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购买充值卡

     

龙飞电脑工作室|海门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86|回复: 0

[成长教育] 关爱孩子心灵,呵护孩子成长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8-1 13:55
  • 签到天数: 7 天

    [LV.3]七品 酒徒

    1330

    主题

    1616

    帖子

    94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422
    发表于 2021-11-29 13: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长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素养

    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是幸福的起点,也是成长的前提。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孩子一生人格健全的基石。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成才是很困难的。然而,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玻璃心”和“孩脆脆”比例日益增多,折射出当今社会中小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缺陷。2021年7月,国家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
    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间教室,家长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素养,把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英国教育家洛克有一句名言:“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 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常常是一个问题家庭,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理偏差、行为偏差都能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环境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源,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或延续。

    一、家长教养的几种方式

    根据近几年来的调查与研究,目前我国家庭中,家长的教养方式有下列几种。

    1.苦口婆心的“说教型”
    表现:对孩子的事情不问巨细,不管好坏,一揽子都管,而且爱唠叨。唯恐孩子这也干不了,那也干不了,干预过多。甚至为了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不完,评论半天。
    影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有事情怕被家长知道,影响亲子正常交流,家长的话失去效果。
    建议:不要事事都管,唠叨没完。在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上给孩子适当指导就行了,让孩子大胆练习,自我体验,自我反思。

    2.动辄训斥的“约束型”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不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横加干涉,动辄训斥。
    影响:约束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有话不敢和父母说,想做的事情不敢做,怕万一说错了,做错了,会招来“横祸”。孩子在生活中缩手缩脚,看家长的脸色行事,心情受到压抑,容易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
    建议:家长要创设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有话敢于说,即使说错了,家长也要耐心予以纠正,讲明道理。孩子做事时,家长不是干预指责,而是给予一定的正面指导。

    3.百般听从的“溺爱型”
    表现: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要啥给啥,要怎么就怎么,不考虑是不是该这样做。
    影响:家长的“百般听从”,使得孩子时时沐浴在称心如意的海洋里,孩子不会理解家长的辛劳及其苦心,孩子任性、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
    建议: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也要对孩子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爱中有严,爱而有度;严中有爱,爱而有格”。对孩子该爱则爱,该教则教,严格要求,把爱与严格有机结合。

    4.不听便打的“棍棒型”
    表现:家长信奉“棍棒之下出才子”的古训,一切以家长为轴心,孩子不听劝说,打;成绩不好,打;说话做事出了差错,打……
    影响:孩子对家长产生仇视心理,与家长之间对立、对着干。孩子可能会性情暴戾,养成不听劝说的个性,或者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多变的心理。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父母一旦离开就改章换弦。  
    建议: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事”的家教方式。孩子遇到问题,家长要耐心对孩子进行教育,转变他们的思想,让孩子知道事情的是非曲直,把孩子引导到正确道路之上。如果孩子已经有了逆反心理,家长要千方百计消除与孩子的隔阂,代之以充满关爱的教育方法,使孩子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5.物质刺激的“诱惑型”
    表现:这类家长受到社会上物质刺激方法的影响,或者是从孩子受到物质奖励而兴奋,愿意从事某一活动中得到启发,片面重视物质能够鼓舞、激励人进取的特性。
    影响:这种刺激的结果,容易养成孩子事事没有“刺激”不干的依附性,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主自立的能力、积极主动进取的能力。同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会给孩子的将来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把物质利益看得高于奉献,有利则大干,无利则不干,这种错误做法难以培养孩子的崇高品质。
    建议:家长要摆正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关系,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

    6.得过且过的“放任型”
    表现:家长抱着“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采取听其自然,听之任之,不管不教,不闻不问,不加干涉的态度。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活动、交友、兴趣与爱好等,让孩子自然发展。
    影响:孩子往往无拘无束,无规无矩,放任自流。在学校表现涣散,不守纪律,不听从教师的劝导;在家庭没有教养,说话行事任意而为;在外面极易被坏人引诱,上当受骗,走上堕落。
    建议:家长要在认识上铲除“树大自然直”的传统观念。家长生养孩子,不仅有抚养的义务,而且还要担负起教育、培养孩子的重要职责,做称职的家长。

    7.父母不和的“矛盾型”
    表现:父母之间经常吵嘴、怄气,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和睦、不团结。父母教育步调不一致,要求不统一。
    影响:家长关系不稳定,对孩子的管教时而严格,时而宽松,喜怒无常,孩子常常无所适从。家长关系恶化时,互相推诿,互相推卸责任,孩子被夹在中间,成为“多余人”。父母不和极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缺乏儿童、青少年的乐观开朗。
    建议:家长要慎重处理好夫妻关系,为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沐浴在爱的温暖中,受到良好的家教。

