玩家通常喜欢购买一些价格较低、但核心规模与高端型号相差不大的显卡,然后再通过大幅度的超频,来使其获得显著的性能增益,达到甚至超过对应高端/高频型号的效果。
( v3 }+ z2 I( f z7 x
* U! j1 t% f" D) |1 a, f在这个过程中,“低端型号与高端型号核心规模差别不大”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
2 ^; B" p2 f$ i7 o- R+ A
* c* y" u5 h0 _. U& B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三易生活查阅了大量资料,以NVIDIA的显卡为例,统计了他们从2000年第一季度的第一款GPU(GeForce 256 SDR)至今天(GeForce RTX4090)、全部已知的民用单芯旗舰显卡与次旗舰之间的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没有将TITAN系列计算在内,因为它纯粹面向发烧友,所以已经不具备与普通型号在性价比上的任何可比性了。
) f- l. Z A/ ~+ `! T z
1 W0 u; p5 y) Z3 N通过这张横跨22年的规格对比表大家就能清楚地看到,旗舰显卡与次旗舰显卡之间的差异,已经一步步从最初核心数量相同、仅有频率差异,发展到了今天动辄两者之间相差百分之50、甚至更多的核心数量,显存规格也差异极大的地步。
+ G6 `0 c; u: [2 f$ F7 j
( W" ?: K6 E* ] J
之所以会这样,一个很大的原因,其实在于曾经的显卡普遍核心规格小,从入门级到旗舰往往普遍都只有几个、十几个,或是几十个核心,所以很难指望这些显卡靠核心数量的差距来进行区分。
! ?1 J4 R) P" B" j! F- z0 q$ C
, x/ }! C) i$ n: @: @, M
但现在的情况就明显不同了,旗舰显卡的核心数量已经接近20000个,而入门级产品才有不过2000出头的核心数量。在如此巨大的跨度面前,显卡自然就变成了以核心数量、而非频率作为主要拉开性能差距的手段。而过大的核心数量差异,就会使得一切的超频都变得毫无意义。
6 ^# T" C/ I! g9 u; `4 t/ i( H- g* ^# B( M, B% E. t
也就是说,即便你花了很大的力气把低一级别的显卡超到“冒烟”,结果很可能远不如别人轻轻松松加钱买个级别更高的产品来得好。
0 P2 p% J8 {3 N) Q6 n5 o. F
, Y' X6 R" D! D/ d. E5 w- Q
“马甲卡”的消失,更是压缩了显卡的超频空间
5 o7 a R: n! j$ l1 c6 k: Y3 V6 n
如果对于显卡的历史比较了解可能就会记得,此前有过好些时期,不同代次的显卡实际上是共用同一个架构。
0 Y( _( [# |% x" N' n& {/ e+ _2 B! t$ m# i
比如“Tesla”架构在台式机显卡上就包含了GeFore 8000系列、9000系列,在笔记本电脑上更是从8000系、9000系、100系一直沿用到了300系。
9 g2 j1 }: L. a N
- |8 B. a& _7 |/ M2 p! U3 a; m c3 q又比如Kepler架构也是这样,它无论在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上,都对应了从600系到800系的三代产品。
. N; p9 G7 v, u0 g, j
, Z: p0 J6 d/ f: v" f+ O# Y0 \7 i
AMD这边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同样一个GCN 1.0架构的核心,在笔记本电脑上就同时对应HD7970M、HD8970M和R9 M290X三代产品。
# r1 ~, _$ T# V9 i4 P
9 q9 P1 ^7 d# v7 s6 f6 ?# f4 {
是的,这就是所谓的“马甲卡”。但在规划产品的时候,厂商们为了让后出的、“新一代”产品在实际性能上能与老型号客观上拉开差距,所以往往就会对后出的型号进行超频处理。
, t$ W+ _- N3 M: W
7 [# c- a8 D; V8 {! K' \ U
" b6 K$ e! C6 x. R; c
于是乎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来说,这其实反过就代表着为了让后续的“马甲型号”能有提频空间,其所对应的较早期版本,实际上往往会刻意压低运行频率。正因如此,它反而就给玩家留出了较大的超频空间。
5 y9 N9 f, @1 {! Y
