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的习俗* ]/ ^" j! \0 b4 E( x1 W1 S
9 K" [0 s, A0 k, T- v4 i 1、大年初四,“迎灶神送火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
: L/ M- W3 Q) r0 _6 K0 U
: ^" X& y6 C# T- x 2、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 n8 i: V1 K& f/ z* n; ]" d
( J4 y4 {' C( _ 3、全家一起吃折罗。全家人要在一起吃折罗,打扫年货,并要到院中准备“扔穷”。大年初四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5 O* c+ }4 z: U- K, D3 |$ |" J, W9 f8 e' f
大年初四不能做什么 z6 |0 Y1 _) Q8 K/ f0 f1 _
4 R% g. f+ ]& q& v. t
1、大年初四忌剃头剃头匠从三十早起就干活,无论剃头打辫子,还是洗、剪男头,一直干一夜,直到初一早晨。那时剃头师傅多是宝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儿回老家了,再剃头,找不到师傅了。这是督促人们,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洁卫生工作。: _# |# T: k# n* O9 l9 P
3 m) b! m5 B8 w# s
2、大年初四忌摔坏东西忌打碎器物平时打碎器物就犯忌,新年里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头。旧时民俗认为正月打碎器物,新的一年内会有不好的运势。所以打碎器物时要赶紧说一声“岁(碎)岁(碎)平安”或者“越打越发”,“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等等,以作禳解。/ ^" `8 F- s6 v1 D( C9 T
: W2 t/ s0 y! y# ~8 |
3、大年初四忌吵架、骂人。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
1 D4 l8 Y3 @' E4 a* d5 b! Z
1 ~: [" v3 j: @9 E! } 4、大年初四忌出远门
0 u4 y: ?3 o# z3 @) t/ q# K9 C- G. V, d9 X. w8 ~5 S
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所以不宜远出。
; v$ i9 C3 T# [8 ?, g; B4 c' C+ J. U; W2 ?. s
5、大年初四忌用针线
! E3 _6 q( B4 @, G3 a8 D. y: @1 Q0 |
. f! i+ j5 k% J8 I; a& T 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能用针线。
! o. b, q' L* w/ S5 ]+ o! D
' P8 P' Q9 W, @* @- f 当今,很多传统的东西正在逐步远离,传统的节日也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有时候正是因为春节里面有很多禁忌,使得过年有着特殊的气氛哦。, I" W2 D, \, u3 D. g$ h3 J* m
' w* E: u; X4 O2 `# D+ g
大年初四,被淡忘的传统
8 y6 N% m: P4 |( e: d
/ h5 ^0 m5 M4 `1 Y f; ^# u+ g 物质丰裕的时代,过年时的精神文化活动就显得更加重要。
. Q" t3 M/ \* S+ w6 l( a
8 `; s6 y \* Y8 s8 f/ p 新春季节,万物生发。在古代很多地方、很多行业,过了初三,就意味着休闲的时间结束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播种,商人们开始准备经营,上工的人也要开工了。( V, Q1 V! A; }& r) r
, \" o% z$ M8 ?$ y H0 g# S9 g
著名民俗学家高巍介绍,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春节假期和传统的春节并不完全符合,但是辞旧迎新的道理未变,感恩祖先、感恩自然的道理未变。古人的习俗,并不意味着今天并不适用,但也不必完全照抄,唯有集成创新,活学活用,才是现代人的春节,现代人的生活。
E5 o3 K& _. A1 w9 ~
2 t% v" g4 |) I8 x7 j4 Y 诸神下界3 |: p7 b7 ~/ K" I" [) B
" h/ S, `1 q5 _
古代中国人相信万物有灵,灶有灶神,橱有橱神,门有门神……他们在一年中冷眼旁观,看天下人作威作福、积善行恶,到了过年时,上天述职,言人得失祸福,定来年赏罚凶吉。在今天看来,这或许是一种原始的自然崇拜,但倘若换一个角度,这样的习俗,亦象征着中国人与自然万物的相处之道。
8 \. n) p9 Y) c- j- e! m
9 e* m0 C# c! }& v' K5 h9 H5 ^/ s 到了正月初四这天,上天述职的诸神们正式回归人间,所以叫“诸神下界”,人们在这一天迎接诸神归来,准备祭品,祭祀神灵。这一天最好不要出门,一方面要举行隆重的接神仪式,到了晚上摆上四方桌,供上神像。有财力的人家讲究比较多,神像要精致,木偶泥塑之类,一般人家就是木版画。
1 s* j$ }( ? `
- m/ d- x' s" Q1 p: ~ 高巍说:“中国人讲究初五之前不搞卫生,但这一天除外,因为要迎神,所以下午就要开始搞卫生,以示尊敬。当然,今天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这些东西相信的人已经不多了,照着去做的也很少。但我想,有些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这些习俗、传说背后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6 N" k2 a( R. E4 X
7 H6 K) {% g& t+ R( f
开门营业' v! @6 Z9 Y, r1 Y, z
: ~+ S7 p( E1 g4 t" j% {3 K% w 诸神下界,开始工作,人自然也要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了。古代不少行业假期只到初三,初四已经开始上班,不过这一天的主要任务,还是迎神。
. u. T/ r" M$ ?2 F' v7 Q l2 _% i/ U0 n: k5 q8 \$ X/ G O. h( s4 N
旧时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 t* L4 Z0 G" v- ]5 |& x( N+ }0 N
* [6 t/ S& V3 l, c# D6 A
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干脆在这一天不请他,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那位没有被请的,自然也就明白了。
$ R% C. Z9 @- k/ n4 ?' I; @# `. v( P
$ @, {0 O1 t. ^ 高巍说:“在今天,假期一般都到初六,所以有些习俗已经不一样了,但同时,还有一些行业,整个过年都不休息,比如服务业,商场、超市、饭店三十晚上也不歇业,大年初一还照样开,这又是另外一种现象,他们怎么过年,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 t# c9 R$ K- @. i( X' |. T. P- ?6 D5 V0 W
打扫年货
' D. y7 n2 M* R7 `0 J% ?, A3 S) }; F @; ^- K0 N
在物质供给并不丰裕的时代,过年无疑是大饱口福的最好时机,过年时候,人们总会尽可能地置办最好的食物,改善生活,寄托祝愿。但另外一方面,准备的充分,也就意味着常常会有剩余。所以到了初四这一天,不但要准备开始工作了,也要将之前剩余的食物加以处理。
p6 k2 W, i R* `6 s4 ^/ }& P: ?
/ w, A8 C/ @( [* I" S 初四大饼卷鸡蛋,某种意义上也有类似的功能。老北京初四有吃“折箩”的传统,张寿臣《化蜡千儿》:“老太太晌午吃的散伙面,晚上吃的折箩”。所谓“折箩”,本意是宴会剩余的饭菜,在寻常百姓家,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间的剩饭菜便称为“折箩”。' _ r" L, z9 q& a1 m; _
6 w4 P. k. }+ r' x6 q1 r5 M5 ^ “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也是美德。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代人生活好了,平常吃得也很好,对于过年的食物没有那么大的期望了,但在以前食物匮乏的时候,过年吃好的,但仍不能忘了勤俭节约的美德。这一点今天依然值得记住。”
/ W/ S; @- ]& a% Y; l# v3 G,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