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餐厅见到这样一件事:
一个妈妈带着俩娃在吃饭,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
妈妈起身接了个电话,前后不到五分钟,俩娃就活跃了起来,你冲我扔豌豆、我冲你洒果汁,场面一片狼藉。
妈妈回来看到这个场景时,声音瞬间低沉了下来:“你们干了什么?”
俩娃或许预感到了即将面临暴风骤雨,嗫嚅着说:“不是我们干的,是刚才有人路过碰倒了.......”
妈妈更生气了,不管不顾周围人的眼光,大声呵斥道:
“别人是谁?我看你们就是在说谎!小小年纪就这样,皮痒了是不是?”
最后这位妈妈带着两个哭哭啼啼的娃走了,一路上骂声不断。
虽说娃说谎有错在先,但这位妈妈的做法并不可取。
孩子说谎就不是好孩子了吗?我们该如何引导爱说谎的孩子呢?
02
很多家长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孩子年纪小,怎么可能说谎呢?
其实并非如此。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数据调查表明:25%的孩子在2岁的时候会进行至少一次撒谎;而到了4岁的时候,这个比例更是提升到了94%。
生活中孩子的“谎言”可能随处可见——
妈妈,天上的星星在对我笑!
爸爸,今天小狗冲我汪汪叫,一定是和我说话呢!
我的爸爸超级厉害,他是超级英雄,每天都要拯救地球。
......
2-3岁的孩子对世界还没有清楚的认知,经常会将自己的想象和事实混淆,说出这类与事实存在偏差的“谎话”。
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
“撒谎的倾向是一种自然倾向,它是如此自发、如此普遍,我们可以将它当做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所以当孩子说这类谎话时,家长没必要太过在意。
我们要做的是不要随意否定孩子,避免说“你胡说八道什么谎话”,而是告诉ta“你说的东西好神奇啊!”
要知道,一味地否定和打击,只会削弱孩子的想象力。
家长也不必觉得如临大敌,因为当你察觉孩子说谎的时候,也正说明ta的心智发展成熟,是个“小大人”了。
03
陈小春的儿子jasper在节目中也曾说过一次谎。
节目组安排了一个活动:
往破掉的米缸里倒花生米,只有倒了一定数量的花生米之后才可以领早餐,这个活动是用来测试孩子们应对突发情况的危机处理能力。
Jasper没有去解决问题,而是转头向别人求助,引得陈小春十分不满。
当陈小春询问他早上做了什么的时候,Jasper用了“领早餐”这种避重就轻的说法。
陈小春觉得孩子说了谎,一怒之下踢翻了碗。
其实趋利避害是孩子的本能,当jasper看到陈小春铁青着脸问他问题时,jasper内心十分不安、紧张。
但这并不是“做坏事”的心虚,而是一种看到家长发脾气时手足无措的应激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孩子的记忆往往会出现偏差,只能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东西。
而且孩子这个时候心智发育也还不够成熟,他们感觉得父母的情绪却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时,就会选择“说谎”。
而不少家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对孩子十分失望,并且会呵斥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这样做并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让他们下一次继续重复犯错。
《儿童行为心理学》一书中认为:
“学龄前会撒谎的孩子,是因为没有明确的道德、是非观,在孩子的世界里认为自己舒服、高兴就是‘对’的。”
所以家长们在与3-6岁的孩子相处时,一定要多点耐心和宽容。
要搞清楚孩子说谎背后的真正原因,陪ta一起纠正错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04
除了上述两种无伤大雅的谎话外,还有一种谎话是值得家长们警惕的,就是孩子模仿大人所说的谎。
电影《猫鼠游戏》里的主人翁是个骗子大师,犯罪手段神通广大,乔装医生、律师、飞行员,骗取了高达几百万的金额,最终入狱。
而成为这样的职业骗子,与他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他的父亲是个生意人,从小他就看着父亲向银行、朋友骗取投资。
父亲生意破产后,他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利用骗术套取生活费。
于是他模仿了父亲以往的谎言,开始了行骗之路。
从这部电影主人翁的经历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家长常常说谎或者打破承诺,那ta的孩子也很难有良好的品格。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懂得诚实守信,否则当某一天孩子对你说“你自己都骗人干嘛要管我”时,你只能哑口无言。
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孩子说谎时,我们不觉察、不在意、不理解。
一个忽视了孩子成长规律的家长,必然教不出优秀的孩子。
而一个懂得包容孩子的小小错误,并且予以适时纠正的家长,则会给孩子更加灿烂的未来,你也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