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许飞机晚点不准乘客迟到”是不是听起来有些像“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看似都是强势者通过权利来欺压弱势者。但细品一下,却会发现其它们的内在逻辑截然不同。
12月4日早上6时许,在杭州萧山机场一女子因迟到1分钟而没能登机,于是便大闹候机大厅。根据现场监控录像显示,该女子大喊到:“我没晚!你们航空公司太不近人情了。我是一个哺乳期的母亲,等着给孩子喂奶呢,晚1分钟再协调个摆渡车不行吗?”她还向围观群众喊话,“我要全国最大的点击量”。
虽然距离全国最大点击量还差点意思,但该女子也如愿登上热搜榜,“只许飞机晚点不准乘客迟到”一夜成为无数网友的热议话题。
关于飞机晚点、航空公司服务态度差的报道早已不新鲜,媒体不断为乘客发声,但即便如此,乘客作为弱势群体,一般也只能吃哑巴亏。所以对于此次女子迟到1分钟无法登机时间,不少网友表现表示支持,认为航空公司在执行双规,飞机晚点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凭什么飞机还有一段时间才关闭舱门,对于只晚1分钟的乘客却不能人性化一些,让其登机?
但也有很多网友,虽然也不满航公公司的一些做法,但也并不支持该迟到女子,反对“只许飞机晚点不准乘客迟到”这一逻辑。因为造成飞机晚点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气、突发情况、调度安排等等,这些往往是不可控的,所以晚点也并非航空公司的主观意愿。相对来说,乘客按时抵达机场,完成值机登机,却要可控的多。机场也都建议乘客提前2个小时抵达机场,预留出可能发生意外的时间。因而,机场与乘客之间关于“准时”的双标,也就形成了。
如果航空公司人性化一些,让晚几分钟的乘客也可以登机是否可行?除去可能产生的成本原因外,比如给个别迟到乘客单独安排一辆摆渡车。更大的问题在于,机场的调度具有高度精密性,关闭舱门、起飞检查、等待飞行这一整套程序如果被意外打断,就要重来一遍。一个乘客迟到2分钟,就可能造成整个航班晚点10分钟,进而造成后面更多的飞机航班晚点更长的时间。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行车,如果有一辆突然减速,哪怕只有不到1分钟时间,就可能就造成后面行驶的所有车都踩一脚刹车减速,并通过不断的传导、放大,最终可能造成长达数小时的大堵车。
可见,1个人迟到1、2分钟也可以登机看似人性化,但却有可能造成许许多多的飞机航班晚点。我们所厌恶的事情,却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原因造成的,这不也是一种讽刺吗?
不过,虽然飞机航班晚点令人厌恶,但却也成为少数人“薅羊毛”的致富秘籍。我们在购买机票时,平台往往会推荐我们同时购买保险,一般是意外险和航班延误险。关于意外险,保险查查这里就不做介绍,极小概率事件我们这辈子应该都遇不到。
而航班延误险,顾名思义就是如果飞机晚点达到一定的时长,保险公司就会赔偿我们一笔钱。而飞机晚点的概率有多大我们都清楚,如果刻意购买容易晚点的航班,只要机票价格比保险赔偿金低,那么我们就有通过价差获利的可能。
现实中,也真有人这样操作,并且收益还不低。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有航空公司为了降低损失,推出了不到3000元的年内不限次数的畅飞套餐,平均一张机票的价格可以低至几十元。如果加持航班延误险,那么获利的概率将非常大。
但不幸的是,目前我国有案例将此“薅羊毛”行为定义为保险诈骗。据报道,今年6月9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警方侦破一起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李某通过购票虚构行程,在近900次延误航班中获得了高达300多万元理赔金。李某因涉嫌普通诈骗罪与保险诈骗罪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一案件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因为无论从从法理还是道理看,利用规则“漏洞”谋取利益,虽然不值得提倡,但至少不应该是违法行为。
而且这个“漏洞”其实也不能算真正的漏洞,因为买延误保险的人,也是在和保险公司对赌,很多时候钱花了机票和延误险,却没有延误没有到理赔,这是保险公司是赚到钱了,双方都是有赚有赔的。只是保险公司设计延误保险的时候,没有想到有人会专门算计概率来谋求保险理赔。所以,该行为与碰瓷骗保,还有近期银保监会正在打击的退保黑产,有本质的不同。
所以,关于李某“骗保”事件,至少保险公司是理亏的,保险公司一向标榜的按合同办事与契约精神,现在却自己打脸。而南京法院,曾经因为“扶老人”事件的判决结果,引发了不良社会影响。此次南京警方的行为,也引发巨大争议。
针对航空延误险“骗保”,后来不少保险公司也纷纷修改保险合同条款,比如起赔标准从过去的延误1小时,提高到了4小时。有业内人士估算,延误半小时大概发生率在9%左右,然后会不断衰减,到了4小时的时候,航班延误大概是在0.6%的发生率。也就是说,修改之后的新版延误险,我们很难达到理赔条件。
对此,保险查查想说的是,保险是一种商品。保险公司在符合中国银保监会的监管要求下,有权利制定有利于自己的保险合同条款。作为消费者,我们也有权利选择购买或不购买保险产品。但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消费者,双方都应该是基于自愿、公平的前提,不应该有欺瞒、诈骗等行为。 |