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有好多人,认为葡萄酒是个暴利行业。我就认真反思了一下,这个行业是不是真的暴利或者高利润。如果是,为什么我还没通过她实现财务自由呢?
很多人都见过类似的这种图片,图解一瓶葡萄酒的成本构成。有些人是想表明,你看,我没有挣到钱,这里面要这么的关税成本呢;但是也有些人是想表明,你看,葡萄酒的成本看起来不高吗,怎么卖的都不便宜!
葡萄酒是不是暴利,这里面应该要做一个对比。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把商品昂贵的售价,直接的理解为高利润。拿奢侈品来说,往往只看其物料成本,而有可能会忽略品牌溢价,以及品牌所附带的服务功能。
拿爱马仕的丝巾来说,我们都知道是浙江公司代工的。单纯从丝绸材料的角度来说,真的没那么贵。但是她里面有个文化积累,品牌影响力,原创设计等等的因素,而且有时候还搞限量款,以保证客户的专属定位与独特体验。
我们回到葡萄酒的话题上。
民众对于葡萄酒暴利印象的形成源于五年之前。
一款普通等级的酒动辄上千,原因总是和腐败行为有关。但正是因为腐败行为的问题,你看到成交价上千的这个酒,可能内幕之下,运作成本也是很高的。所以这个所谓的暴利,并不成立,因为他不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你可以理解他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是犯罪行为。
而且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所谓暴利的商品,和你一点关系没有。你没有机会腐败,没有机会去消费他。你不过是隔岸观火,只是惯性的认为他一定有内幕而已。
所以,这其一,和腐败有关的暴利说,不成立。
暴利说之二。
即便腐败行为被不断控制,目前市面上也经常有低端酒售卖以高昂的价格,比如以此充好,国产酒装进口酒,这个算不算是暴利。
这个,算。因为他已经是在市场层面发生的正常行为了。
卖家发生这种行为,可以算是欺诈。他的售卖方式以电商居多,除去之前常见的某宝某猫假货泛滥,最近又出现更多让人瞠目的爆料,比如某东自营不是自营,跨境电商不是跨境。
还有一种就是纯粹的线下熟人交易。我见过好多蜡封帽金属标重型瓶的外包装里,都是青岛烟台昌黎的货色,售价却极其昂贵。
(我就突然想起去年山本耀司的专访里,他批评当下的日本年轻人,现在很多女孩都是娼妓嘴脸之类的刻薄语录)
这种情况,有很多,上当的消费者除了因为对葡萄酒的知识欠缺之外,更大原因是--被--坑--了。
欺诈行为,在各行各业何时何地,都普遍存在,不唯独葡萄酒是这样!
所以,红酒暴利说之二,仍然不成立!
暴利说之三。
这个和很多在五六年前异军突起的一些进口商有关系,他们走不动上层路线,于是想象着待开掘的中国消费市场是一块肥美的蛋糕。所以,他们普遍习惯的一个口号是:打破红酒暴利,服务大众。
观察其行为,也不过就是不去打破头做价格高利润低的名庄,而做一些OEM而已。
在他们的营销行为当中,不断的去强化普及这种认知,很多不喝葡萄酒的民众被教育起来,别人的酒都是暴利的,就你家的物美价廉。
红酒暴利说之三,继续不成立。
暴利说之四。
我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葡萄酒的水,很深啊。意思是葡萄酒这个行业很复杂。
我就呵呵了,请问哪个行业没有壁垒,哪个行业不复杂,哪个行业的水不深呢。
你认为复杂,只是你不懂而已。
我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我天天都战战兢兢学习专业知识,如履薄冰的应对行业变化。
你作为一个外行,又不认真去研究,只是站在门外,就讳莫如深的说,地主家余粮很多呀。
现在,综合以上这四点,关于红酒暴利的所有传言,都是不真实的。
那么,难道红酒就没有利润了吗,没有利润怎么那么多人去做这个生意。
尤其有越来越多的人跨界进来做这个生意,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在中国,葡萄酒这个品类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作为一种消费品,从商业的角度考量,他有无限的上升空间。很多跨界的热钱包括明星的、移民的、地产的等等涌进来是为了投资,很多同业的比如白酒企业是为了增加自身战斗力,也有很多奋斗在一线的朋友、侍酒师、品酒师说自己是源于情怀源于热爱。
(最后这个,我其实不太信,是因为先有了个行业,行业需要发展才催生这些岗位。就好比说先有餐饮业,才有服务员,先有飞机,才有空乘,先是有通讯业,才有小米锤子。市场环境里,好好做服务,不要谈情怀。你拥趸罗永浩,结果他还骂你是傻逼呢,痛哭流涕的骂。)
但是问题回到原点,红酒到底有没有利润。
精品葡萄酒的利润高,但却是合理的,除去品牌溢价的因素,你不要去核算他广告和营销成本,那个都可以均摊,折合到每瓶里面实际很低,他的最大成本来自于服务。
举例子说现在这么火爆的内容创业项目,粗略一看,这个哪有什么成本,你不让罗胖子每天发语音,他吸收那么多的知识也要憋不住要分享,你不让吴晓波的在app发文章,他也要去做这个工作。
但是他们怎么还收钱呢,你怎么还愿意去付钱呢。
不就是因为他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吗,他们原本的工作重新定位之后,为喜欢追求新知的你,厘清了头绪,节省了时间,少走了弯路。
你说,你该不该为他们点赞,为他们的服务买个小单呢。
那么如果我只是买一瓶酒,一个简单的购买行为,那卖酒的服务体现的哪里呢。
如果是比较专业的爱好者,你就知道,你虽然经常能淘到好酒,但是你综合下来说,你付出的成本体现在了,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避免上当而用心学习葡萄酒知识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上。
所以,你如果只是简单淘到一瓶好酒,这种消费行为看起来不需要谁来提供服务,但是你的学费早已经支付过了。
明白以上,就不难理解,如果你是一个葡萄酒小白,你要和你的卖酒的朋友发生消费往来,他就推荐一款很划算的酒,这样一个简单的交易的前提是,你这位朋友在成为专业葡萄酒从业者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个服务其实是隐性的,他通过自己的专业度降低了你的购物难度,尤其是你这位朋友还比较可靠,他收取的费用是合理的。
很多人会比较卡斯黛乐的一些产品,尤其在超市,一些VDP的竟然卖到将近三百块。这算不算暴利?
我只能说这个利润是挺高,但不是暴利。起码他还给你配了一个木盒呢,你装上就去送朋友,省心省力。他将产品放到你最方便购买的超市里去,不是极大的节省了你的时间吗。
而且你不要忽略,卡斯黛乐进入中国市场这么久,也教育了中国消费者这么久。没有这些大厂牌的基础工作,靠现在这些鱼龙混杂的酒商能把这个行业做得如火如荼吗,我看未必。
你可曾记得雀巢的广告语,味道好极了,中国人原本还喝酒的,但是极少喝咖啡,所以你就想到雀巢的工作付出多么大,所以现在一些搞精品咖啡的不要瞧不起速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