    8.言传身教的“民主型”
    表现:家长有良好的民主观念、意识,重视自己形象的塑造,以模范的行动、和谐入情的语言,宽厚的待人接物态度去影响、教育自己的孩子。对孩子既关心体贴、问寒问暖,又能够严格要求孩子,处处以自己的正确言行要求孩子,提出较严格的家庭规范,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影响:这种家庭的孩子,举止行为文明有教养,勤奋努力,积极向上,较好地适应社会。这要归功于家长科学的教育。
    建议:家长们应该努力成为言传身教的“民主型”家长,充分发挥家教的正效应。因为这种家长的教子方法符合家教原则,即“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孩子们喜爱,也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9.掌握底蕴的“鼓励型”
    表现:家长掌握、了解自己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活动、兴趣和爱好等,正确评价孩子,知道孩子的长处,也知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缺点、不足,在家教过程中,往往能够“对症下药”,能够巧借机会指出孩子的缺点不足以及努力的方向,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并巧加鼓励、鞭策,使孩子明确目标,知道方法,不断进步。
    影 响:这类家长善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能够掌握孩子的真实情况,摸清孩子的底细,鼓励、批评孩子注意时机和分寸,和孩子搞好“亲密关系”,给孩子以亲切、诚挚、期待、鼓励的感觉体验,孩子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努力进步。
    建议: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家教类型,家长教子效果十分明显,孩子的身心发展健康、顺利。
    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了解自己的家教类型,及时修正、补救,努力做言传身教的“民主型”家长、掌握底蕴的“鼓励型”家长,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二、孩子心理健康标准
    家长要明确孩子以下心理健康标准,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孩子要有正确的自我观,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为自己拥有许多优点而自豪,又能接纳自己的不足,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努力改进,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能够充分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尽力做一个父母的好儿女,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伙伴,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爱、自尊、自信、自强。
       2.乐于学习和生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积极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自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高效能地学习,并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从中获得满足感、幸福感。不惧怕困难,乐于接收困难的考验,把挑战困难看作是一种乐趣,是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的最好时机。
    3.情绪保持积极稳定状态。充满热情、富有朝气,经常保持活泼、愉快、满足的心境,心胸开阔,对小事不斤斤计较,对一切充满了希望,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身边的人。虽然也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而且能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做到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在人际交往中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退缩畏惧。正视自己的需要,适时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自觉拒绝不合理的需要,不断发展更高层次的需要。坦然接受不如意的事情,善于从挫折中寻找出路,不偏激、不对抗、不消沉,善于适度的开放自我,表达自己的情感。
    4.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客观地评价他人,接纳他人,关爱他人。善于和同学、老师、父母沟通,相互理解、尊重、信任,重视亲情、友情、师生之情,既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与人相处时,总是抱着同情、友善、信任、尊敬、宽厚、诚实等积极态度,由衷地赞美别人,善意地给别人提建议,但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能够在集体中和大家融为一体,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无孤独之感。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5.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孩子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知道自己在认识、情感、言行、举止等方面都要符合所处的年龄。富有理想,兴趣广泛,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积极向上,有很强的独立性。不过于老成持重或者过于幼稚、过于依赖、过于脆弱。
    6.正视现实,适应环境。能够面对现实,接纳现实。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能对环境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不强求环境适应自己。面临新环境、新任务,不会恐慌、束手无策,而是主动适应新学校、新班级的管理要求,适应新老师的教育教学特点,不照搬照抄别人的学习方法,努力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对自己充满信心,有安全感、力量感。
    7.良好的意志品质。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强烈的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高;采取切实可行的学习措施;重视意志行动,意志坚韧,有恒心。自制力强,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心理承受能力强,经得起各种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8.人格和谐完整。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富有正义感、责任心;思考问题的方式适中、合理;待人接物得体、灵活;对外界刺激不会有过激的反应;性格开朗、襟怀坦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具有较好的理性控制力,凡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督促自己去完成;善待他人,不斤斤计较、百般挑剔;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所思、所做、所言与学生、儿女、公民的角色协调一致。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的心理状态偏离以上要求,就要及时地帮助孩子矫治,必要时还要寻求学校专业老师甚至心理卫生医疗机构的帮助,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三、家长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素养
    对照以上心理健康标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素养呢?我们提供了以下教育方法,供大家学习借鉴。
    1.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一方面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孩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名次,正确看待孩子的前途,不应对孩子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要求。要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做人,从小学会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引导孩子在做人的基础上,靠正确的奋斗来实现人生的理想。
    2.引导孩子了解自我,接受自我,相信自我。要使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兴趣、能力、性格,更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要正视它们。否则,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不平衡。因此,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坦然地接受自我,相信自我。既不自负,也不自卑,这样,孩子才会减少心理的冲突,保持心理健康。
    3.引导孩子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健康稳定的、开朗豁达的心胸,活泼愉快的情感。心灵的高度影响孩子学业、事业的高度,教育孩子时要培养他超越自己的能力,突破自我设限的高度。只要他的意念不屈服,他就有可能突破障碍、恐惧,达到自己心灵的高度。
    4.引导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正确认识现实,正视困难和逆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考试失利、成绩下降、同学间的矛盾、老师的责备等。对此,家长要注意引导,要帮助孩子培养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要教育孩子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和劳动,学会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斤斤计较,不好高骛远
    5.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要注意教育孩子从小心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要坚持自立利人的原则,乐于与人交往。引导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当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心中怀有怨气,父母要做子女的听众,接纳孩子的感受、回应孩子的感受,与他共情,而不能简单否认孩子的负面感受。当孩子对父母说“我讨厌某某人”,家长可以说“某某人是不是使你很生气,你能否告诉我,今天发生了什么事?”然后与孩子一起探讨对这件事应该有的态度。
    6.引导孩子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一是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锻炼和休息的时间;二是要让孩子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三是要鼓励孩子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拓宽兴趣范围。这样,孩子的学习、生活有紧有松,生活活泼,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身心健康。
    7.引导孩子提升自我价值。一要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是孩子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二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家长耐心地让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三要对儿童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定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家长不要吝啬带有鼓励性的语言。
    8.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家长要有意识地减少对孩子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自立自主的品质的养成。家长在教育问题上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一个温暖有序,健康有爱的家庭,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孩子保持心理健康,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不仅学习好、身体好,而且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现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