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活,就是往前游。”张雷这么告诫自己。
张雷的故事是抗癌史上耀眼的成功案例,她凭借不服输的精神“与癌症死磕到底”,最终游出活路,夺得比赛铜牌。
回顾20多年抗癌路,张雷感慨,正是不幸患病,才让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鲜活、活着的幸福。
01
咬牙死磕,抓住游泳这
“最后一根稻草”
在荧幕前见到张雷,很难想象她竟曾几度面临生命绝境。这位乐观开朗的老太太,一次次跟病魔抗战,她不仅顽强地活了下来,而且越活越好。
01 身患两癌,存活率不到三分之一
40岁时候,张雷就被查出甲状腺癌,手术切除后张雷本以为逃过一劫。没想到短短5年,卵巢癌找上了门。
据张雷描述,当时病情非常严重,且为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极高,活下来的几率大概三分之一不到,医生告知她,能活过三年就算不错了。
面对不足三分之一的存活率,张雷没有放弃。卵巢癌并不好惹,光手术,张雷就做了三次,化疗前后,张雷整个人“膨胀”起来,出院时,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当时住5楼的她,全靠爱人一点点地背着回家。
辛苦压下去的癌细胞,并没有就此“放弃”。化疗后的一年,张雷的肿瘤指标突然反弹,身体出现剧烈咳嗽,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医生也劝她放弃吧,不要再“折腾”自己的身体。
02 放手一搏,从抗癌者到游泳健将
“活着是这么幸福,我为何要放弃?”即便科学的治疗方案用完,张雷仍认为人定胜天。
了解到曾有位乳腺癌患者通过冬泳让身体康复,于是从小就练习游泳的她,决定抓住游泳锻炼这根“最后的稻草”。
坚持这两个字,本来就是最难的。然而张雷从300米、500米,1000米,慢慢地越游越远。张雷表示自己也有过犹豫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告诫自己:一条路,活,就是往前游!
生命在于运动,果然游泳给了张雷“奇迹”——她的身体状况慢慢好转,她也开始不满足于以游泳为健身的目的,她开始参加比赛,检验自己的水平,第一次参加全国成人游泳赛,她就拿下了两块铜牌。
03 照耀他人,带领病友战胜癌症
游泳、比赛、交朋友,为张雷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她的故事很快传播到癌友群中,还有十几位病友前来请教,张雷都会毫不吝啬的倾力相助,激励病友绝地反击。
在她的鼓励下,好几个癌症患者坚持锻炼,身体也得到了痊愈,这份回馈对于张雷而言,也是莫大的奖章。
18年前,医生告知张雷没有几天可活,18年后,张雷已经游过了1万公里。
张雷从不埋怨自己的遭遇,恰恰是种种不幸,才让自己体会到生命的鲜活,活着,是多么的幸福。
02
运动抗癌,是否有科学依据?
近年发表在《Cell》上的成果,有一项来自丹麦、瑞典、德国、美国等团队的联合研究。
通过小鼠模型对比实验发现,对照不运动组,坚持运动组的小鼠,皮肤癌、肺癌、黑色素瘤等癌症发病率明显下降,且在肿瘤体积方面有所缩减。
研究人员发现,坚持运动可以刺激NK细胞的出现频率,而NK细胞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
运动抗癌确实有科学依据,癌症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与个人偏好,选择散步、慢跑、快走、打太极、游泳等运动项目强身健体,辅助治疗。
运动抗癌这件事,一直被很多业界肿瘤专家认可。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专家汤钊猷就提出,抗癌要“消灭”与“改造”并举,既要改造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又要坚持发挥自身力量对付残癌。
他认为,游泳是可行的抗癌处方,适度游泳可提升多巴胺分泌,而多巴胺可以有效抑制肿瘤。
医学研究也证实,游泳可以起到人体的生理作用,刺激体内干扰素的产生,从而有助于预防癌症和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癌症患者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运动强度的心率范围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即(220-年龄)×50~70%,运动频率保持在每周3到4次,隔日进行,体质较强的,可坚持天天运动。
03
这4类人,运动要多留心
《国际癌症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坚持多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体内会释放更多抗癌分子。但对于这4类人,运动前,应进行一些评估,再开始适合自己的运动。
1.特殊的癌症患者
接受放、化疗后的癌症患者,应确定病情稳定,或没有后遗症和确诊无转移,再开展运动。免疫力较低的癌症患者,则最好避免到公共场合锻炼。
2.骨关节疾病患者
适度活动可缓解关节不适,过度运动则可能会磨损关节。因此关节病患者运动前,应先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制订运动计划。
3.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人群应注意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频次和运动强度,达到降压效果。运动过程中,若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应马上停止运动。
4.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在餐后1小时可进行20—40分钟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不建议清晨在空腹状态下运动,容易引发低血糖和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