5 }, O$ R6 P# Y- `3 B
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初代的Kepler架构次旗舰移动显卡GTX675MX。大家都知道,Kepler架构在设计上是可以轻易跑到1GHz以上频率的。但GTX675MX为了给后来的GTX770M、GTX870M预留提升空间,默认频率只有不到700MHz,这就导致它几乎有着50%左右的巨大空间。以结果来说,当时的笔记本电脑玩家可以轻易找到GTX675MX的大幅度超频VBIOS,进而“免费”体验到巨大的性能提升。
1 J X4 U) d, E$ T/ y
! h0 }+ ~) F/ L0 ], U! y6 }" t2 `& V
然而到了现在,情况很明显已经发生了改变。一方面自GTX900系以来,已经几乎再看不到类似的“马甲卡”现象,各大厂商现在都是一代就换一次架构,所以导致我们不可能再见到那种出厂故意把频率设定得很低的显卡。相反,如今无论显卡、还是CPU,都倾向于将出厂频率定得很高,从而尽可能挖掘其商业价值,也就是所谓的“出厂灰烬”。虽然对于普通玩家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对超频用户而言就不太友好了。
! r: z+ y, k0 \0 N# Q7 S0 m7 A
% S* ~' `! U6 a7 M: E& M
更智能的自动超频,让人为的技巧黯然失色
- J8 p# P: {1 e0 P
. ]) K, d' i* O: y' ~8 a3 P&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不得不提,那就是如今显卡的自动超频机制。
i6 @7 Y+ _8 e+ @5 o
9 u# r' i- L e9 Z N8 g/ e ]在过去的很多代显卡里,“频率”其实都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就算存在着类似睿频的机制,也只不过是一个额外的、会在开启游戏时自动切换到的“高频率档位”而已。因此当玩家对显卡的进行超频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可以直接在运行游戏的时候,让显卡跑到这个自己超出来的、更高的频率上。
3 K! d4 m/ ~4 ?
9 ~- d* l( C/ S& M显卡的自动超频机制,往往会使得它们在实际运行中达到远超标称的频率
' {. z7 D: Z! n" ]" ^7 C; O
3 l# f% f4 p" s1 i# w6 Q+ l但对于最近几年推出的、最新的显卡来说,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厂商标称的“出厂频率”其实只相当于一个“基础频率”,到了运行游戏时,显卡就会自动根据游戏负载、温度、供电的冗余情况,不断的自动调整实时频率,并尝试对自己进行“实时自动超频”。
4 l* N1 H4 ]( |% A
, M8 C; }/ z: v& V. P请注意,这与我们前提讲到的“出厂灰烬”并不矛盾。
: Z( n7 R _) m" X( f' V9 p5 o+ P
以这块非公版的RTX4080为例,它的功率上限可以解锁到140%,此时其自动超频幅度就会大幅上涨
. f' N7 D9 H/ \0 `) g5 s
3 S7 n5 K1 S y# @3 V* g
因为你或许很难提升显卡长时间运行时的“基础频率”,但它在游戏中的这种自动超频却是动态的,所以稳定性也会比一个不变的高频率要更高。
8 e m6 V( s0 ]0 L; B6 f
1 i! K) Q- D$ Z6 x! H
然而这也就意味着,要想让显卡实际在打游戏的时候跑到更高的频率,根本就不需要对它进行手动“超频”。相反应该购买更好的机箱、更高功率的电源,同时选购那些供电更充足的高端非公版显卡。这样一来,哪怕不玩游戏时的“默频”看起来与普通显卡没啥区别,但实际上在游戏中,“自动超频”功能却可以跑到高得多的频率上去,从而切实的提供更高的游戏性能。
6 g4 p8 O* d, V) r1 K# \/ o, V: D3 v# u% d" Y5 M' [
这样一来,传统的各种“显卡超频”思路、操作和技巧,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完全被判了“死刑”。因为你就算再怎么懂得超频,也比不上买个好机箱、配个顶级的非公旗舰显卡,上个钛金千瓦大电源来的效果显著。
+ ~+ |% s& M V+ [3 q
1 j2 ^1 G l& b# c#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